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據說1924年七八月間,魯迅曾有過一次西安之行,意在為計劃中的長篇小說《楊貴妃》採風。轉了一大圈,魯迅先生髮現,整個西安城內外,唐長安留下的地上建築僅有寥寥幾處磚塔和陵冢,其餘皆是遺址。先生敗興而歸,覺得西安“連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了”……

先生1936年10月因病辭世,年僅55歲。假設先生能再多活一年,或許能在某一次朋友聚會上,聽到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事們一起發現大唐木構佛光寺東大殿的消息;亦或是會親自來一趟山西,專程感受一下大唐遺風也未可知……

歷史沒有假設!魯迅先生的遺憾已成千古!

1937年,佛光寺東大殿的發現,粉碎了日本人“國內已無唐構”的斷言。此後,中國大地上一共又發現了兩座半唐代木構建築,它們分別是山西的五臺山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大殿以及敦煌莫高窟第一九六窟木構窟簷。

在三個半大唐木構建築中,佛光寺排行老三。老大是南禪寺大殿,老二是廣仁王廟大殿,最小的是敦煌莫高窟第196窟的窟簷。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01

年歲最大的南禪寺大殿如今已1237歲,比佛光寺東大殿早了75年,它是唯一躲過唐武宗“會昌法難”的倖存者。

南禪寺地處偏僻,位於五臺縣東冶鎮李家莊村。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出簷深遠,殿內用“徹上明造”。正面明間設雙扇板門,兩次間設直欞窗,東、西、北三面砌土坯牆。大殿立柱原狀為方柱,一些後世重修時新換的柱子為圓柱,各柱生起、側腳明顯。

斗拱僅有柱頭、轉角鋪作,不施補間鋪作,出華棋兩跳,簡潔大氣。殿下方是頗高敞的臺基,前面更設有凸出的月臺,整個建築雖僅三間,卻依舊氣宇軒昂,不愧為中唐時期的傑作。

大殿僅設簷柱一週,共計十二根,室內完全是無柱空間,面積約一百二十平方米,平梁跨度達八米餘,展現了高超的結構技術,完全解放了室內空間,留作雕塑藝術的“舞臺”。

殿中央設凹字形佛壇,上設一佛、弟子、二脅侍菩薩、二供養菩薩,以及文殊普賢二菩薩脅侍菩薩、二天王、獅奴、象奴等等,全部唐代彩塑未經後世妝鑾,比之佛光寺大殿的塑像更加接近原汁原味。此殿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呈現出一個微型“極樂世界”。

歷史上,低調的南禪寺因地處偏遠、未載入史冊,多次扮演五臺山佛教界“諾亞方舟”的角色,數度為佛教聖地的僧侶提供庇佑。寺內還有三隻石獅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遺物。

儘管躲過了“會昌法難”,南禪寺卻未能逃脫不法之徒的劫掠。1999年,南禪寺被歹徒洗劫,不僅佛像腹內寶物被盜,兩尊供養菩薩和一尊牽象人也被鋸走,至今不知下落。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南禪寺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南禪寺內景(洗劫前)

02

排行老二的廣仁王廟大殿建於公元832年,如今1187歲,比佛光寺東大殿年長25歲,是哥兒幾個當中,唯一的一座道觀建築。

廣仁王廟位於山西芮城縣的一個小村中,與以壁畫聞名世界的的永樂宮比鄰而居。廣仁王廟一度被廢棄在一座黃土小丘之上,近年來不僅完成修復,還由關注這座唐代遺構的建築師對其進行了環境整治設計,如今的廣仁王廟已成為村中一處小型的古建築博物館。

廣仁王廟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柱頭鋪作出兩跳華栱,無補間鋪作,造型簡潔。

可惜此殿同樣歷經後世重修,外觀已難覓唐代氣息,特別是1958年的重修中將簷椽鋸短,出簷遠不如唐代建築深遠,氣魄因此大打折扣。內部同樣為“徹上明造”,梁栿皆為月梁,樑架上部用又手皆為鮮明的唐代木構架特徵。

在廣仁王廟正殿牆上,嵌有唐碑兩通。一為《廣仁王龍泉記》,唐憲宗元和三年(808)所立,河東裴少微書,字體雄渾勁秀,詳細地記載了縣令於公鑿引龍泉之水灌溉農田的事蹟。文中引徵西門豹引漳水治鄴史事,以顯於公治芮之功;另一碑為《龍泉記》,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所立,記載了擴建修葺五龍廟始末。這兩通碑對研究我國唐中葉水利發展史有一定的價值。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廣仁王廟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廣仁王廟內景

03

敦煌莫高窟196窟的窟簷是排行老么的小弟,於公元893年建成,比佛光寺東大殿小了36歲,如今也是1126歲的高齡了。

莫高窟現存唐宋木構窟簷共計5處,196窟何法師洞的窟簷是莫高窟現存唯一的唐代木構建築,但屋頂已殘損。窟簷外觀三間四柱,明間闢門,兩次間設直欞窗,大門內即是石窟的前室,故僅僅是以木結構建造的外立面,可視為半座唐代木構建築。

196窟主室為殿堂式,中心設佛壇,佛壇上有保存比較完好的幾身晚唐彩塑,由於地震的原因使頂部一塊巖體落下,毀壞了佛壇上南側的兩身彩塑。此窟西壁是《勞度叉鬥聖變》,這是晚唐出現的新經變中最富有時代特點的經變畫。全畫四十多平方米,是這一題材中最大的一幅壁畫。

這一經變是以《賢思經》為依據。經文裡說:“舍衛國的大臣須達,為了請釋迦說法,想用重金買下太子的祗駝園來建造說法道場,六師外道在國王的支持下極力反對,並約定與釋迦的弟子舍利弗鬥法,雙方商定,如果舍利弗取勝,外道就皈依佛門。若外道取勝,不但不能建造道場,太子和須達還得“受誅”。在鬥法中勞度叉先後變化出了高山、水牛、寶池、毒龍、黃頭鬼、大樹等,但都被舍利弗變化的金剛力士、子、大象、金鳥、沙門天王、大風所擊敗。最後以外道依佛法而告終。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莫高窟196窟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莫高窟196窟內景

04

歲月無情,人丁凋零!佛光寺的一座七間大殿,南禪寺和廣仁王廟的兩座小殿,以及莫高窟的半個小殿,構成了中國全部唐代木構建築“家族”。比起唐代近三百年曆史營建的不計其數的建築群,這份遺產實在少得可憐。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遙想當年大唐長安城,無數的巍峨建築屹立期間,唐代的大詩人們無論如何窮盡辭藻,都無以描述其雄偉壯闊。如果這三個半兄弟回到大唐盛世,實在是無法代表唐朝的建築成就。

但即便如此,我們至少比魯迅先生是幸運的。當我們想追慕大唐時,可以去五臺山,可以去芮城縣,可以去莫高窟,那裡有中國木結構建築最古老的原點,有中國古典建築的基因和血脈,有觸手可及的盛世王朝!

三個半兄弟|佛光寺東大殿的大唐親友團

佛光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