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二月二的雨


散文隨筆:二月二的雨


二月二的雨

姜建華

二月二,春意盎然的時節,咱老百姓講,是龍抬頭的日子。老天爺爺真是開眼,真是毫不吝嗇準時準點地下起了雨。

二月二也正值老家白佛山廟會,說起白佛山,在我們這裡也是小有不大也不小的名氣。那座大佛是隋朝時的遺蹟,現在正在修繕,為爭取5A景區做準備,因此不能到近前一睹佛的神性了,那山頂有兩個洞,聽老人講,一曰白雲洞,一曰黑雲洞,晴天時白雲洞出白煙,陰天時黑雲洞冒黑煙,堪稱神奇上初中那會,我們的學校離山很近,常和同學踏著滿是荊棘的山路去山上摘野柿子吃,幾十年了,也真沒注意這佛性的山,什麼時候出白雲,什麼時候冒黑雲,管他出什麼雲,是不是真那麼神奇,反正幾十年就這麼相信著。

不能上山,就在山腳下轉轉吧,小雨也不大,大部分來趕廟會的人,包括來聽大戲的老人和來看馬戲團來會上給大人要玩具和煎包吃的孩子童,幾乎都沒帶傘。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轉了一大圈,什麼沒買,在一個劇團那裡逗留了一陣,津津有味地聽了一會豫劇,便繼續隨著人山人海的人潮湊熱鬧了。準備打道回府了,買了竄紅紅紅的糖葫蘆,還跟賣糖葫蘆的大哥半真半假地講了半天價,意興盎然地學著孩童的樣子,啃著糖葫蘆趕路了。

一陣急一陣緩,這雨,一點沒減少人們狂廟會的興致。也許孩子們光想著那些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了吧,老人們聽起戲來,那叫一個認真,那些吵吵鬧鬧的叫賣聲也是亂不著他們的。

經過春雨的飄灑,鮮翠雨滴在白佛山上下肆意潑灑過後,也是天空放晴,陽光明媚了,真像孩子的臉,剛才還嚎啕大哭,轉眼就嬉笑顏開了。這靚麗輕盈的春雨也浸潤了山上山下,在蒼勁古樸的大地上,還浮起來一層如仙境的薄霧,讓四周蒼茫茫一片。

散文隨筆:二月二的雨


站在博物館北門向北望去,那淺淺的墨黛生春色的詩意,瞬間扎進了你的心扉。

水墨畫一樣掛在眼前的白佛山,此刻,已雨幕之後,朦朦朧朧,觀音菩薩也溫暖地注視著來趕廟會的芸芸眾生,那笑逐顏開的背後又有多少的悲歡離合和不為人知的傷痛呢。在那蒼莽的野山坡上是否,也有人在放浪形骸,自由地抒發著對生命狂野的追逐呢,正如射天狼的東坡先生在那裡帶領一眾人馬,一展那往日的風采和逝去的年華,也早生了華髮。嗚呼,青春易老,霧,更迷離模糊了雙眼。看一看那車水馬龍的熙熙攘攘,轉身,那生著綠鏽的灰白滄桑的歷史空間。

那歷經千年依然蒼勁的蒼松勁柏,能得此閒暇,得此仙境,此時還奢望什麼呢,這不是老天爺爺,觀音菩薩,東海老龍王,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嗎。正值中午,到處鞭炮齊鳴,帶來陣陣喜慶,人間的喧囂和廟會上莊重而沉靜的道教音樂組成了和諧的交響樂,此起彼伏,聲聲入耳……

一隻白鷺從銀杏樹上展翅飛走,一群又一群的漂亮的喜鵲落在枝頭,或一會飛上,一會飛下,倏然一隻黑白相間的喜鵲,穿過鬆林,振翅而歸,那黑的發亮白的潔淨的翅膀展得那樣舒展,飛的那樣靈動,穩穩地降落在這古樸的不知歷史還是現實的時空,給這端莊古樸,平添了一分靚麗一種生機!倏然,他又突然騰空而起,像一道閃電,飛向那遠遠的山巔,直聽得那有力的翅膀虎虎生風地從頭頂滑過。

