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籌金融:P2P平臺展期對投資人影響多大

網籌金融:P2P平臺展期對投資人影響多大

不難發現近期網貸行業的惡化,讓不少p2p平臺都出現了資金短缺的情況,對此平臺的策略只能進行拆標或展期,那麼P2p平臺展期對投資人影響多大?投資人如何應對p2p平臺展期?

現在這關是平臺的流動性危機,投資者普遍信心不足,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素。這個時候如果能看清本質,大家的焦慮或許會好點。

首先說說理財計劃類等無法退出的情況。

理財計劃的實質是一種自動投標的工具,購買理財計劃後會有一定的鎖定期,到期後可自動債轉。一般借款人資金使用週期長,但是投資人又不想投資太長期限,怎麼辦呢?平臺根據投資人喜歡短期產品的心理,把長期債權拆分打包成短期理財計劃。

然後我們通過購買理財計劃,平臺自動為你匹配不同債權,匹配成功後會有鎖定期,過了鎖定期就能以債轉的方式退出。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較同期產品收益高,流動性還好,但是需要有新資金進入接盤。但我們都知道現在受雷潮影響,投資人普遍信心下降,進來接手的資金減少了,想要退出來就是問題了。

那這時候怎麼辦?

最害怕的是恐慌焦慮引起擠兌,這時候需要淡定。

1、如果平臺流動資金充足,主動為投資人墊付解決流動性危機。

2、慢慢等待新資金接盤,也就是有新用戶來投標。

3、實在轉不出去,只能等到底層債權到期了。

好的時候大家都好,但天氣差了,壓力也就來了。

嚴格來說,計劃類產品雖然給投資人帶來便利,但大部分平臺的理財計劃類產品信息披露差,或者根本無法辨認底層資產,因此資金池、期限錯配的問題也相伴而生,風險隱患嚴重。

另外,這個標的能夠順利持續下去的一個條件就是,需要有人進場給不斷接手。所以遇到流動性緊張的情況,很容易被套住。

在標的真實的情況下,平臺展期要比直接清盤、或者爆雷跑路要好得多。

現在很多平臺開始想辦法規避這種情況,比如說最近頻頻出現的“拆標”。

所以很多人發現原本手上持有的1-3月短標,突然就變成12-36個月的長標。實際上就是平臺把債權包,或者自動理財計劃拆標給投資人直接匹配原始的借款標,對於平臺來說,是捨棄口碑、斷臂求生。

雖然對部分投資人延長了投資期限,但是平臺能減少後面大規模擠兌帶來麻煩,對平臺整體投資人來說,還是比較好的。

現在,很多平臺都開始下線集合標類產品,併發公告“拆標”,總之,不論是展期、拆標、還是產品調整,平臺都在雷潮裡主動求生,為了提前應對流動性危機,先動手砍掉原來錯配的做法。

但這種做法合理的前提是平臺標的必須真實,否則所謂的拆標,也可能成為平臺拖延時間的幌子。

這時候投資人最好多去關注平臺,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一定要堅決退出,積極維權。

另外,即使合規的平臺作出調整,也不是切斷風險,而是降低風險,還是需要時刻關注平臺動向的。

綜上所述,理財是有風險的,如果自己不能接受這些風險的話那麼還是選擇放在銀行吧,至少風險很低。對於投資這件事,要麼在就讓自己在風險中成長,要麼就吸取教訓後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