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在我們國家上千年的養鳥史中,如果要在上百種鳥兒中選出一種代表中國,那麼把百靈鳥拿出來應戰,所有的鳥友一定沒有異議。

百靈鳥,沒有芙蓉繡眼的靚麗外形,沒有八哥鷯哥的學舌本領,飼養相當之困難,有多少鳥齡幾十年的老票友也不見得敢說自己會養百靈。為什麼這種鳥,竟然能獨挑中國觀賞鳥大梁,穩穩勞坐四大籠鳥榜首的寶座呢?因為“百靈鳥是天生的臺兒上的角兒”

百靈憑一門絕技“百靈十三套”,百靈為何如此能鳴善唱?百靈套口是怎麼流傳下來的?百靈鳥如何才能在主人的培養下成為“臺兒上的角兒?”今天小編就用長篇文案,從百靈的歷史到現代解剖學研究的百靈獨有的特點,到“百靈十三套”的流傳,徹底瞭解這位“角兒”。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全工3900字左右,閱讀時間10分鐘左右,涉及知識面較廣較深,建議收藏後閱讀。


百靈鳥究竟是個啥?何時開始流行的?

百靈鳥是草原精靈,廣泛存在魚我國內蒙古,河北的張家口以北和青海地區。百靈鳥這個名字實際上是一個統稱,再細分下來,百靈鳥可分為沙百靈、雲雀、鳳頭百靈等十餘種。一般家養的觀賞百靈,是蒙古百靈,也有少許人飼養歌百靈和鳳頭百靈。值得一提的是:百靈鳥在2000年列入我國三有動物名錄,同時也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所以任何私人形式的捕捉野生百靈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現在的家養百靈來自人工培育,培育機構應辦理相關的飼養許可(《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個人也可以申請)。

在張家口地區,人們又把百靈鳥叫做雲雀。到了京津鳥友圈,百靈和雲雀指的卻是兩種不同的鳥。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建議飼養蒙古百靈,選擇有資質的鳥戶購買

百靈鳥最先進入我國觀賞鳥行列是在唐宋時期,但當時未被普及飼養,而是廣泛存在於古人的詩句中。在唐朝,百靈不叫百靈,而是被詩人稱為

“翠碧”“越鳥”

天長水遠收羅稀,保得重重翠碧衣。挾彈小兒多害物,勸君莫近市朝飛。——翠碧鳥《翠碧鳥》,詩句裡沒有體現飼養百靈的內容,而是寫到“勸君莫近”,可見百靈這種機警的鳥兒當時不易捕捉,沒有被普及飼養。

百靈鳥在民間開始呈現出飼養火熱期,是從元朝開始的。

眾所周知,元朝由蒙古人開朝當政,身為草原遊牧民族的蒙古族,對草原本土的百靈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感,隨著蒙古人來到中原執政,草原歌王百靈鳥也就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百靈鳥在元朝進入皇室,後漸漸普及民間,這時候算是人們正式開始認真對待起了百靈。從那時候起,百靈鳥的文化開始有了滋生的苗頭。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從元朝起,經歷明朝,到清朝,百靈鳥的飼養已經相當普及,民間有“文百靈,武畫眉”的說法,可見百靈鳥的地位之高。也是從清朝起“百靈套子”這個說法就算是正式被大家接受了,就是現在所說的“百靈十三套口”。為什麼清朝有八哥繡眼紅子畫眉等等那麼多觀賞鳥,偏偏百靈就形成了固定套口了呢?百靈對聲音的模仿能力為什麼這麼強?接下來,我們探秘:百靈卓越的模仿力背後的秘密。


現代解剖學告訴你:古人用了上百年時間研究的百靈套口背後的秘密

包括一部分鳥迷在內,知道”鸚鵡學舌“這個說法,普遍都認為鸚鵡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有這個誤區的原因在於鸚鵡會學習人語。實際上要論模仿能力,百靈可比鸚鵡強了一大截。要知道,鸚鵡只會魔方很少的聲音,