回去的路上,正好過縣博物館,索性進去溜達一圈。這龍抬頭的雨,也真給小小的縣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冷冷清清的博物館增加了些許朦朧的詩意和神秘。

細雨中的博物館,看那古香古色的牆壁,竟平添了幾分鮮豔。那莊重的灰色,與地上被雨水沖洗的青磚,和磚縫隙裡油綠油綠的苔蘚,讓人生出一中樸素而生機盎然的感動。在古文物前,緩緩踱步,久久佇立,那遠古的陶罐,先聖先賢風流飄逸的字體,還有那久遠的碑刻略帶模糊的字跡。僅僅幾步的距離,彷彿穿越了一個朝代,又一個朝代。隨著三三兩兩的人流在博物館周圍轉轉,真有一種恍然回到古代的感覺。

說到林林總總的博物館,比市場還琳琅滿目,還豐富生動深刻的博物館,博物館裡的那些記載先民生活,又飽經歷史滄桑的那些文物,當我們面對那些記錄熠熠生輝活靈活現的生活,鐫刻歷史印記見證社會前行的或大或小的物件,我們又該將以何種的心情和姿勢來解讀呢。我從俗世來複又回俗世,博物館,靜靜地在山腳小佇立。那被歲月磨損打磨的雕像和缺失流淚的手掌,寂靜滄桑,依然笑看花落,伏視塵世的悽悽迷迷起起伏伏。風化嚴重,有的已成碎石殘沙,而還有的,眉目差不多難分,但仍是雕像,佛的雕像,仍帶有歷經滄桑的神性。經歷史和這雨的清洗,這活生生的歷史時空,顯得更加幽靜和廖遠,人也在雨裡霧裡,看了個真真切切。

雨,漸漸歇了,樹葉嘩嘩作響,有靜靜的氤氳,攜著久遠的東來的紫氣,從這嘈雜而寧靜的天地間生髮出來,緩緩而有力地升起,動了這一冬的沉鬱。一樣的繁雜,一樣的熱鬧,一樣的僻靜的城市的角落,一樣地給你不一樣的際遇。

冬去春來,枝葉綠了又枯,枯了再綠,遠去的人不再回來,走過,看過,也許留點痕跡,也許什麼都不會留,你我都是過客,只那蒼翠的松柏和靚麗飛翔的喜鵲,還有叫不出名字的蟲兒草兒,才是大山永恆的主人。在那巋然不動的大山,飄蕩千年的黑雲白雲依然飄來飄去,那翩翩飛翔的鳥兒們還是那樣俏皮,靈動,那雲那霧那風還有那嫋嫋的鐘聲,注視著不一樣的生命,不一樣的魂靈。

在這龍抬頭的濛濛細雨裡,遙想模糊而朦朧的過去,遙望充滿新奇而不可知的未來,我們不防赴一場心靈的約定,和那山那雲那霧相守,相望,相依。

2018.3.19夜 初稿

2020二月初一風生 岱下記之

散文隨筆:二月二的雨


姜建華, 1972年10月出生,山東東平人。畢業於泰安師專中文系,1992年開始創作。自由創作人,2018年浙江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筆名風生,如也。散文詩處女作《荒原》發表在《散文詩世界》,作品散見於《散文選刊》《散文詩世界》《山東文學》《詩神》《散文詩》《作家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泰安日報》等報刊。曾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徵文佳作獎,廣西文聯詩歌獎,甘肅文聯、敦煌市人民政府全國敦煌詩文徵選優秀作品,長江文藝出版社徵文優秀獎,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旅遊局“謳歌新時代 禮讚大武漢”徵文優秀獎等。散文作品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網2018年度優秀作品年選——《大地上的燈盞》。兩次入選花城出版社花魁榜優秀作品。2010年被山東省衛生廳授予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現居泰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