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立醫院內科三支部:抗擊疫情 責無旁貸

魯網3月11日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白衣就是戰袍,醫護皆是戰士,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當前全國人民,尤其是醫務人員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菏澤市立醫院作為菏澤市診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廣大幹部職工在黨委書記、院長馮峰的領導、指揮下,迅速掀起了積極向上、對抗疫情的防控熱潮,大家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合力築起防控新冠肺炎的鋼鐵長城。醫院各個支部的黨員們爭先恐後紛紛遞交了請戰書,極力要求到一線去!內科三支部黨員也熱情高漲,據崗位所需,聽領導調遣,迅速地加入了這場戰爭。

菏泽市立医院内科三支部:抗击疫情 责无旁贷

張一卓:奮戰湖北黃岡抗疫一線

1月28日,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一卓作為山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帶著領導的囑託、家鄉的期望,隨山東省醫療隊馳援湖北。疫區一線的生活既緊張又繁忙,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張一卓作為第2醫療組組長,負責小組班次安排、工作協調、健康狀況上報、臨床醫療等問題的處理。他還兼任醫療隊專家組成員,負責複雜醫療問題分析研判、疑難病例討論等。

醫療小組每6小時輪崗1次。他說,值第一個班時,6個小時收治了36位患者,而且多數情緒極不穩定。他們不僅要查看患者、記錄病情,制定治療方案,更要安撫患者情緒。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在各個病房穿梭,6個小時很快過去,直到聽到有人大聲喊:“換班了,同志們!”這才意識到交接班的時間了,頓時心裡鬆了一口氣。這時才發現雙腳硌的快不能走路了,汗水溼透的衣服貼著後背瑟瑟發冷,護目鏡上不時有蒸汽凝結成水珠滴下來,涼涼的,原來他們已在近零度,且沒有暖氣的病房連續工作超過了6個小時。

走出隔離室的瞬間,他整個人就像鬆了氣的氣球一樣癱坐那裡,連換衣服的力氣都沒有了,厚厚的三級防護裝備把他悶地喘不過氣來,感覺又冷又溼。不僅如此,在抗擊疫情一線,張一卓每天都面臨應急事件,比如一同上班的同事突發不適,不能在一線堅持,而臨時又不能調度其他人員時,他就自發頂上去,一直鼓勵大家、激發大家的潛能,提高工作效率。

遠在湖北抗疫的他就像鐵血戰士一樣,但是在生活中他也有柔情的一面。張一卓的女兒正值今年備考研究生,他說不能陪伴女兒備考、複試、遴選導師很愧疚,好在女兒非常懂事和優秀,考研成績很理想,讓他倍感欣慰和自豪。他說國家有難,男兒自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也是這樣做的,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用行動踐行諾言。

徐付彪、許媛媛:救治患者 奮不顧身

心內一區徐付彪醫生和血液內科二病區許媛媛醫生,在1月23日作為第一梯隊人員到醫院發熱門診支援的,發熱門診每天前來就診及諮詢的人數很多,每班次可達50餘人。他們對每一位發熱的患者詳細記錄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具體到鄉鎮、街道、門牌號等)、聯繫方式、體溫、接觸史等。結合患者檢查結果,若發現可疑病人,要按照醫院有關預案迅速啟動專家會診,對可疑病人進行隔離觀察、上報及進行進一步的化驗檢查;對一些心理恐慌的患者,還要苦口婆心的解釋,安撫其緊張情緒。一天下來,往往口乾舌燥,可又不敢喝水。由於防護服密不透風,下班時身上像剛衝過澡一樣。

1月27日,徐付彪和許媛媛被調整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組,許媛媛被通知下午5點要值夜班,這時才想到5歲的兒子,趕緊和愛人打了個電話,告知他要進隔離病區了,不方便聯繫了,讓他在家照顧好孩子,愛人發來兒子畫的圖畫和留言:

菏泽市立医院内科三支部:抗击疫情 责无旁贷

她說這種溫暖在某種意義上給了她抗戰病魔的信心。

1月29日起他們開始了感染科隔離病房的工作,負責疑似和確診病人的診療工作。在新冠肺炎隔離病房,要嚴格執行防護措施,嚴防院內感染。每天例行查房1-2次,如患者病情變化,做到隨叫隨到,每天詳細記錄患者體溫等生命體徵、呼吸道症狀改善情況、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及複查的化驗結果和相關專業的專家會診意見等。另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患者溝通、談心,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有效緩解他們的焦慮、緊張情緒。通過他們的努力,兩位患者治療順利,均已出院。

趙瑞蘭:隔離病房 與死神較量

趙瑞蘭是全科醫學科的一名主管護師,疫情開始就主動報名參與一線工作。接到去隔離病房的通知後,她立即奔赴“戰場”。她說誰沒有自己的親人,誰不知道平安的可貴,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為了和時間賽跑,同病魔決戰,與死神較量,就要義無反顧衝上去!作為一名護士,對她來說,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一線的患者更需要她!

