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萬物生長都有其獨特的自然規律,養孩子就跟養小草一樣,播種、澆水、萌芽,每一個階段都有規律可循,打破自然規律的做法能讓小草長得更高嗎?並不能,有個成語叫揠苗助長有木有?

可是,有些事情在家長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如果孩子6歲以前就逼著孩子去做、去“成長”,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下面這3件事,孩子6歲之前最好別做,聽說90%以上的家長都中招了,你家也躺槍了嗎?


6歲前,不要讓孩子自己刷牙

前幾天,趁著家附近的診所還沒關門放假,閨蜜帶著5歲大的兒子去看牙。

一看不要緊,整口牙查出有7顆齲壞不等的牙齒。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閨蜜很納悶,這孩子平時乖得很,既不怎麼吃零食,早晚也都按時刷牙,簡直就是同齡人中的暖男啊!

“這孩子平時是自己刷牙吧?”

關於吃零食、刷牙啥的細節,醫生一句也沒問,一語道破,讓閨蜜大驚失色。

“您怎麼知道的?”

醫生拿著口腔X光片指給閨蜜看,原來這孩子的齲齒幾乎都分佈在上牙,齲壞的部位也是牙齒的內側。

醫生表示,這個年紀的孩子,很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式,有些孩子只是把刷牙當成一種遊戲、甚至吃牙膏玩,這種不正確的刷牙方式等於沒刷,沒有起到清潔效果。

而閨蜜家的孩子,雖然已經很努力了,但由於家長沒有仔細教過刷牙的方法,導致孩子從來不刷牙齒的內側,導致有食物殘渣、飲料殘留在牙齒內壁,造成齲齒。

另外,也不要以為孩子不愛吃零食,就不會長“蟲牙”了。齲齒往往是由口腔內的環境所決定,像我們平時吃的米飯、饅頭等主食,如果殘留在口腔裡也會形成齲齒喜愛的環境哦……

所以,在刷牙問題上,家長不要過早放手,避免孩子的牙齒健康出現問題。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6歲前,不要逼著孩子分床睡

之前,無意中看到同事在電腦上搜索一個問題:孩子多大歲數可以分床睡?

同事說,孩子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都和父母分床睡了,但是她女兒還是很喜歡黏著自己,總覺得這樣是不是不利於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啊?

吃瓜群眾們紛紛點頭,是個有頭腦的母親,這麼小就知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過真要是問幾歲分床合適,大家也說不上來。

分床,可以說的是孩子童年的一大里程碑,但什麼時候分?半歲?1歲?3歲?6歲?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有一個媽媽,因為看到網上說5歲的孩子就得分床,所以在孩子剛滿5歲生日的第二天就要求孩子自己睡。結果是,孩子要麼成宿成宿的睡不著,要麼就是做噩夢驚醒。

有一次,孩子哭著說害怕,說房間裡有“怪物”,媽媽不為所動,訓斥一頓又把孩子推回房間。

結果,當晚孩子不知道從哪找的火柴,把窗簾點著了,幸虧及時發現才沒有釀成大禍。

事後孩子哭著說:

“媽媽,我害怕,房間裡有怪物,我想用火把它趕走……”

沒有建立起安全感以前,任何形式的分床都是徒勞無用的,只有真正解決了孩子“害怕一個人睡”的內在原因,才能實現安心的分床,這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應該由年齡作為界限和分水嶺。

家長與其把分床的界限卡在4歲、5歲等道聽途說的年齡,不如想想如何在孩子6歲前解決ta晚上睡覺怕黑怕鬼求抱抱的心理需求。


6歲前,不要教孩子寫字

這裡所說的不要教孩子寫字,並不是指家長應該放任不管,而是不要把小學的教學內容提前填鴨式灌輸給孩子,讓孩子一上大班就開始按著字帖寫字。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按照孩子的普遍發展規律,學齡前兒童完全沒有必要在上小學前就掌握多少個漢字書寫技能,與其練字寫字,不如先把基本功練好,即手部的肌肉力量。

孩子的身體由若干個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組成,手部肌肉的健康發育以及精細動作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學習寫字的進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有利於孩子學習寫字,比如:

1、自己系衣服上的扣子;

2、自己用勺子吃飯,並開始逐漸學習用筷子吃飯;

3、擰開或擰緊水瓶的瓶蓋;

4、學會拉鍊的使用

……

鍛鍊好了手部力量,孩子真到了該學習寫字的年紀,便會水到渠成,否則硬讓孩子去練習,反而會折損孩子的興趣。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小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手部的靈活性:

比如翻花繩,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比如摺紙,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比如夾豆子,

6歲前,最不應該逼孩子做的3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幾件?

怎麼樣?看完上面這三件事,不知道你家中了幾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