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風流20將軍,人傑地靈,厲害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知曉吉水大小事!

  •  一方水土養育出一方人,一方人又創造出一方土地的歷史。而光榮的革命傳統、輝煌的歷史和炙手可熱的紅土地又鍛鍊打造著這方土地上的人。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有20位吉水籍軍人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王東保、王振奇、劉禮貴、李水清、李景瑞、李道之、楊家保、肖文玖、何運洪、餘致泉、宋景華、張開荊、張文碧、羅仁全、羅文華、周長勝、姚國民、董永清、蔡長風、戴潤生。
      1、王東保

  • 吉水風流20將軍,人傑地靈,厲害了


      生於1915年,尚賢鄉下秧塘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十一師勤務兵,紅四軍政治部勤務兵,羅榮桓勤務兵,紅一軍團警衛連通信員、班長,紅一軍團青年幹事學習班學習結束後,任紅一軍團炮兵營一連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二師四團二連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二師特派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途中,參加了突破烏江戰鬥。戰鬥中,他擔任紅一軍團炮兵營一連指導員,在部隊渡江的緊要關頭,他指揮炮兵連炸燬敵人的火力點,保證了部隊順利過江。紅軍到達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役以及東征、西征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組織幹事、一營政治教導員,蘇魯豫支隊一大隊營政治教導員、大隊政治委員,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政治委員、二十團團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廣陽伏擊戰、汾漓公路戰、呂梁阻擊戰、午城井溝戰、魏清子殲滅戰、馮廟戰等。在平型關戰鬥中,王東保帶領一個營擔任先頭突擊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消滅了大量日軍,為平型關大戰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在魏清子戰鬥中,擔任蘇魯豫支隊一大隊政委的王東保,率領三個連全殲日軍一個連,為建立當地的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三師七旅副旅長、代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十六師副師長、師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師長兼海南島海口市警備區司令員。參加了秀水河子殲滅戰、四平城保衛戰、焦家嶺戰、平津戰役、解放廣州、廣西追擊戰、解放海南島等戰役戰鬥。在秀水河子戰鬥中,王東保擔任七旅副旅長,帶領七旅一個團擔任主攻任務。敵人憑藉美械裝備的優勢,傲氣十足,頑固死守,敵我雙方爭奪十分激烈。王東保則運用分割穿插的戰術,發揮夜戰近戰的特長,打得敵人丟盔棄甲,殲敵一個團一個營兩個連,繳獲了一大批戰備物資。四平保衛戰,王東保受命率七旅堅守四平,歷時一個多月,打退敵人無數次進攻,消滅了敵人有生力量,配合了我黨與國民黨的談判,受到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解放海南島戰鬥,王東保任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師長,。為把“旱虎”變“蛟龍”,早日解放海南島,在三個月內強化指戰員訓練,使指戰員很快掌握了航海知識和技能。作戰中,他率領一二七師擔任阻擊任務,摧毀了薛嶽的總司令部,取得了斃傷俘敵2410人的戰果。在該戰中,該師繼承了老紅軍的光榮傳統,駕駛小木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鐵甲軍艦的攻擊,創造了木船戰勝軍艦的奇蹟。戰後,全師有12個連隊受到上級通令嘉獎並授予光榮稱號,榮立集體大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四十三軍副軍長。1951年1月至1952年8月,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任廣州軍區赴朝實習團團長,四十一軍軍長,三十九軍軍長,瀋陽軍區副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四川省生產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3年離休。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王振奇
      生於1937年,住歧鄉宏溪村人。1963年6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7月江西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政治部宣傳處幹事;1971年3月任第四軍醫大學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1983年7月任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政治部主任(副師職),
      院黨委常委、紀委副書記;1987年11月任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政治委員(正師職)、院黨委書記、紀委書記、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1992年3月至1995年9月,任第四軍醫大學政治部主任(副軍職)、部黨委書記、學校黨委委員、常委。1994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3、 劉禮貴
      生於1935年,烏江鄉小鉤村人。1950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6月武昌高級炮兵學校畢業後分配在福州軍區軍械部,先後任助理員、副科長、科長、副部長。1982年12月調福州軍區後勤部軍事代表處任主任。1983年5月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部第十八分部任部長。1985年,南京、福州兩大軍區合併後,任南京軍區福州辦事處主任。1988年7月調南京軍區後勤部任副部長,期間兩次入國防大學學習。199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4、李水清


