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藏青色“軍帽”

通訊員:趙生)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肅靜,一雙軍鞋,走的是神聖,一個甲士,看的是軍魂,擔的是任務。

這裡,也有著一頂“軍帽”,呈藏青色及天空藍色,和平年代巡弋在各村頭巷尾,疫情保衛戰中,日夜堅守在卡點路口。他們,是防疫戰線上一群最可愛的人--新港園區行政綜合執法大隊!

一頂藏青色“軍帽”

執勤點上的“線條控”

“崗位就是戰位,我將全力以赴。”中隊長劉元慶,黝黑的皮膚下,眼睛裡透露出堅毅。這位17年轉業回來的邊境衛士,原先服役於黑河65951部隊船艇大隊,擔負著中俄界疆的巡邏任務,是一名老班長兼駕駛員,現為園區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渣土中隊隊長。

112省道東湖段防控卡點,是園區與黃石接壤的“北大門”,每天這裡往返運送急救病人、應急物資運輸、重大民生企業生產保障車輛及人員等接連不斷,作為帶班值守負責人,劉元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當務之急就是強化排查力度,提高通行效率。為此,他自創“井字型”路障法,將各路障進行排列組合,整齊擺列成橫豎一條線,以軍人的紀律作風嚴格一言一行,帶領隊員嚴格按照排查流程操作,查身份、測體溫,配合做好交通引導等工作。通過對來往車輛建檔排查,完善人員信息錄入,確保了重要車輛及人員通行方便快捷,長期往來卡點的司機,紛紛以鳴喇叭的方式,向卡點予以崇高的敬意。

一頂藏青色“軍帽”

領導口中的“黑包公”

“無通行證,一律不予放行。”中隊長徐海劍,94年兵,話雖不多卻處事幹練,原先服役於陝西84803部隊139師汽車營,97年退伍安置後工作至今,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鍛就了他雷厲風行、處事不驚的性格,現為執法局安全生產執法監查中隊隊長。

315省道濟橋段防控卡點,是園區通往黃陽公路的必經之路,扼守園區“南大門”,這裡公務用車,寶鋼、華新水泥等企業員工班車來往頻繁,責任重大。徐海劍絲毫不敢懈怠,按“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要求,嚴格道路管控。一次園區領導帶隊前往縣裡申領救援物資,半路上就被截停了。“你好,請出示通行證。”徐海劍按照流程一個不落,身份證登記、量體溫,車輛消毒……雖延誤了時間,但領導也不禁由衷佩服。非常時期非常之舉,任何人都不能講特殊。針對外來車輛及救援物資,徐海劍嚴格通行流程,拒絕打招呼,也獲得了“黑臉包公”稱號。

一頂藏青色“軍帽”

群眾眼裡的“暖心哥”

“特殊時期,請予以理解配合。”中隊長毛海東,1米82個頭,名副其實的東北大漢,15年隨妻子戶籍轉業安置,原先服役於二炮96164(火箭軍)部隊,爽朗的性格加上一副鄉音濃郁嗓門,很容易就能辨別他的出生地,現為園區行政綜合執法大隊規劃中隊隊長。

興韋大道韋山段防控卡點,是園區與韋源口鎮往來的重要交通要道,附近村莊密集,人口流動量大。對於有出入證的人員和車輛,他嚴格執行進出體溫測量、排查和車輛消毒制度,按要求做好登統計。一些司機、村民對於防疫工作不理解,態度也不好,毛海東總是耐心地給他們宣講政策,苦口婆心的進行勸導,並協調村幹部解決群眾需求。毛海東說:“這個卡口是進出園區、鎮區的重要關口,也是我們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重要防線,關係著2萬多位居民的健康安全,是一場家門口“戰疫”,我必須要慎之又慎,不落一人。”

作為執法大隊大隊長的喻家宏,也是一名老兵。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疫情來臨,喻大隊卻這樣理解:園區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承擔著查處轄區內違法建設和城市管理的職責,承擔著森林防火、抗洪搶險等應急救災職能,是園區處理突發事件的拳頭力量。平時需要一支紀律嚴明、政治合格、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城管執法隊伍,疫情保衛戰中,更需要一支英勇無畏、衝鋒在前,具備家國情懷、敢於犧牲的“虎賁之師”。

疫情發生後,喻大隊時刻關注疫情動態,關切各卡點需求,多方協調防護服、測溫儀、消毒液、手套口罩等。一次,看到隊員們長期在寒風中站立,輪換休息僅一條板凳可坐時,眼框也不禁紅潤起來,二話不說,急忙責令辦公室協調調來桌凳帳篷、床鋪棉被、大衣手電等防護設備和必需品,保障一線防控工作的日常所需。

一頂藏青色“軍帽”

據瞭解,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新港園區行政綜合執法大隊設置檢疫點5個,派出人員1800餘次,各卡點成立臨時黨支部和黨員先鋒隊,全體隊員一同頂寒風,抗雨雪,攜手奮戰在各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場所、社區發熱人員防控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抒寫著對這片土地的忠誠與熱愛,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城牆,保障著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執法大隊嚴明的紀律、良好的作風得到了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高度好評與肯定,稱讚園區執法大隊是疫情保衛戰中,一群最可愛的人。(編輯 黃練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