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可以說是在父母們的手掌心中呵護長大的,加上很多長輩的“隔輩親”更是給了孩子許多無私的愛,在愛的包圍下,孩子成長的很幸福,但同時也很無奈,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寵愛下,也養出了很多壞毛病。

很多小朋友就變得比較自私,不懂得分享。很多時候孩子的不好行為都是父母們沒有教育好的表現。

“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孩子會把東西分享給爸爸媽媽吃,卻不分享給奶奶吃,這是為什麼呢?

小澤今年5歲了,是一個挺乖的小朋友,有好的東西也會分享給身邊的人。特別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每次小澤有好吃的東西都會給爸爸媽媽留一份。但是卻從來都不分享給爺爺奶奶,奶奶很委屈的說;小澤有什麼好吃的都是分享給爸爸媽媽,都不會想著個奶奶,真是再怎麼對孫子好,都不如他的爸爸媽媽啊。

“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小澤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爸爸媽媽交的嗎?其實不是的,只是每次小澤吃東西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問小澤,能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啊。小澤每次給爸爸媽媽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開心的接受過了,並且謝謝小澤的分享。但是奶奶卻不是如此的,小澤奶奶經常會逗小澤:“這是什麼好吃的呀?讓奶奶吃點好不好?”小澤每次都會主動遞過去,之後奶奶就說;奶奶不吃,小澤自己吃。這樣幾次季候小澤,就不再給奶奶分享東西了。

奶奶的這種試探,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拒絕

很多父母很喜歡試探孩子,經常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問孩子吃什麼好吃的東西,能不能分享給爸爸媽媽。當孩子分享的時候,有些父母有說不吃。好像就是為了試探孩子會不會和自己分享,是不是愛自己一樣。就像小澤的奶奶一樣,在抱怨說孩子有好吃的都只會想著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分享給自己。但是之前孩子分享給奶奶的時候,奶奶有拒絕了。

“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小朋友其實是很單純的,有思想不會像大人一樣有很多小心思,和心機。當大人說不喜歡吃的時候,小朋友不會想著是因為捨不得吃,讓自己吃,才說不喜歡的,他們覺得大人說不喜歡吃,就是因為不喜歡吃這個東西。所以奶奶一再的拒絕小澤,小澤自然而然的就覺得奶奶不喜歡小澤分享東西給他吃。那爸爸媽媽每次都會開心的接受小澤的分享,並且和小澤表示感謝。小澤就覺得爸爸媽媽是喜歡小澤的分享。很多父母覺得好玩的逗樂,其實也是在傷害著孩子,這樣的行為背後卻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尊重,所以孩子本身也是不想再這樣了。慢慢地孩子可能會因為怕被拒絕而不再主動與人分享,甚至變成一個自私的人。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一 父母不要覺得和孩子開玩笑是一種樂趣

很多時候父母會覺得好玩,經常和孩子開玩笑。但是孩子還小的時候是不知道什麼是玩笑的,他們會把爸爸媽媽說的每一句話都當真。所以對待自己的孩子也要真誠,如果總是欺騙孩子,那孩子也會學會欺騙你們。很多時候父母抱怨孩子會撒謊,那有沒有檢討過自己,是不是也多孩子撒謊了。

“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二 父母不要勉強孩子分享

學會分享是一件好的習慣,所以父母常常都會讓孩子分享。但是這種分享也是要孩子自由的,強迫孩子分享,其實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在於孩子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權利保護自己的東西,分享是情分,不分享是本分,主動地分享才能感受到分享的樂趣,被動的分享,只會讓孩子不能理解,產生不好的情緒。這樣不僅沒有讓孩子知道分享的快樂,反而讓孩子厭惡分享。

“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三 父母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分享

很多時候,父母接過孩子的分享,並且對孩子表達感謝,是對孩子主動分享最好的鼓勵。小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和誇張,所以當父母接受孩子的分享,並且誇張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開心,會覺得自己這樣的好行為會受到大家的喜歡和表揚。對孩子就是最大的肯定,他以後還是願意主動去跟別人分享的。

“你在吃什麼,能不能給爸爸吃點”?當孩子遞過來,家長不能拒絕


很多時候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當在孩子身上看見什麼不好的習慣或者是缺點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學會檢討和反思自己。因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是孩子的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