    吉水風流20將軍,人傑地靈,厲害了


      生於1917年,阜田鎮南塘水南村人。1928年任兒童團團長, 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軍戰士、班長、排長、團部青年幹事兼司號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巡視員、破壞部幹事、宣傳部宣傳隊隊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途中和紅軍到達陝北後,參加過十七勇士連強渡大渡河、陝北直羅鎮、三城堡和東渡黃河等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一一五師獨立團特務連政治指導員,一一五師三四三旅營政治教導員,晉察冀軍區三十二大隊黨總支書記,七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兼中共淶水縣委書記,十一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地委敵工部部長,晉察冀軍區七旅副政治委員、五旅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五旅政治委員、代旅長,六十七軍一九九師政治委員、師長,參加了平津戰役、解放石家莊、太原戰役。在太原戰役中,李水清善於抓住戰機,以敢於擔當責任的勇氣和膽略,相機行事,拔掉了太原城外圍臥虎山這個最堅固的釘子,為攻打太原城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受到兵團司令員的表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任一九九師師長,他率領全師代表全國陸軍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開始,他指揮一九九師組成的步槍方隊、輕機槍方隊、重機槍方隊等12個方隊,進入天安門中軸線東側150米白線規定的正步區,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的檢閱,按受全中國人民的檢閱,親耳聆聽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閱兵式歷時2小時30分,它給李水清帶來了終身的榮耀、自豪和力量。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六十七軍副軍長,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和獨立自由勳章。1952年入南京軍事學院速成系高級班學習,被評為優等生和全院學習模範。1954年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七軍軍長,1968年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70年至197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1975年9月任南京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司令部工作),1977年任第二炮兵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戰爭年代曾三次負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和十二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77年,在中國共產黨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2005年8月8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他以88歲高齡,老當益壯,作了激昂慷慨的發言,被中央領導和與會者一次又一次的熱烈掌聲所打斷,他的這種精神,感染了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員,以及全國億萬電視觀眾,必將被歷史永存。


      5、 李景瑞

    吉水風流20將軍,人傑地靈,厲害了


      生於1914年,原名李金水,盤谷鎮太元文元村人。1929年參加當地農民運動,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入紅軍學校和紅軍通信學校學習。歷任紅一方面軍第三十四師電臺報務員,少共國際師電臺報務員,粵贛軍區電臺報務主任。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先後任軍委電臺報務員,紅三軍團電臺代報務主任,紅四方面軍電臺報務主任,紅五軍團電臺隊長,援西軍電臺隊長。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五八旅電臺隊長。1938年入中央軍委三局學習,同年9月調任新四軍一支隊電臺中隊長,後任蘇北指揮部電臺總隊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一師通信科長兼電信大隊大隊長,第三科科長,蘇浙軍區司令部第三科科長。參加了蘇中地區反“掃蕩”反“清鄉”鬥爭。1944年隨部渡江南下。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軍區司令部通信科科長,華東野戰軍通信局局長,第三野戰軍通信聯絡處處長兼政治委員。參加過蘇中、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副主任兼訓練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無線電工業總局副總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6、李道之
      生於1911年,文峰鎮東螺甫廣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警衛排長,紅一軍團保衛局總務科科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五大隊營長、軍分區司令部偵察科科長,河南支隊政治委員,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代科長,第二軍分區地方武裝部部長,冀東軍區第十二分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冀察熱遼軍區第十二軍分區司令員,冀察熱遼軍區獨立四師師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五軍一五八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公安部隊第十師師長兼廣州警備區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十軍參謀長,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1年離休,享受副兵團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7、楊家保
      生於1914年,原名歐陽家保,阜田鎮杏塘村人。1930年在家鄉加入少年先鋒隊、兒童團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動,同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因不識字,別人代填入伍登記表時,將“歐陽”誤寫為“楊”。參軍後在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當勤務員、班長。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