而百靈雖然不會模仿人語,卻能學會近百種聲音。

為何百靈的模仿能力這麼出眾,就不得不提到鳥兒獨有的一個身體組織:鳴肌。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現代解剖學告訴我們,鳥兒是沒有喉部的,(絕大多數)鳥兒發聲,是依靠一根能直接連接到肺部的鳴管,鳴管的震動方式不同。而鳴管的震動,主要依靠鳥兒的鳴肌一般鳥類鳴肌的數量為2-4對,成對震動。百靈鳥的鳴肌達到了4-9對,可見就算是鳴肌最少的百靈鳥都比別的鳥兒會唱。更誇張的是,別的鳥兒鳴肌是左右對稱震動,百靈的鳴肌卻可以左右單獨震動,這也就讓百靈鳥能學會各種複雜的發聲,而且能調整自己的歌聲到最有靈性的腔調。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關於生物的解剖學也是近代開始的研究,研究表明了百靈有能力坐上第一鳴鳥的交椅。但是要知道:在還沒有解剖學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通過幾百年的篩選,利用自己的經驗知道了百靈能鳴善唱的特點,可見古人在養鳥這件事上,下了多大的研究功夫。

解剖學除了告訴我們百靈有其他鳥類兩倍的鳴肌之外,還給我們百靈的飼養人提了一個醒:百靈的鳴肌是4-9對,有些百靈的鳴肌也是才有4對,註定很難學會那麼多套口,所以一隻百靈能不能學會百靈標準套口,除了訓練外,還跟天賦有直接關係。所以大家選擇百靈的時候,選擇脖子粗壯胸膛寬闊的鳥,起碼這樣的百靈,鳴管和肺部更加發達有力,底氣較足,更有可能快速學會套口。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那麼又有新問題來了:百靈十三套口到底是什麼?十三套口是怎麼訓練的?在飼養百靈時,主人的飼養難度在幾點,注意事項是什麼?什麼樣的百靈才是好鳥?下面就馬上為大家介紹。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臺兒下的只能叫票友”——什麼樣的百靈算好鳥?

先籠統說一下什麼是一隻好的百靈,百靈不需要特別注重外表,不提外表,好的百靈一定要有這幾個特點:

  • 能唱
  • 不怕人
  • 能舞
  • 能上臺

接下來我們分別講這四點是什麼。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1. 能唱。即學會全套的百靈套口,北方為“1麻雀噪林;2家燕送春;3喜報三元;4紅殿金榜樂;5吹哨列隊;6山喜鵲叫;7推小車聲;8母雞報蛋;9貓叫;10鷹叫;11畫眉叫;12蛔蟈叫;13黃雀叫”南方為“1麻雀噪林;2喜鵲迎春;3家燕細語;4母雞報蛋;5貓叫;6狗吠;7黃雀喜鳴;8小車軸響;9雄鷹威鳴;10蟈蛔叫;11油葫蘆;12水梢鈴;13吱吱紅”。優秀的百靈,大唱下來能唱3-5輪十三口。
  2. 不怕人。好的百靈在人群鳥群密集處,不怯場,百靈對顏色比較敏感,尤其害怕紅色。好的百靈不該因為人靠近欣賞而下臺或停唱,反而應該更賣力地唱。
  3. 能舞。野外的百靈擅長站在木樁上,邊拍翅膀邊鳴叫。換成籠養,優秀的百靈依舊要會邊拍翅邊唱歌。只唱不舞,百靈也會掉價不少。
  4. 最重要的:能上臺。這就是我們前文說的“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老北京的票友圈裡流傳下的說法:一隻好的百靈,不能只在籠子底下唱歌,必須是站在中央的“鳳凰臺”上鳴唱。

倘若一隻百靈品相俱佳,能舞能跳,但是不上臺,在鳥迷眼裡就叫“臺兒下的永遠是票友”,這隻百靈的價值會大打折扣。老北京的鳥迷們把百靈登臺獻唱稱為“臺兒上露臉兒”。(這兒話音南方人估計這輩子都學不明白怎麼念……)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百靈的壓音兒,古有古法今有今招

擱在清朝的老北京茶館,如果誰能拎出一籠會十三口的百靈,那絕對會瞬間變成茶館最大的明星,上一文章咱們簡單說過當初沒有電子設備的時期百靈學口有多困難。

百靈學口就是所謂的“壓音兒”“壓口”

