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種植樹木,此種現象背後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最近幾年,在農村出現了一種現象,在農村可以看到,大多數在家務農的人多數以50歲上的老人為主,大多數年輕人到城市務工。農村的土地很多都已經不用而閒置,地裡面長滿了雜草。多數的土地很少見到農作物。能夠堅持種地的老人也寥寥無幾。僅有的一部分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也夠自己家的溫飽。與此同時,土地上見到最多的是一些樹木拔地而起,漫山遍野的是各種的樹木。種植樹木已經成為了很多農村土地的栽種植物。在樹木替代農作物的背後反映出來的現象又是什麼呢?

農村土地種植樹木,此種現象背後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在我們老家很多地方種植的樹木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以果樹為主,主要是以蘋果樹、桃樹為主,其次是一些梨樹跟葡萄樹。第二種是以綠植樹木為主,主要包括松樹、冬青及玉蘭樹。第三種 是以木材樹為主,包括楊樹、槐樹。在以前的老家農村,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己的家中門口種上一兩棵楊樹,將來好作為蓋房子的木材來用。然而在家中幾乎沒用種植的了。取而代之的是種植在農田之上。

對於種植這三種樹木的目的,反映出的現象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農村土地種植樹木,此種現象背後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01糧食價格低,打工掙錢多

種植糧食,農民都會起早貪黑,早出晚歸,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 自家的莊稼地上面,到頭來也就是個自給自足,而且糧食作物每年的價格基本保持不變,而物價一直在上漲,這讓人們覺得打工的收益比種植莊稼好多。因此,很多農民在不浪費土地的情況下,在土地上種植楊樹及槐樹苗,一年到頭用不著怎樣管理,自己還能再外面掙錢,因此種植一些楊樹等木材樹是不錯的選擇。

農村土地種植樹木,此種現象背後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02種植果樹效益高

近幾年,水果的價格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例如2018年年底,蘋果的價格都達到6元一斤,冬季蘋果都到了近10元一斤。農民們都看準了市場,決定將糧食土地改種果樹。因此,你會在農村很多土地上看到隨處看見的蘋果樹。而且為了能給更好的創收,很多農民自己建成了採摘園,在不影響水果銷售的同時提供觀光旅遊,無疑更是另一種創收方式。

03種植樹木避免土地浪費,造福子孫

現在的年輕人都到城市裡面去打工了,留守老人的能力畢竟有限,而土地作為農民的重要物質基礎,自己的本質以種地作為自己職業。因此,在能夠自給自足地條件下,很多老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了很多例如、松樹、側柏及冬青等綠化樹木。這樣一來可以能夠避免土地的浪費,與此同時,還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享受到環境的美麗。正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農民土地種植樹木,不再種植莊稼農作物,很多情況下也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一種無奈的現象。種地已經不能夠養活整個全家的生活所需,在外打工的境況是背井離鄉,但是你不得不為了生活而奮鬥,有些地方沒有種地,而是荒蕪,土地已經被雜草所覆蓋,栽種樹木的背景下,也是當今農村現象的一種寫照,也是農民朋友的無奈之舉。不知道打工的農民朋友,你家的土地是否閒置,你有什麼看法?

以上僅僅代表作者觀點,希望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