      1934年10月隨紅軍主力長征,任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政治偵察員、檢查科科長。到達陝北後,參加了赤羅鎮戰役,後任紅一軍團補充團特派員,紅二十九軍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長。1936年5月入紅軍大學學習。
      “西安事變”時,他隨周恩來副主席赴西安,做保衛工作,在羅瑞卿等同志的具體領導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次年4月,調回延安任中央後方直屬機關特派員。
      1938年春,任新四軍軍法處第一科科長,江北指揮部軍法處軍法官。1940年1月,調任新四軍五支隊回民游擊隊政治教導員,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他堅決執行黨的指示,依靠群眾,在不太長的時間裡,將只有八、九個人的小分隊發展成數百人的游擊隊。同年6月,為拔掉安徽盯眙縣泮村日偽軍大隊據點和偽軍政府駐地,以溝通淮南與淮北新四軍部隊的聯繫,他指揮三營擔任主攻,炸燬敵碉堡,擊斃日偽軍大隊長,徹底摧毀了敵偽據點。1941年4月後,任新四軍第二師政治部鋤奸部偵察科科長、鋤奸部副部長,淮南津浦路西軍分區公安局長。在此期間,他為純潔我軍內部,保衛抗日民主政權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他依靠和發動群眾平息了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派遣特務勾結大地主李鍾橋製造的一起大叛亂。

      1945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時,任蘇南行署公安局長。1946年,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政治保衛部部長。1948年7月,任先遣縱隊七支隊副政治委員。1949年南京解放後,任第三野戰軍二十軍五十九師副政治委員。先後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豫東、渡江等重大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二十六軍六十師政治委員。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六十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1952年回國,入軍事學院政治系學習,1955年畢業後,任六十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1962年8月後,任安徽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8、肖文玖


