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怎麼讓農村快遞“活”起來

案例:怎麼讓農村快遞“活”起來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八字橋村的農村快遞物流中轉中心內,一輛輛農村快遞物流配送車輛相繼駛入,車上載著整個下渚湖街道村民等待的各類快件。車一停穩,快遞員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分揀快遞的操作。“平時每天派送到我們中轉站的件量是500件左右,現在輕鬆超過1000件。”德清中順快遞項目負責人潘清波介紹說,7月份中轉中心正式啟用以來,這裡每天的收件量都在遞增。

三級體系建起來,讓末端服務更精準

近年來,德清縣快遞業迅猛發展,日均出港件近9 萬件,日均進港件近7 萬件。今年上半年全縣快遞出港件累計完成1343.13 萬件,同比增長35.71% ;快遞進港件累計完成1260.25 萬件,同比增長43.61%,為近年來首次半年度快遞進出港件量雙雙突破千萬。然而,此前快遞服務主要集中在城鎮區域,農村進港件佔該縣進港件30% 左右,出港件僅佔該縣出港件的1%,網絡設施建設滯後、配送站點覆蓋率低、快遞業務量未成規模、寄遞服務成本高等問題也制約著農村電商發展和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

八字橋村中轉中心的快遞架上,按手機尾號分類擺放著村民們的快件,快遞員在分揀的同時,中轉中心工作人員用手機掃描快件,並及時用短信的形式通知村民快件已送達。

潘清波說,下渚湖街道一共有14 個村,其中13 個村的快件都實現了由快遞員分揀後分別派送到村裡的快遞物流中心。有幾個村快遞量相對多一些,例如寶塔山村,他們就加裝了兩組智能櫃,方便村民領取快件。大約一個小時,14 個村的快遞全部分揀完畢。

八字橋村的變化得益於今年7月“打通農村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快遞進村項目的正式啟動。該項目的落地,意味著浙江湖州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在村一級建立快遞物流中心,形成了縣、鎮、村三級快遞物流網絡。

據悉,實施農村快遞物流配送三級體系建設主要是在縣級建立農村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各鎮(街道)設立農村快遞物流中轉中心,各建制村設立快遞物流中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進行建設,以實現路徑優化、集散高效、品質服務,大力提升農村快遞物流末端服務能力。

該項目是湖州市郵政管理局貫徹落實國家郵政局、浙江省郵政管理局“兩進一出”工作部署要求,深化農村快遞物流供給側改革,致力解決制約農村快遞物流發展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的強有力舉措,是邁向“普惠郵政”的堅實一步。

“目前已試點完成下渚湖街道、莫干山鎮農村快遞物流中轉中心和30 個村級快遞物流中心建設,並已通過驗收,正常開展業務,並在全縣其餘各建制村啟動建設。從目前運行情況看,縣、鎮、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已初具雛形。”湖州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農村快遞物流中心的建立對進一步完善農村快遞物流體系、探索‘快遞進村’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連接城鄉、開拓農村市場,不斷暢通流通渠道、擴大鄉村消費能力、服務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策加持撐起來,讓品質服務更有力

“完善農村快遞物流體系”是今年德清縣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的任務要求,這無疑為推動“快遞進村”工程換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

“長期以來,配送費是我們在推進快遞物流網點向農村延伸的難點之一。這次成為農村快遞物流服務中心建設的運營商,政府還會給我們相應的補貼,真是太好了。”潘清波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今年6 月中旬,德清中順快遞有限公司在“打通農村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快遞進村項目的投標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該項目運營企業,承接快遞村級投遞、物流同城配送等服務,運營週期明確為3 年。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還獲得政府財政資金大力扶持,以“政府補助+ 企業運營”模式,每年從快遞業健康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建設經費和運營補助180 萬元,其中對快遞物流運營公司每年補助80 萬元,對各村經辦人員每年補助3000 元。

項目的有效落地離不開前期大量紮實基礎工作的開展。據瞭解,郵政管理部門不僅對該縣農村快遞物流現狀進行摸底調查,召開多個層面的討論會,還實地走訪多個建制村,多方面聽取對農村快遞物流情況的意見、建議,切實掌握實地實情,研究制定符合該縣實際的建設方案。其牽頭起草的縣農村快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已獲縣政府同意並正式出臺,成立了縣農村快遞物流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德清郵政管理局具體主抓,發改、財政、商務、農業農村、公安、交通以及鄉鎮街道等20 餘個部門、街道,按照職責分工,共同聯動推進該項民生工程落地。

如今,德清中順快遞有限公司利用政府提供、自籌解決等方式,在該縣12 個鎮(街道)建成快遞物流配送網點,在所有建制村的農村快遞物流中心開通配送服務,優化配送路由組合, 實現服務流程最短化,確保每天不少於1 次包裹配送到村。同時,在農村集中拆遷安置小區、中心村等農民集聚區鋪設智能派送終端,今年計劃建成40 個,3 年內將逐步向有條件的村推廣,使廣大農村居民享受到城鎮化的派投服務。

市場資源用起來,讓民生服務更到位

“自從有了農村快遞物流中心,我已經變成淘寶達人了。以前沒有這個農村快遞物流中心,我基本上不逛淘寶,東西大多就近在超市買,因為拿個快遞還要跑去武康、三合,來來回回少說要1 個小時。現在有了這個農村快遞物流中心,真是方便,家門口就能拿到快遞了。”在下渚湖街道二都村的農村快遞物流中心,既要寄件又要取件的村民張宇偉笑著說道。

不僅要方便進村,還要方便出村。針對村民寄件難問題,德清中順快遞有限公司主動走訪聯繫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與農資採購銷售、農產品生產等環節的協作,發展上門取件、協議客戶等多種合作模式,提高快遞物流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有效打通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通道,帶動農村電商發展。

截至目前,企業與依託淘寶網、京東、天貓、微店或自建平臺進行網上農產品銷售的個人或企業協議簽約共8 家,其中銷售鮮活農產品的2 家,初加工農產品5 家,特色小吃類1 家。與世紀聯華合作,以“快遞+ 超市”模式,依託世紀聯華的App 購貨網, 開設快遞超市1 家,就近向農村配送下單的工業品。農村快遞物流體系的建立改變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增加了經濟收入,提升了生活品質。

為了進一步推進“快遞進村”,郵政管理部門鼓勵支持快遞物流運營公司自建電商平臺或與電商合作,開通同城配送功能,一年內與3 家以上品牌物流企業簽訂派件到村協議,3 年內不少於5 家。同時,推動智能派送終端下村,由快遞物流運營公司在3 年內覆蓋全縣農村,即新增智能派送終端不少於100 個。

目前德清中通、圓通、韻達3 家快遞企業已在試點鎮、街道實現派送到村,切實解決農村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

有益的嘗試,成效也是立竿見影。德清縣“快遞進村”工程實施以來,下渚湖街道的派件量已從日均300 多件增加到500 多件,幹山鎮的派件量從日均700 多件增加到900 多件,增長趨勢顯現。對此,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錢三雄還專門對德清縣的相關做法作了批示肯定。

除下渚湖街道和莫干山鎮率先試點外,德清縣還將在全縣範圍內全面鋪開建設村級快遞物流中心,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縣、鎮、村三級農村快遞物流體系建設, 打造全縣物流一張網,既要讓工業品下鄉,又要讓農產品進城,並且開通同城配送功能,率先實現“村村通物流”“ 快遞普服化”, 在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大力服務鄉村振興的同時,助推湖州市經濟社會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趕超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