菏泽市立医院内科三支部:抗击疫情 责无旁贷

同事幫趙瑞蘭做進入隔離病房的準備工作

在隔離病房防護服穿上後,為了爭取更多的護理時間,也為了節約防護服,她們穿上了成人紙尿褲,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由於戴著雙層口罩,呼吸受影響,時常感覺胸悶,說話明顯費力。一天下來,全身溼透,體能幾乎被耗盡。最可怕的是臉上的壓痕,有時幾天都不會褪去。防護服讓平時很熟練的工作變得困難,尤其是帶上護目鏡後,護目鏡裡滿滿一層霧氣,什麼都看不清。有一次給一位年輕患者扎針,患者故意把頭扭向一側,說:“沒事護士,你扎吧,我不害怕針,扎完趕緊出去,我屋裡都是病毒。”她瞬間被感動,眼淚竟奪眶而出,原本模糊的護目鏡更是看不清了,憑著紮實的穿刺技術,她很順利的為患者輸上了液體,那一刻,使她信心愈加堅定。她在心裡暗想:疫情不除,誓不離開,決心與病毒死磕到底!

趙瑞蘭說唯一感覺內疚的就是她85歲的老父親,來隔離病房前,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自己也一直不敢給他視頻,怕忍不住會哭,反而會給老人帶來心理負擔,自古忠孝兩難全,只能等疫情解除時再多多關愛父親。臨來的時候,孩子年齡小不理解,抱著她哭了好長時間。每次視頻孩子都會問她什麼時候回家?但最後都還會對她說:“媽媽加油,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我們等你回來!”其實,作為母親,她倒是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希望他們遇到困難不是退縮,而是挺身而出。

梁記華:抗擊疫情 彰顯擔當

梁記華是心內二區副主任醫師,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積極報名參加一線救治工作。2月4日,根據集中救治的原則,被抽調到菏澤市傳染病醫院參加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當天收治的第一例患者病情較重,他查看病人,密切觀察、記錄,謹慎再謹慎。患者凌晨12:00病情突發變化,血壓和心率不穩,接到電話後,他又毫不猶豫的第一時間趕回醫院,利用自己心血管知識優勢積極參與搶救治療,2個小時後患者病情終於有所穩定。除每天查房外,他還和患者進行視頻通話,為患者解除焦慮和恐懼,給他們安慰和戰勝疾病的信心。整個醫療小組團結一心、聽從指揮、踏實工作,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幾名患者病情均平穩好轉為日後順利出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梁記華的女兒今年6歲多,剛上一年級,正需要陪伴學習的時候;兒子1歲多,剛剛學會走路;母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多年,早已答應給母親送的藥因為科室忙一直沒能送到,老人家不免抱怨幾句,卻又不敢讓老人知道自己去了抗疫一線。愛人在家獨自一人照顧兩個孩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他說,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自己小家的這些必須放下!平凡的工作中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疫情當前,那裡都是戰場。

菏泽市立医院内科三支部:抗击疫情 责无旁贷

梁記華準備進入隔離病房

除了張一卓、徐付彪、許媛媛、趙瑞蘭、梁記華,內科三支部還有很多黨員為了抗擊疫情做著不同的工作:閆世冉、桑 垚、董文倩踴躍報名,被安排在發熱門診值班;馬效雷一直在急診一樓胸痛中心工作;董巧鳳、苗雪參與了線上門診工作,負責解答有關疫情方面的諮詢以及其他就醫問藥等問題,收到群眾好評。截止目前,內科三支部共11人參與了疫情救治工作,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3月2日始,醫院門診病人激增,當日達到3000多人次,為做好防控疫情和有序就診,黨委辦公室在微信群向全院黨員發出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內科三支部黨員積極報名,在保證科室病人安全的情況下,支部兩週共安排16名志願者到門診協助就診患者開通電子健康就診卡、導診、測溫、宣教等工作,為疫情防控和緩解門診就診人數新增帶來的壓力貢獻個人的微薄之力。

抗擊疫情,責無旁貸!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黨員們充分發揮先進模範帶頭作用,醫患同心、全民同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取得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災難總會過去,太陽總會升起,百花總會盛開,讓我們一起迎接陽光燦爛的日子!(通訊員 劉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