    吉水風流20將軍,人傑地靈,厲害了


      生於1915年,楓江鎮江頭村人。1928年參加同水農民暴動,任本村兒童團團長。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7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吉水獨立團編入紅二十軍,任紅二十軍副官處勤務員,紅三軍九師通訊員、青年幹事,二團連政治指導員,第一軍補充師營政治委員,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四團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在反“圍剿”戰鬥中,曾三次負傷。長征中歷任紅一軍團教導營黨總支書記、師政治部民運科幹事、一軍團無線電隊政治委員、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巡視員、紅軍總司令部特務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遵義、大渡河、臘子口等著名戰鬥。1936年6月入紅軍大學一科學習。長征途中,遵義戰鬥後,他帶2名戰士去打掃戰場,靠著機智勇敢,在一座破廟裡將20餘漏網之敵全部生俘。在貴州息烽縣一個小鎮上,肖文玖帶4名戰士去抄敵周區長的家,在路上正遇對面來了一個連的敵人。這天霧很大,為了不使鎮裡紅軍吃虧,他機靈地與戰士臥倒在稻田裡向敵人開火,鎮上的紅軍營和偵察隊聽到槍聲後,緊急集合向槍聲處趕來,兩面夾擊,敵人只好丟下一批傷員逃跑了。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四大隊政治委員、四團政治委員、平西軍分區政治委員、第十一軍分區司令員。1939年3月25日,孟縣日軍300餘人在飛機的掩護下向第二軍分區根據地發起進攻,敵人進到上下鶴山時,他與團長指揮四團進行阻擊,以主力一部迂迴到敵人側後,展開圍殲戰,經過5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殲敵270餘人,俘敵2人。該戰受到了聶榮臻司令員的通令嘉獎。1939年12月初,四團在軍分區特務團的配合下,於高洪口伏擊掃蕩日軍,殲滅日軍木內大隊長以下3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80餘支。1942年2月,任平西軍分區政治委員,他組織部隊發動群眾,對日軍修築大同至塘沽鐵路進行破襲戰,使日軍橫貫華北的“生命線”工程流產。1944年9月,任第十一軍分區司令員,帶領部隊向日軍發起反擊,先後收復了宛平、房水、淶水、涿鹿等縣,使平西與北平、察哈爾根據地聯成一片。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二縱隊五旅旅長、七旅旅長、察哈爾軍區副司令員、北嶽軍區副司令員兼北嶽縱隊副司令員、晉中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10月,他率七旅在懷來阻擊國民黨軍向張家口進犯,敵人以6個多師的兵力,在飛機的掩護下向我防禦陣地進攻,他沉著果斷指揮,頑強阻擊敵人14天,斃傷敵3400餘人,俘敵390人,粉碎了敵人從東面進攻張家口的企圖。1948年2月,任北嶽軍區副司令員,奉華北軍區命令,率北嶽、大行兩個軍區四個團的兵力組成“肖文玖集團”,參加晉中戰役。敵第七集團司令趙承綬所部在遭到我軍沉重打擊後,欲改道經徐溝退回太原,按上級的命令,肖文玖率部快速到達指定地點,阻擊北逃之敵。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部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為我軍殲滅趙承綬集團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戰後受到徐向前司令員的當面嘉獎。1948年7月19日,“肖文玖集團”解放了晉中重鎮榆次城。8月15日,北嶽、太行兩軍區合併,成立晉中軍區,肖文玖任副司令員,並率部參加了太原戰役,太原解放後,任山西軍區副司令員兼太原衛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西軍區代司令員,1951年5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兵團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金城秋季阻擊戰”和“金城夏季反擊戰。”在“秋季阻擊戰”中,打退了敵人300多次進攻,殲敵7600餘人。在“夏季反擊戰”中,斃傷敵51000餘人。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二級國旗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3年底回國,1954年4月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7年畢業後任六十三軍軍長。1959年11月,任北京軍區參謀長。1963年軍區組織部分參謀人員向中央軍委首長作了參謀基本功訓練彙報表演,賀龍、葉劍英元帥觀看後給予了充分肯定。1965年3月,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69年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75年任北京軍區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3年離休。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9、何運洪
      生於1911年,水南鎮何家村人。1927年5月參加水南、白沙游擊隊,1928年隨該游擊隊改編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軍班長、排長,中央蘇區公略縣警衛連連長,興國補充師二團、中央軍委教導師三團特派員,紅三軍團第四師營、團、師特派員。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長征途中一次部隊被打散,何運洪帶領警衛班機智勇敢,一路上收集了在激戰中打散的戰友600餘人,並克服重重困難,行軍20余天,終於趕上了部隊,受到張經武師長的表彰。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保衛部科長、代保衛部長、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娘子關等戰鬥。1939年4月底,駐山東日軍5000餘人及當地偽軍,將師直機關及六八六團包圍在肥城以南的陸房地區。5月11日,日軍發動進攻,師直機關和六八六團奮起反擊,激戰一天一夜,雙方形成相峙局面,此時師首長已轉移在外,戰士們經過反覆拼殺,體力消耗很大,師直機關有被消滅的危險。在這危急關頭,時任師政治部保衛部科長的何運洪,挺身而出,主動請纓,果斷地組織指揮直屬機關2000餘人,配合六八六團晝伏夜行,各個突破,頑強拼搏,打死打傷日偽軍1300餘人,扭轉了局面,使師直屬機關勝利突圍轉移到東平地區,受到師領導的表揚。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哈南支隊政治委員兼哈南軍分區政治委員,合江軍區第四支隊政治委員,合江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軍政大學第三團、第二團政治委員。1946年6月,何運洪時任合江軍區第四支隊政委,主要任務是進行剿匪和幫助建立地方政權。當地有股土匪,匪首叫孫榮元,何運洪依靠當地群眾,再利用政策採取政治攻勢,不費一槍一彈就把這股土匪全部解決掉,使因受矇騙而當土匪的老百姓受到了深刻教育,協助地方黨組織順利地建立了縣、區、鄉各級政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武漢市公安總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五十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役,參與指揮了漢江南岸阻擊戰。回國後,任河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武漢軍區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武漢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離休後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0、餘致泉
      生於1916年,原名餘大瀛,富灘鎮(2000年劃歸青原區)南團茅園餘家村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公略獨立團當戰士,1934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紅六軍團第十八師五十三團排長、連長。1935年11月隨二、六軍團長征。
      1936年12月入抗大學習,1937年10月抗大畢業後,奉命到山西汾陽組織地方武裝,任遊擊大隊長,後編入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任連長。1938年10月任延安警衛營二連連長,1939年任一二0師二五九旅七團三營營長。1941年參加大牛店戰鬥,1943年參加何家莊戰鬥,均受到師部通令表揚。1945年1月任三五八旅七一八團副團長。


