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方言簡介

蘇州方言簡介

吳語蘇州話,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長期以來一直是吳語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話也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但實際上蘇州話和上海話差別很小,蘇州話比上海郊區一些吳語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區人理解。

蘇州話以軟糯著稱,所謂吳儂軟語(儂作人解)就是由此而來。崑曲和評彈都使用蘇州話,並流行於整個吳語太湖片。現代新派蘇州話有28個聲母,43個韻母,7個聲調,這個聲韻調系統也是吳語的一般情況。而老派的蘇州話則具有27個聲母,49個韻母,7調。蘇州郊區很多都保留了翹舌音聲母,故部分地區具有33個聲母。

蘇州話是吳語的代表,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國有四大白話:京白、韻白、蘇白和粵白。而蘇白無疑是江南地區最流行的語言。由於江南地區的發達,較多蘇州人能夠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行業。其中讀書是蘇州人從事較多的行業。從唐代到清代,蘇州地區的狀元佔有所有狀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達到五分之一。上層社會的精英中較多的也是蘇州籍。蘇白在明代從江南的流行語言成為士大夫的流行語言。越劇、崑曲、評彈都以蘇白為標準音,甚至一開始的京劇都曾使用過蘇白。古人云:“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上層社會,尤其是江南地區的上層人物大多以蘇州話為榮。甚至不同地區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蘇州話的。和官方“普通話”京白相對而言,蘇州話在當時社會的地位相當於民間的“普通話”。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的蘇州話或許因環境的改變而在無形中有所變異,但是仍然以溫文爾雅的語音語調廣為流傳。就像外地朋友所言,“寧聽蘇州人罵人,不聽寧波人說話”。除了本地的蘇州人,蘇州城內又多了很多外來人員,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新蘇州人”。他們在蘇州買了房子後就常住於此。開始了和本地蘇州人一樣的蘇州人生活。自然而然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蘇州工作生活了多年後,也漸漸學會了講蘇州方言,完全融入了這個語言環境中。而那些走出國門的遊子,也會在遇到同鄉的時候,互用方言來問候交流,而不是英語。

好聽的蘇州方言是老蘇州流傳下來的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現代蘇州人應該繼續推廣發展它,讓蘇州話這門方言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這篇有關於蘇州方言簡介的文章,就為您介紹到這裡,希望它對您有幫助。

蘇州方言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