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困局:不願意“衝”中超?消極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無奈

就在11月2日的時候,中甲聯賽開始了自己的最後一輪的爭奪戰,但是讓不少球迷大跌眼鏡。一些大家認為比較強的隊伍比如長春亞泰和貴州恆豐紛紛“選擇”在最後一輪輸掉了比賽,而相比於隊伍中的隊員,一些跟隨隊伍出戰的粉絲更是一肚子的火氣,對自家熱愛的隊伍這種表現感到非常的惱火。另一邊一些球員也覺得這樣的結果難以接受,不少球員表示:丟人現眼。

國足困局:不願意“衝”中超?消極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無奈

賽後不少球迷都對這件事發表了評價,其實除了隊員們的發揮失常之外,球迷還表示中超的耗費太大,就算晉級中超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承擔的價位,所以不少的球隊會選擇最後放棄“衝頂”。這個說法當然只是球迷的一家之談,其中不乏有一些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縱觀中國一些底層俱樂部的境遇來看,這個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

國足困局:不願意“衝”中超?消極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無奈

根據數據表示,中超球隊要想保住自己的席位不降級,投資人一年需要資助的投資不低於10億元,包括了球隊的各種開支。這個開支對比起國外的一些豪強俱樂部來說看起來也不是很多,但是礙於中國足球的現狀,這個投資還是算得上非常龐大了。而中乙球隊的生活就更是悽悽慘慘,投資人撤資的事情普遍發生,中乙球員的工資也出現過斷層,這對於國內足球的發展來看是不利的。

國足困局:不願意“衝”中超?消極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無奈

最終這一系列的變化最受傷的還是球迷,無可厚非的是雖然中超依然是生龍活虎,但是實際上下面的中甲和中乙都已經出現了投資問題。中國足球這幾年的羸弱一部分就是由於投資困境的發生,導致一些底層球員無法在媒體的視野之下大放異彩,被國家隊所發現和使用。而投資問題的解決才能夠殷實整個中國足球的發展和奠定基礎。

國足困局:不願意“衝”中超?消極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無奈

總結來看就是花費大,收益小,整個足球市場需要更加健康良好的發展,這樣才能夠促進更多的球隊願意去衝擊更高的聯賽。人們都需要看到中國足球的良性發展,而不是惡性的發展,足球運動的初衷本就是一個能夠催人上進,健康身體的競技運動,所以如何改變發展和建設中國足球聯賽,這才是整個足球運動的重中之重。

國足困局:不願意“衝”中超?消極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無奈

相信在完善了足球的投資和聯賽制度之後,中國的足球便會得到比較良性的發展,中國國家隊肯定也會因此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