      1947年10月,任東北縱隊總司令部獨立團團長,1948年4月,調任東北野戰軍十二縱隊三十六師一0八團團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九軍一四七師四四一團團長。先後參加了遼瀋、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率部參加了桂林地區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的戰鬥。1951年7月任第十三兵團副師長兼參謀長。1952年10月入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學習,1954年畢業後,調任步兵第十一師師長。1955年5月授大校軍銜。
      1958年,任甘南剿匪指揮部第一指揮部指揮長和甘南剿匪指揮部司令員,指揮大小戰鬥上千次。1959年率部參加了平息西藏叛亂,指揮了阿里納木湖、三號地區等戰役。
      1962年,在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率部7天7夜,迂迴穿插,翻雪山,爬峻嶺,忍飢挨餓,翻越喜馬拉雅山,強行軍250公里,深入敵後180公里,切斷印軍後路,為西山口、德讓宗、邦迪拉等戰役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毛澤東當時說:“西山口戰役打得好,主要是十一師深入到敵人後面去了。”
      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1973年12月,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1975年5月,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77年9月26日,在甘肅山丹縣不幸因公殉職,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11、宋景華
      生於1918年,原名宋金泉,醪橋鎮山下村人。1930年參加村蘇維埃政府工作,聽到了許多關於紅軍打仗勇敢,對老百姓好的故事,懷著對紅軍的崇敬心情不顧家人反對,於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國際師連指導員、師直屬機關黨總支書記,紅一軍團政治部巡視員,紅一軍團第一師二團俱樂部主任,紅一軍團電臺政治委員,八十一師、二十七師政治部組織科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陝北警衛一團政治部主任,延安留守兵團警衛第四團政治委員兼鄜甘警備區政治部主任,三五八旅七七0團政治委員。參加過保衛黨中央、保衛邊區以及大生產運動(七七0團開闢大凰川)。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二十四旅政治部主任,吉林軍區吉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獨立第十一師政治委員兼長春衛戍區司令部政治委員,東北軍區一六四師政治委員,炮兵第六師政治委員。參加過長春戰役、堅持吉南敵後鬥爭及遼瀋戰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第二海軍學校政治委員,海軍旅順基地政治委員,海軍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3年離休,享受正兵團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2、張開荊
      生於1905年,原名張漠高、張承漠,文峰鎮(縣城)人。1925年為吉安學生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1926年4月5日,震驚江西的“吉水旅吉(安)同學會”百餘名學生捉拿吉水縣教育局長大豪紳宋雪莊、郭金聲等遊街示眾的事件,就是張開荊等7名學生組織發起的。因此遭通緝,被迫出走,遠奔廣州,憤而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黃埔軍校“清黨”,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廣州陸軍監獄度過了三年零四個月的鐵窗生活,在獄中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由廣東軍閥陳濟棠部下軍官(地下共產黨員)聯名擔保,營救出獄。1930年出獄後,中共廣東省軍委書記聶榮臻找他談話,分配他去海南島紅軍瓊巖縱隊工作。因地下交通線被破壞,改派去福建紅十二軍十團一連擔任黨代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營教導員、團政治委員、處長、師政治部秘書長、師政治部主任,福建軍區通訊部主任,遊擊縱隊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1942年秋,他率四個連隊,去江蘇省常熟縣港湖鎮董家濱一帶,攻打偽忠義救國軍的兩支部隊,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葉飛主力團的支援下,全殲頑敵。這期間,張開荊歷任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作戰科長,江北挺進縱隊參謀長,江南指揮部教導大隊大隊長,江南抗日義勇軍東部指揮部參謀長、團長、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北嶽軍區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兵團第一縱隊第三旅旅長,一九八師師長。1947年11月,在朱德、聶榮臻等首長的指揮下攻打石家莊。在戰鬥最關鍵時刻,他親臨第一線指揮,於11月12日和兄弟部隊一道攻克了石家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平原軍區副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參謀長,吉林省副省長,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3、張文碧


