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桑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次生林23.5萬畝 是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國

中國小康網黃桑自然保護區位於綏寧縣西南部,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林23.5萬畝,堪稱稀世之寶的名貴樹木、花草、藥材、動物、在這裡生長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國。

竹,那翠綠的顏色,體現出昂揚的微型機,那空虛的中腹,顯示了虛心的氣節,古人云:“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願生命之竹永葆碧彩。

自古以來,竹與松、梅並稱“歲塞三友”,是畫家潑墨揮毫的對象,是文人竟相吟頌的題材。

竹之莖葉,形態優美,地下竹鞭,更有情趣。它既能在肥沃的泥土中紮根,又可在瘠薄的懸崖之上、石縫之中挺立,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任憑-吹打,依然傲而不屈,怪不得宋代詩人蘇東坡詠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佳句。

黃桑自然保護區的竹子種類很多,有高大粗壯、筍材兩用、成片長長的楠竹;有竿形四方、個體俊秀的方竹;有上下各節交互呈現斜面相連、節間挺突如佛肚的羅漢竹;有竹竿顏色茶褐、美觀,材質優良,不受蟲蛀、經久耐用的紫竹;有狀如水竹、中心充實的實心竹;有葉片寬大可包粽粑的箬竹;有竹竿上頗多細小紫斑,類似“斑竹一支千滴淚”的麻竹;有慈母護兒、子孝其母之譽的茲孝竹;有蓖性好、韌性強、絲路正、為紡織優良竹種的水竹,還有桂竹、剛竹、苦竹、大箭竹等。引種的黃金間碧玉竹有兩種:一為全竿鮮黃似金;一為金黃與碧綠兩色相間,從蔸至尾縱條絞排列,十分奇物、美觀,為竹子之名貴觀賞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