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華:一份情懷留滿疆

16歲,他以一名小兵的身份懵懵懂懂地來到新疆,從養豬做起,直到當上民航新疆管理局局長。

40多年來,他把人生最精彩的部分都留在了新疆,並見證了新疆民航改革發展的全過程。他結合新疆民航的特殊情況,提出了地區行業發展要遵循“地方主導,市場引導,行業指導”的模式,提出了“一託三”發展路徑和新疆民航的“六種精神”。

雖然離開新疆有萬般不捨,但他早已把新疆民航當成家。他說,在新疆工作,一定要有情懷……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汪洋 攝

8月的新疆,天氣開始轉涼,瓜果已經飄香。

在石河子機場,民航二所黨委書記張忠華參加了通用航空“北斗+ADS-B OUT/IN”演示驗證。隨後,在大家的勸說下,張忠華休了6天年假。這是他工作42年來第一次休年假,而休假的地點正是自己奉獻了41年青春的烏魯木齊。在新疆工作時沒休過年假,履新一年有餘的他感慨自己多年來第一次體會到了輕鬆。

回顧40多年的民航歲月,張忠華覺得那是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在新疆工作,一定要有情懷。”他動情地說,“我把人生最精彩的部分都留在了新疆。”從入疆前的懵懂到獻身新疆的熱情,再到離開新疆的不捨,張忠華的思緒飛過天山,他和民航的故事徐徐展開。

炊事班的養豬故事

1976年,部隊到甘肅武威招兵。16歲的張忠華剛上了一年多高中,便懵懵懂懂地報了名。雖然競爭激烈,但他脫穎而出,成為20個小兵中年齡最小的一員。那時候,當兵是件大喜事,張忠華很激動。不過,為什麼要招小兵?招小兵幹什麼?去哪裡?他都不知道答案。

一切來得很突然。招兵後3天時間裡,他們不能回家,與家人斷了聯繫,包括小兵在內的300多人被封閉起來,聚集到一個大院子裡。當兵之前,張忠華出門的半徑不足5公里。後來聽說將被分配到西安,他非常高興,覺得跨省了,而且西安是一座大城市。

作為家裡的長子,張忠華連父母的面都沒見上,便被送上悶罐車,獨自遠行了。“我們這批兵很特殊,小兵穿的軍裝是別人淘汰的,不僅不合身,還破爛不堪,穿在身上就像打了敗仗的士兵一樣”。年少、瘦小的張忠華穿上衣服後扎個腰帶,就不需要穿褲子了。

悶罐車一個車廂裝30人,裡面沒有座位,地上鋪著草蓆。每個車廂的對角有兩個窟窿,大家吃喝拉撒都在車廂裡。“會發兩個麵包,再吃點榨菜。那年代,能吃到麵包是很不錯的”。咣噹咣噹……火車走走停停,越走越荒涼。最後下火車,已是6天7夜以後。張忠華一看,是烏魯木齊……域外的風土民情讓他大開眼界,頓時感覺就像到了國外一樣。

簡單休整後,就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軍訓。張忠華回憶說,軍訓的領隊長是民航老兵,被戲稱為“土八路”;雖說是當兵,但大家始終沒有扛過槍。

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工作分配。40多人被分到通信導航處,張忠華是其中之一,便高興地等著進行再分配。“看到無線電機務員、無線電報務員、油機員等名單上都沒有我,我很失落。最後終於點到我的名字,我又興奮起來,但沒有工種了,就讓我去食堂”。他那一批有5個兵被分到食堂,分別做饅頭、燒火、切菜、給炒菜師傅當助手,以及餵豬。他年齡最小,便被分配去餵豬。

張忠華感覺被打到冰窖裡了,但他的第一想法是要把餵豬這件事做好。炊事班通常一年一換。餵了一年的豬,張忠華不見有人來替換他,原來民航當年沒招新兵,他只好耐著性子繼續喂。“1978年新兵到來,我終於解放出來了。我最初領到4頭豬,交班時有35頭!”他笑著說。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在炊事班餵了兩年豬以後,張忠華與1978年的新兵一起參加通信導航處的集訓,併成為一名無線電機務員,真正幹起了民航業務。圖為1978年張忠華在烏魯木齊留影,他身穿的綠色上衣和藍色長褲正是當時的空軍戰士服。

不過,這“多子多孫”背後滿是溫情的故事。當時,雖是張忠華一人餵豬,但見他挑著豬食桶走路都不太穩當,很多人都會主動幫他。有一年冬天特別冷,農曆除夕晚上,母豬生幼崽了。張忠華擔心幼崽被凍死,就把房間裡僅有的鋪蓋拿到豬圈,但仍去不了寒。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名叫許洪亮的老兵送來了一個電爐。他是一名技師,這個電爐是從一臺雷達車上卸下來的。

電爐的到來把大問題解決了。那次母豬生了12頭幼崽,最後活了10頭。然而,遺憾的是,許洪亮送電爐的事情被發現了,最後捱了處分。理由是電爐是公家的,而且是設備車上的,不論拿去哪裡,拿了就不對。然而,許洪亮感覺這個處分捱得光榮。“我忘不了這份戰友情,這是我一生都要感懷的。”張忠華深情地說。

交出餵豬的接力棒後,張忠華與新兵一起參加集訓,學習通信原理。其實,他並非一開始就決定紮根新疆,走和留的問題曾困擾過他。作為一名城市兵,他可以自主決定留在部隊還是回家鄉。組織上當時想讓他學無線電報務,但他想學無線電機務,覺得前者是一個工具,後者才是一門技術。否則,他就打算回家。