    吉水風流20將軍,人傑地靈,厲害了


      生於1910年,白沙鎮皂坪村人。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九師二十五團副排長、排長,瑞金紅軍學校學習畢業後,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分局執法隊副隊長,建、黎、泰獨立師六十一團八連政治指導員,紅一方面軍保衛分局調查科科長,七軍團保衛分局調查科科長,二十五團特派員。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鬥。1934年夏,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師特派員,挺進師第三縱隊副政治委員兼特派員,第二縱隊政治委員兼特派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1934年冬,方誌敏領導的北上抗日先遣隊被打散,剩下的組成為紅軍挺進師,活動在湘西南一帶。由於敵人不斷進攻,張文碧率領少數人轉到湘東南一帶,繼續開展游擊戰,部隊整天在深山密林裡轉來轉去,既要應付敵人的清山圍剿,又要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沒有糧食就以野菜野果充飢,冬天穿著單衣單褲,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依靠群眾的支持,部隊硬是從這三年的艱苦卓絕的生活中走出來了。1938年2月,張文碧所在部隊在皖南巖東集中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四團,走上了抗日救國的前線。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二支隊四團政治處組織股副股長、保衛股股長,二支隊政治部鋤奸科科長,江南指揮部蘇皖支隊政治部調查統計科科長、鋤奸科科長,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政治部軍法處主任,參加了黃橋戰役。“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一師南通警衛團政治委員,浙東遊擊縱隊政治部主任,蘇浙軍區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蘇浙軍區第一縱隊三旅副政治委員。參加浙東抗日戰爭四年。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三旅副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二師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二十軍五十九師政治委員。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上海諸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參加了長津湖戰役、五次戰役和金城阻擊戰。在長津湖戰役中,張文碧所在的二十七軍與美國王牌軍陸戰一師作戰。其時天氣異常寒冷,氣溫在零下36℃,雪深一米多,而且沒有飯吃,只吃少量的乾糧,很多指戰員連棉衣棉褲都未穿上,許多同志不是倒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被餓死和凍死的,有些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大雪掩埋犧牲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戰勝機械化裝備的美軍,其艱苦程度和部隊付出的犧牲是可想而知的。他們憑著對黨的忠心和對朝鮮人民的熱愛,不畏困苦,衝破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最後勝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勳章兩枚。回國後,任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1957年10月至1959年6月帶職入政治學院學習),南京軍區工程兵政治委員,十二軍政治委員,國家水利電力部部長,黨內核心小組組長,浙江省軍區司令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南京軍區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2年離休,享受正兵團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張文碧還十分關心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對螺灘電站、白沙紅軍橋和希望小學的建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


