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讓農民切實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關愛

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數十億國人的心,也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新鮮農產品如何從田間地頭直達百姓餐桌,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

  抗擊疫情的關鍵就是要有充足的物資供應,其中,農產品的生產供應,事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事關農民切身利益。據悉,為強化疫情源頭防控,一些地方關閉了人員流動較大的菜市場、便利店,再加上農產品運輸車輛和人員減少等等因素,造成農產品市場缺口較大,這不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也造成了農民農產品滯銷困局。前不久,商務部辦公廳發佈通知明確指出,電商企業要通過扶貧頻道、專區、直播帶貨等多種渠道提供流量支持,開通農戶入駐綠色通道,拓寬滯銷農產品銷路,破解疫情形勢下農民農產品賣難問題。

  事實上,當前國內已有多家電商平臺開始行動了,積極採取措施助力農貨銷售,比如,阿里巴巴推出"愛心助農計劃"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京東開通"生鮮綠色通道"推動滯銷農產品上行……這些行動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了疫情形勢下電商平臺的責任與擔當,既為廣大農民解了燃眉之急,又保障了人民群眾對新鮮農產品的需求,更贏得了口碑和聲譽,傳遞了滿滿的社會正能量。

  除了電商平臺藉助互聯網積極推介農產品,為農民打開銷路之外,各級各部門也要牢記為民服務宗旨,採取得力措施,多行務實之舉,擴大滯銷的農產品市場,比如,有些鄉鎮、縣級媒體主動開闢綠色通道,簽訂直購農產品協議,為群眾農產品代言,大力推動農產品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等等,有效緩解疫情期間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

俗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真心期待各地助農的措施能夠多些,讓疫情下的農民切實感受到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新野縣 楊永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