  • 老一代的百靈壓口:人隨鳥的生物鐘生活,趁天亮起早去山裡聽雀,去鷹戶學鷹,養紅子壓口,守著小販學推車聲,養貓養狗學貓狗叫……等等。百靈屬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鳥,所以老一輩養鳥人要把自己和百靈的生物鐘調節成一致,必要時候需要籠罩來控制日光。為了防止百靈髒口,古時百靈都是養在缸裡的:為了隔絕雜音。
  • 老一代能用到的最簡單的壓口方法:拜師。一隻古法養成的十三套口百靈,需要用到3-5年時間成型,若有這樣一隻百靈,那絕對是鳥友中“師傅”一般的存在。老年間人們為了百靈儘快學會套口,就需要找“老鳥壓音兒”,就是拜已經學會套口的老鳥為師,讓老鳥帶著新鳥學口,就算是這樣,也需要兩三年才能畢業,畢業後還得靠正兒八經的聲音來調整。
  • 如今的百靈學口: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能學會百靈十三套的鳥越來越鳳毛麟角。科技發達了,人們用錄音設備把標準的十三套聲音放置在百靈鳥旁邊,留出一個安靜的房間讓百靈學習。即使是有科技的幫助,現在真正學會十三套的百靈也越來越少了,因為如今娛樂活動太多,很多人已經不拿鳥當娛樂了,
    估計不久後百靈的十三套口也就絕了。
  • 如今訓練百靈上臺:也不容易了。以前人們經常陪著鳥,用肉蟲吸引百靈上臺,時間充足。現在人們養百靈照顧也越來越不周,很多百靈得不到太多的關照,變得不願意上臺了。建議各位鳥友:百靈進家後先用矮一點的鳳凰臺,配合肉蟲挑逗,然後再慢慢增加鳳凰臺的高度,讓百靈熟悉登臺露臉。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飼養百靈之初的注意事項

百靈鳥的挑選、餵食等等信息,網絡上已經太多了,今天我們要分享就要分享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讓文章更有收藏價值。

  1. 籠罩要用深色。百靈鳥要用深色布罩,老年間用藍色布。深色布罩透光能力差,能讓百靈更快地安靜下來,避免亂刨沙盤。
  2. 用專用百靈籠。百靈籠有標準的尺寸(因為這個尺寸現在已經不將就那麼嚴格了這裡就不提具體數字了),也是一個專門的籠子種類,有大中小之分,初期可以選小籠,一段時間後籠子宜大不宜小,如果想讓百靈更好的學會臺上邊舞邊跳,不妨試試可以調節高度的拉籠。以前的百靈籠多為平頂籠,現在多用拱形籠,建議選擇拱形籠。
  3. 百靈鳥底沙關鍵要細。黃雀的底沙可以帶粗顆粒,但百靈的底沙最好用細河沙,比較符合百靈鳥的生活習慣。底沙要常篩常曬,不然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爛腳。
  4. 鳥初期千萬不能受驚,百靈一旦受驚就廢。新百靈進家,對顏色非常敏感,尤其害怕紅色。穿著紅衣服的人不要靠近百靈鳥,待百靈熟悉之後,再慢慢訓練百靈膽量,百靈初期多用籠罩,除非喂蟲,否則不宜挑逗。熟悉主人之後的百靈會表現親人。
  5. 百靈鳥水罐最好外置。這是為了防止刨沙汙染水源,百靈籠都會有一個開口專門用來外置水罐用。
  6. 百靈鳥喂活蟲要小心倒刺。螞蚱、蟋蟀等活蟲的腿上的倒刺會傷害百靈食道,可以去掉腿後餵食,或者少喂這種昆蟲。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不要盲目追求十三套口,還是那個原理:十三套口一方面靠教,一方面靠天賦。


古人用了幾百年的時間,讓百靈鳥當上了籠鳥之首,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其實已經不適合再用苛刻的要求去要求一隻百靈學習那些技巧了。百靈就像一罈美酒,以前的人們賞酒香,現在的人們賞酒醉。小編也勸各位,如果追求極品百靈,沒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不可能達到的。既然遠方難以涉足,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借泰戈爾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採著花瓣時,得不到花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