      14、羅仁全
      生於1907年,文峰鎮龍田小沙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一方面軍贛江獨立團連長、副營長、營長,公略獨立營營長,紅八軍團第七團營長,紅四方面軍第九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參謀長、團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幹部營副營長,冀魯豫軍區湖西軍政幹校校長,教導第四旅十團副團長、團長,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第六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冀魯豫獨立旅副旅長,第六軍分區司令員,江西省軍區上饒軍分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軍區常德軍分區司令員,湘南軍分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5年離休,享受副兵團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5、羅文華
      生於1914年,黃橋鎮山原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偵察科科員,第一師十三團特派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一團政治委員,第三支隊十團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特務團參謀長,警衛第一旅三團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八師二十三團政治委員,遼寧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一二五師政治部主任,獨立第九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二軍一一五師副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七航空學校參謀長,海軍航空兵第三師師長,東海艦隊航空兵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南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南海艦隊副司令員。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1986年離休,享受副兵團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6、周長勝
      生於1913年,盤谷鎮泥田同園村人。1928年在縣蘇維埃政府保衛隊任隊長,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機槍連排長,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長征中所率連被評為紅一方面軍的“鞏固部隊模範連”。到陝北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副營長、營長,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1938年底隨一一五師三四三旅一部挺進蘇魯豫邊區,任蘇魯豫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二團團長,參加了開闢蘇魯豫皖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三師七旅二十團團長。1942年入中共華中局黨校學習,後調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第五旅十三團團長,教一旅一團團長,魯中軍區第四團團長,參加了山東大反攻戰。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魯中軍區第四師參謀長、副師長兼參謀長、魯中軍區警備第一旅旅長、華東野戰軍八縱隊二十四師師長。先後參加萊蕪、孟良崗、洛陽、豫東、濟南等戰役。1948年11月入華北軍區軍政大學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二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參加指揮了閩北地區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的戰鬥。1951年1月調任蘇南軍區副司令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一軍副軍長,參加指揮了金城反擊戰。1956年回國,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7、姚國民
      生於1913年,富灘鎮(2000年劃歸青原區管轄)固山江頭村人。1929年參加農民暴動後加入區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總部警衛團四連排長,防空連副政治指導員,總司令部通訊員,朱德警衛員,司務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在第一次反“圍剿”中,他作為一名普通戰士,與戰友一起活捉了張輝瓚。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營政治教導員,大隊政治處主任,冀中軍區第七軍分區十九團政治處主任,十七團政治委員,第八軍分區二十三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任第六黨支部書記。1940年春節,姚國民隨部隊來到河北吉國的南龍崗過春節,正當部隊準備吃午飯的時候,遭到日、偽軍五百多人的包圍,在這種突發的情況下,姚國民沉著、冷靜,指揮若定,帶領所屬的兩個營迅速進入戰鬥崗位,同敵人展開激烈的戰鬥。敵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但戰士們在姚國民的指揮下,憑著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經過數小時的頑強拼搏,將來犯之敵予以全部消滅,生俘日軍20餘人,偽軍200餘人,繳獲炮1門,機槍10餘挺,並把敵機上的機槍也打了下來。戰鬥結束以後,聶榮臻司令員派來了慰問團,並給予了通令嘉獎。同年冬天,在“百團大戰”中,姚國民率領3個連的兵力參加石家莊破襲戰,負責石德路的破襲。在執行任務時,與100多日偽軍遭遇。為儘快解決這股敵人,不使敵人有增援的機會,姚國民當即立斷,指揮部隊利用地形與敵人激戰,並分出一部分兵力將敵人包圍起來。敵人妄想突圍,但在我軍的鐵拳下,被砸得粉碎,無一人漏網,全部被殲滅。這一仗受到朱德、彭德懷的通令嘉獎。1942年夏天,反掃蕩戰鬥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候,姚國民時任團政委,他帶著團直屬隊和一個營轉移到滄洲中南一個叫中圈子的莊子裡。部隊剛進村不久,就被敵人發現了,敵人1000多人(其中日軍300多人)將莊子團團包圍,情況萬分緊急,姚國民不顧疲勞,組織並帶領部隊進行阻擊突圍,戰鬥異常殘酷,整整激戰一整天,敵人仍不退下去。為了減少傷亡,儘快突圍,姚國民一面調整部署,一面指揮部隊利用天黑和對地形熟悉等有利條件,邊打邊撤,一舉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圈,將部隊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在這次戰鬥中,姚國民負了重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幹部團黨總支書記,黑龍江軍區一旅副政治委員,綏化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共綏化縣委書記,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二十師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師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一三0師政治委員。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廣州戰役等。1946年四平保衛戰,姚國民時任黑龍江一旅副政委,他率部參加戰鬥。戰鬥進行了20余天,敵人未能前進一步。在陣地爭鬥最激烈時,姚國民親臨前線指揮,一道參加戰鬥,不幸的是他又一次負了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治委員,軍幹部部長,軍政治部副主任,東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特種工程指揮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抗美援朝,姚國民參加和指揮了許多戰鬥。在金城反擊戰中,他率全師擔任正面進攻任務,並親臨前線指揮。在全師傷亡近3000人的情況下,靠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硬是攻上了陣地,殲滅敵人幾萬人,取得了這場反擊戰的全面勝利,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3年離休,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8、董永清
