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1、


華人導演裡,最喜歡李安。


他的電影熨帖,講故事的節奏恰到好處,明明是混跡西方電影圈的人,卻獨有了一份東方式的剋制,這也能說明,審美觀念的差異只是表象,如果能找到一條人性共通的密鑰,打動人心就不分膚色地域了。


早期作品“父親三部曲”之一的《喜宴》,就講述了一對男同性戀人為應付一方父母的逼婚,和女租客假結婚企圖瞞天過海,卻造成了一系列鬧劇的故事。婚宴上,四方賓客極盡起鬨,大開新人玩笑,在場的老外震驚地說出一句“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的數學天才”,客串的李安自然地承接了一句“你見識的正是中國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喜宴》


多年的留學經歷,讓他審視傳統文化時,更有一種跳脫事外的清醒。而《喜宴》包括另外兩部《飲食男女》《推手》中,所刻畫的古板固執又隱含一絲溫情的父親形象,也無不影射著他自己父親的影子。


李安的老家在江西德安,當年,他的父親乘“永安號”貨輪抵達臺灣,撇下了一雙兒女在大陸。因為這個契機,四年後,家中再添一子,父親給他便取名為“安”。


他父親是老式儒生,家中自是一派傳統氣象,過年要叩拜祖宗,日常講求“食不言,寢不語”,飯前父親必叮囑“不要把飯都吃光,留一點給內地的哥哥姐姐”。後來,父親又當了校長,更加看重他的學業,可李安的功課卻並不盡人意,數學還考過0.67分,這讓一直對長子寄予重望的父親很是不滿。


而他真正的天賦在唱歌、跳舞、書法這類當時的旁門左道上,逐漸顯露出來,甚至出類拔萃。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2、


“我不是做電影的天才,只能算人才”。


母親愛看電影,九歲時,她帶李安去看李翰祥的《梁祝》,李安感動得泣不成聲,也使得李翰祥至今仍是李安最崇拜的人之一。時隔多年,他對那時看過的片子情節、臺詞,和觀影的感受都歷歷清晰。


包括和母親的這段對話,幼年李安問“為什麼人家拍的電影都比我們的好?”母親笑言:“那你以後可以自己拍啊。”連李安自己都意識到母親不過一句搪塞小朋友的玩笑話,直到無酬勞地拍完“父親三部曲”,獲獎眾多,也從未讓他確定自己的導演身份。


後來《理智與情感》的大獲成功,他終於簽下第一張鉅額的報稅單,才意識到自己正式跨入拍電影這個行當了。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理智與情感》


他笑言:“我的名字叫安,可我一點兒也不安。”


外人眼裡,他是個氣質溫和的東方男人,可拍起戲來,自有一種運籌帷幄。《理智與情感》中,大牌雲集,又是他首次執導國外體裁的影片,最後意外一連斬獲七項奧斯卡提名,連查爾斯王儲都不禁問起“你怎麼能安排好這些演員”。李安後來在魯豫的訪談中還開玩笑“這些演員都不是吃素的,吃人的”。


拍《色戒》時,他對場景的還原要求到了極致,龍應臺評價李安說:“他以‘人類學家’的求證精神和‘歷史學家’的精準態度去落實張愛玲的小說,把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民國史,包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像拍紀錄片一樣寫實地記錄下來。”


這樣的記錄精神精準到每輛三輪車的尺寸和汽車的牌照,就連易先生的辦公桌也真的來自民國時期,除了佈景,他還讓湯唯特意去學一口略帶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話,她和梁朝偉、王力宏都要補習民國文化課,欣賞民國音樂。


為了更好地理解張愛玲的原作,甚至要求他們讀胡蘭成的傳記和作品。就連小說裡沒寫到的,李安也顧及到了,電影中,易先生的辦公室擺了一個巨大的鐘馗塑像,這就貼近當時特務都喜歡在辦公室安放鍾馗像的社會背景。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色戒》


張愛玲修修改改二三十年才完成了《色戒》,在易先生與王佳芝兩個人物身上自然用情至深,不由說也多少摻雜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的影子,李安在詮釋小說中的愛國、女性主義之外,也試圖解構這個關乎愛情的迷思。


這樣的困境,令他崩潰,拍攝時,又要和演員的情緒一起步入高潮,濃烈得幾近撕裂,片中,易先生與王佳芝三段激烈的床戲,堪為教科書級別的鏡頭語言,整個拍攝過程卻讓李安如同走了一遭地獄,也可以說《色戒》是他拍得最為艱難的一部電影。


難度不在技術、資源、體裁本身,而是他心中無法釋懷的情結,幾十年前這場撲朔迷離、角逐引誘的危機愛情,和民國才女的愛情交織在了一起,他在剝離,也在見證,過程自然舉步維艱。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3、


入山不必太深,下筆不必過濃。


對作品可以苛刻,卻不能陷入偏執,在遭遇了《色戒》被國內封殺的慘境後,他又挺過來了,愈老彌堅,挑戰和冒險,成為了他拍電影的動力。


他曾說,每個人的心底都臥著一隻虎,藏著一條龍,他的經驗是,你非得逼自己一把,有點野性,虎和龍才會跑出來。


12年上映的《少年派奇幻漂流記》,集齊了“小孩、動物和水”電影界三大最難拍元素,很難想象,那些美輪美奐的畫面,是在多少次嘗試中才萃取出的。這一次扮演派的演員一樣難逃“厄運”,為了貼近長期在海上日漸消瘦的男孩形象,最後三個月午餐只吃一個蘋果,最後兩個月時,更加慘絕人寰,為了找到一種長期與人隔絕的精神狀態,甚至不與任何人交流,只能聽李安安排的宗教音樂。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少年派奇幻漂流記》


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他又在技術上動了心思,發起了一場革新,完成了分辨率從2k變4k,信息量也從每秒24幀到120幀的突破,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每秒120幀的電影。此外,劇中的演員幾乎都素顏出鏡,劇組為此特意安排營養師為演員們進行食補,調理好的氣色。


其實,李安原本打算拍完《斷背山》就退隱了的,這一部稍顯容易的小眾文藝片卻無意燃成了經典佳作,也一舉幫他斬獲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


結尾處,Ennis抱著Jack的襯衫痛哭,最終將自己的外衣套在了Jack的襯衫上,用以表達對親密愛人的守護之心,哽咽著說出那句承諾之言,“Jack,I swear……”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斷背山》


文藝片故事的發展不似跌宕,但要到達尾聲時,一個動作、一個場景的特寫,就足以扣動射中觀眾心房的扳機,將那種帶著痛意的悲傷直抵胸腔。


都說導演的氣質會投射到作品中去,那李安投射的應該是溫和的力道,多一分太凌厲,少一些又不夠細膩,如何拿捏這個舒適度,他是最為熟悉的。


如今,李安拍電影已經到了第二十六個年頭,也躍然成為很多人心中“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當然也有遭遇滑鐵盧的時候,譬如《綠巨人》《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但李安說“每部片子都有它的運氣”,事實如此,不論哪種形式的藝術,當創作者飽含誠意將它捧到人前,其實是非功過都已不由己了。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我喜歡很多電影,欣賞諸多導演,但李安卻始終是最尊敬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