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到“新冠”,中國經濟最強的免疫力


從“非典”到“新冠”,中國經濟最強的免疫力

經歷2003年那場非典時,馬雲和劉強東或許都不敢想象,17年後的阿里和京東會是什麼樣子。而今天,舉國隔離的全國人民也不敢想象,如果沒有互聯網和電商,我們怎麼撐過這個寒冬。

文 丨 華商韜略 楊 凱

很多年輕人無法理解,在互聯網尚不發達、電商剛剛萌芽的2003年,人們是怎麼應對SARS病毒的肆虐的?

他們無法想象,沒有如今的互聯網和電商,以及由此推動的物流體系,沒有整個生產生活與社會運轉的科技升級,我們將如何跨越這史無前例的,舉國閉不出戶的阻隔。

更不敢想象,如果幹脆連隔離,連科技支持的各種疫情跟蹤系統和手段都沒有,病毒又將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多大的威脅。

時間回到17年前,2003年,“非典”爆發,恐慌情緒迅速蔓延。

消費和零售業首先遭遇寒冬。疫情最嚴峻的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下降至4.3%,遠低於9.1%的全年增速。

兩位新興創業者的事業受到巨大沖擊,陷入生死邊緣。

剛剛年滿30歲的劉強東,為了防止員工感染,把京東多媒體(京東前身)的12間櫃檯全部關閉,21天就虧了800多萬。繼續這樣下去,公司可能撐不過3個月。

  

從“非典”到“新冠”,中國經濟最強的免疫力


南方的阿里巴巴,情況更加嚴峻,員工被確診為“非典”病例,包括馬雲在內的所有在杭員工都被強制隔離整整12天。

鉅變之下,他們沒有坐以待斃。

劉強東帶著員工在網上發帖子推銷光盤,並且親自回覆帖子、開著自己的私家車送貨。第二年,他建立了“京東多媒體網站”,然後,有了京東商城。

被全員隔離的阿里巴巴,創造了今天全國流行的“在家辦公”模式,非但沒有停工停產,反倒披星戴月、加班加點,業務不但沒有蕭條,而且比“非典”前激增了5倍。

也是在阿里巴巴被隔離的第四天,秘密籌備26天的淘寶網正式上線。


從“非典”到“新冠”,中國經濟最強的免疫力


多年以後,很多人將當年的憂患與災難,看作是激發中國電子商務蓬勃創新的起點。

同樣迎來轉機的還有民營快遞業。

被“非典”衝擊的德邦,以"別人停工,德邦人不停工"的勇氣,穿越疫區,跨越隔離,讓業務爆發式增長。

另一邊,處於重災區的王衛冒險抵押了9次家產,第一個將快遞行業帶上天空。2003年以後,順豐的業務量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長。


從“非典”到“新冠”,中國經濟最強的免疫力


“非典”過後,中國經濟和基建發展日新月異。

2003年到2019年,中國高速公路實現了從2.9萬公里到14.26萬公里的巨大跨越,中國高鐵更是從零飛昇到世界第一。密織高效的交通大網,為中國經濟的暢通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但這張網真正發揮作用,還離不開另外三張網的快速形成與高效運轉。

這三張網正是由先行者阿里、京東、以及接力者美團等成就的電商大網,騰訊、字節跳動等組成的互聯網社交大網,以及由京東、順豐、菜鳥等構成的快遞物流之網。

2003年底,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3098萬臺,網民才7950萬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8.54億人,網購用戶規模達到6.39億。

200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不足100億元,淘寶網全年成交額3400萬元已經讓阿里人興奮不已。

2019年,中國電商零售額超過10萬億元。京東也已經取代傳統零售巨頭,成為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僅京東“618”當天的成交額就達到2015億元。

快遞物流之網,則讓中國快遞量從2003年的1.7億件增長到如今的630億件。

這張網不但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物流大國,而且與交通網、電商互聯網合力,讓中國經濟的每個神經末梢都努力融入現代與高效的互聯與互通之中,合力讓中國GDP實現了從13.7萬億到100萬億元的巨大跨越。

整個經濟和產業形態,人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也都因此被重塑與升級。

而回望2003到今天,不能說這17年就好像是我們在為今天的困難而準備。但當年在災難中的應變,以及由此至今的很多努力,的確是成了我們今天應對挑戰的關鍵助力。這也是過去17年,中國最大的改變,從人們日常生活到經濟產業的最大改變。

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企業、企業家精神和力量的推動,也是創新力量的星火燎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