      生於1911年,文峰鎮文水村人。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經理處出納科科員、科長,紅二、五團供給處主任,紅一師供給部部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紅軍開始長征時,董永清患了流行性肌肉炎,但他仍然頑強地堅持行軍,不肯離開紅軍,終於戰勝病魔。紅軍過雲南盤江時,敵人的飛機把他炸成了重傷,部隊安放他在苗族老鄉家養傷,傷勢沒有完全痊癒,他就堅持去找部隊,後來終於找到部隊,繼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供給處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供給部部長。冀熱遼軍區供給部部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戰鬥結束後,董永清更加忙碌,日夜不停地忙於部隊的物資供應和彈藥補給。抗戰期間,由於敵人的經濟封鎖,為了解決部隊的需求,他依靠群眾,辦起了被服廠、槍械修理廠、皮革廠、造紙廠等,還幫助群眾搶收糧食、保管糧食。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後勤部部長,華北野戰軍後勤部指揮所主任,第十九兵團後勤部部長。參加瞭解放石家莊、新保安、北平、太原、寧夏等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第四分部部長,第五分部部長,志願軍後勤部副部長,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部長。
      抗美援朝時,由於道路很差,部隊的物質和彈藥常常在路上受阻,不能及時送上前線,為此董永清經常要到路上去進行疏通。1951年4月的一天,志願軍運往前線的物質車輛在一座山的隘口處被堵,董永清剛從後勤部開會回來就驅車前去,在路上車子不小心翻下了山谷,他從車內拋出來險些喪了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1年離休,享受正兵團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蔡長風
      生於1910年,富灘鎮(2000年劃歸青原區管轄)藕塘村人。1929年參加少先隊、赤衛軍,任少先隊指導員,農民協會秘書。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一方面軍十二軍特務營戰士、副班長、宣傳員,師衛生隊管理員、供給處糧秣股股長,團供給處主任,師供給處處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在直羅鎮和東征西征等戰鬥中,積極組織開展後勤保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五團供給處主任,師留守處主任,師軍實科科長、糧秣科長兼魯南嶧縣稅務局長,師教導五旅供給部部長兼魯南行署財政科長,新四軍獨立旅供給部部長,山東濱海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他隨部隊東渡黃河,首戰平型關,回師晉西,挺進魯南,在日軍嚴密封鎖,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喬裝深入敵偽佔領區採購物資,並組織部隊自力更生,發展生產,以物易物,開辦軍工廠、被服廠、鞋廠、醫院、兵站,收購土特產,開展貿易工作,籌措了大量的糧草、武器彈藥、醫藥等物資和經費,粉碎了日軍的經濟封鎖,保障了部隊的物資供應。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兼第三野戰軍供給部部長,南京市財政局局長,南京市合作總社主任。在魯南、魯中、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戰役和渡江作戰中,他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廣泛發動群眾,籌集糧草,開設兵站、供應站,組織物資運輸,成立支前隊伍,全力以赴籌措作戰物資。1948年12月底,蔡長風參加了在西柏坡召開的各大軍區、各野戰軍後勤部部長會議,使他有幸親耳聆聽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教誨,並當面向周副主席報告淮海前線急需炮彈的情況,得到了周副主席的當場批示,為他在以後的工作中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十兵團後勤部部長,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部長,海軍財務部部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後勤部顧問。在海軍工作期間,他經常下海島,深入第一線,到基層、醫院、倉庫、學校、科研單位、工廠和勤務船隊調查研究,傳授經驗,為基層排憂解難,為建立和完善海軍後勤保障體制憚精竭慮。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3年3月離休,享受兵團職待遇。離休後堅持撰寫回憶文章,出版發行了十幾萬字的回憶錄《征途漫憶》,為軍隊後勤建設留下了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戴潤生
      生於1916年,阜田鎮育賢總溪村人。1928年參加農民運動,任兒童團長,1930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傳令兵、勤務員,紅軍學校訓練處幹事、政治營青年幹事。紅軍學校政治教員訓練班學習結束後,任公略步兵學校政治教員兼連政治指導員,軍委幹部團俱樂部主任,紅一軍團保衛局政治指導員,炮兵連政治指導員,騎兵二連政治委員,騎兵團黨總支書記,軍團政治部巡視員,紅四軍十團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途中,他參加過遵義、土城、巧渡金沙江等戰鬥。並帶領所屬部隊負責警衛和掩護過毛澤東、周恩來率領的先遣支隊,順利完成了金沙江、大渡河、赤水河、少數民族地區上打鼓守橋、守渡口等警戒任務。紅軍到達陝北後,參加了吳起鎮、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諸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一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獨立旅第一團政治委員,黃河支隊一團、教導第四旅十團政治委員,教導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魯豫軍區第十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廣陽、井溝、汾離公路、午城鎮、樊壩、梁山、討伐國民黨頑固派石友三、李仙洲等諸戰役戰鬥,以及湖西地區的抗日鬥爭。在梁山戰鬥中,他率領本團以對等兵力,劣勢裝備,在平原地區消滅日軍一個大隊,繳獲野炮兩門,九二式步槍炮一門,生俘日軍23名。八路軍總部嘉獎這次戰鬥是一個“模範戰例”。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旅政治委員,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旅旅長,第二野戰軍十六軍、十七軍副政治委員兼貴州安順地委第一書記,軍分區司令員兼第一政治委員。參加了邯鄲、解放遵義、保衛張家口、西臺集、豫北、鉅南(魯西南)、挺進大別山、中鋪、斛山鋪、高山鋪、北向店、淮海、渡江、進軍西南、解放貴州、解昆明盧漢之圍、貴州剿匪等戰役戰鬥。西臺集戰鬥,他率領第二旅,追殲敵三個團。受到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的通令嘉獎。通令說:“一縱隊在半個月行軍後,僅休息兩天,即以四天急行軍參戰,並在定中作戰中,擔任獨立的主攻任務,達到殲敵劉汝珍三個團(欠一個營)的目的。該縱隊強大的機動能力和頑強的突擊精神,值得通令表揚,其強行軍能力尤堪學習”。北向店戰鬥,他率領二旅以一個旅的兵力,抗擊了國民黨“王牌軍”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三個旅以上的兵力,激戰十五個小時之久,打退了敵人的數十次進攻。我軍雖然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傷亡近千人),但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斃、傷敵3000餘人。劉伯承司令員稱讚“這次戰鬥打得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入南京軍事學院第一期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任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部長,十六軍政治委員,國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員,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院長,海軍東海艦隊政治委員、顧問組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知曉吉水大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