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黃帝問道於崆峒而得名,省級文物,廣東省陽春崆峒巖摩崖石刻

崆峒巖摩崖石刻,位於廣東省陽春市城西崆峒巖洞內。原有石刻近百題,因年久風化剝落和人為的損害,現保存較完好的44題。從明代至民國時期,其中摩崖石刻37題,碑刻7通。陽春崆峒巖,又名“第四崆峒山”,因“黃帝問道於崆峒”而得名。它與河南汝州,陝西臨洮、嶺東定安的崆峒諸山並列。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因黃帝問道於崆峒而得名,省級文物,廣東省陽春崆峒巖摩崖石刻


洞內石鐘乳奇特,巖洞寬廣,歷代文人騷客紛踏而至,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親臨探勝。崆峒巖摩崖石刻,分佈於各景點,有題字、題句、題詩、題銘,內容有描情寫景、狀物記人,字體有篆、隸、楷、行、草等。

因黃帝問道於崆峒而得名,省級文物,廣東省陽春崆峒巖摩崖石刻


崆峒巖有眾多字碑、壁題,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特別在乾隆年間,由禮部尚書曹秀先所題的兩字,一眼看去,端正大方,結構緊密,堅實有力,很值得人們欣賞。那仿效唐朝宰相大文學家韓愈筆法所刻於石壁上的的草書,使人看了活潑有神,似飛似躍,龍為醒目。那碑文的正楷更令人陶醉,筆力鐵劃銀鉤,字法藏理入情,是學書法難得的榜樣。除題字外,還有詩詞、聯句、遊記等。

因黃帝問道於崆峒而得名,省級文物,廣東省陽春崆峒巖摩崖石刻

五言絕句四首,意象結構緊密,哲理景情自然,使人看了韻味無窮,怡情逸興。、等石刻名篇,不僅記述了巖峒史蹟、人物、景點,而且文章情理並茂,其字其文,其史其跡,其景其趣,讀後餘香長存。今人曹崇恩藝術大師銅塑的,由佛家趙樸初題字,其藝術形象亦很高,四尊一模樣,既有佛的慈悲為懷之感,又有藝術高超之覺,使人看了歎為觀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