最終,經過3個月的培訓,他當上無線電機務員,真正幹起了民航業務。

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為

1980年,民航脫離軍隊建制,實行企業化管理。張忠華切身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不吃軍糧了,不穿軍裝了,停止招兵了,開始發工資了……剛到民航的1976年,他每月拿8元津貼,並逐年上漲,後來漲到22元。改革後,他拿的第一筆工資是53元,雖然漲了不少,但吃飯、穿衣、戴帽都要自己掏錢。

新疆民航改革初期的步子邁得早而快——1985年試水市場經濟,成立了政企合一的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1986年5月,張忠華任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通信處團委副書記,從此人生迎來了新的發展。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1985年6月,張忠華(後排右一)榮獲“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銅獎。

與官職相伴的是責任。張忠華在通信隊當書記時,經常帶隊連夜搶修電纜,風餐露宿。他所在的通信隊是全國民航先進單位,但隊伍中有一名同志愛喝酒,經常不上班,影響通信隊形象,其他同志很有意見。一天上午,這名同志又遲遲沒來上班。張忠華被逼無奈,只好起身前往他家一探究竟。

剛進他家門,張忠華就聞到一股濃郁的酒氣,只見地上七零八落地堆著一些空瓶子。聽見張忠華叫他起床去上班,他咕咕噥噥地回應:“上班可以,但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你說吧!”張忠華果斷地答。

“你陪我喝酒,喝完酒我就去上班。”他邊起床邊說。年輕氣盛的張忠華爽快地答應了。這名同志在牆角處拿出一瓶2塊8毛錢的酒,從地上隨手揀起一個髒兮兮的玻璃瓶就往裡倒酒。他給張忠華倒了多半,剩下的留給自己。

“喝酒得有下酒菜!”張忠華隨口一說。這名同志又從地上揀起一個罐頭瓶,走到水龍頭前一擰,“嘩嘩譁”接了一瓶自來水,放到他面前:“這就是菜。”

張忠華應聲說“好”,然後拿起酒瓶和水瓶,咕嚕咕嚕就喝完了。半斤多酒下肚,還有一絲清醒的張忠華催促:“走,上班去!”這名同志兩眼瞪得很大,被張忠華的乾脆、爽快震住了,就跟著他去了工地。張忠華一到工地,也覺得頭暈目眩了。

“我事先和其他同志約定好了,如果我把他請來,大家不能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但在去之前,我自己心裡真是沒底。”張忠華回憶說,“當時,就覺得要擔起這份責任。”後來,張忠華的行為慢慢感動了這名同志,他也不再酗酒了。

在通信處任職期間,張忠華還辦成了一件事——用自動轉報系統替代摩爾斯電報。摩爾斯電報被淘汰後,那麼多報務員怎麼辦?張忠華一邊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一邊為他們合理安排工作。有沒有人鬧情緒?“矛盾什麼時候都會存在,但不是不可以化解,關鍵是方法和藝術。”他說,“事在人為,只要和大家將心比心,就一定可以獲得理解和支持。”

1992年,新疆在第一次籌辦烏魯木齊邊境地方經濟貿易洽談會時遇到了一大難題:飛機運力不足,客人一票難求。於是,新疆航空公司開國內溼租飛機先河,引進IL-86解決運力問題,並在1993年購買了3架該型號飛機。飛機要飛,就需要航材保障。再加上新疆當時享有小額貿易進出口權,在這種背景下,航材公司於1993年4月成立,張忠華任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1993年4月,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航材公司成立,張忠華(主席臺左一)任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該公司在完成買賣飛機的使命後,於1998年6月被撤銷。

航材公司的使命是買賣飛機。前期主要是把飛機買進來,並提供航材保障;後期隨著歐美製飛機的引進,再將蘇制飛機賣出去。1998年6月,航材公司在完成使命後被撤銷,張忠華則到黨委宣傳部當部長。

其實,上級領導1995年就決定要撤銷航材公司,並召集公司領導座談,討論撤銷後人員去向問題。張忠華在座談會上陳述了公司自成立以來作出的貢獻,並表示撤銷的時機未到。沒想到,此舉竟改變了局面,上級領導決定暫時不撤銷航材公司,只是增加了航材處的職能。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1999年,時任黨委宣傳部部長的張忠華(左一)邀請吳登雲(中)到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舉辦講座。吳登雲是一名白求恩式的援疆好大夫。

一棵紮根新疆的樹

以小兵的身份來民航,張忠華覺得自己除了小之外並不佔優勢。在單位提幹填表時,他發現,1976年以前的高中畢業生都不算數,這意味著自己是文盲。他很鬱悶,只好利用業餘時間開始學習。最初的學習經歷給張忠華留下了美好而甜蜜的記憶,因為1983年輔導他初中學習的小老師,是單位同事,後來成了他的愛人。

一路走來一路學,張忠華還上了本科和研究生。“風雨晨昏人不曉,箇中甘苦只自知”。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上本科時壓力特別大。因為本科學的是經濟管理專業,數學模型很難學。“壓力大到什麼程度?就是有時候真的茶飯不思”。然而,持續“充電”不僅讓他補齊了短板,還為他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世紀之初,張忠華見證了新疆民航政企分家的過程,也親歷了一個選擇的過程。2001年新疆航空公司分立,組織上希望他留下繼續進行改革;2004年機場分立,領導因其他顧慮又讓他留下;2007年空管分立,而此時的張忠華已進入管理局領導班子。至此,新疆民航完成了“政企、政事分開”的體制改革工作。

新疆民航改革分家後延伸出多個“獨生子”,它們相互依存又彼此獨立,需要加強行業系統性建設。於是,張忠華提出成立民航工會協作聯合會的想法。2007年,新疆民航工會協作聯合會應運而生,建立起了統一組織轄區開展行業職工活動的新機制,把各單位凝聚到“新疆民航”的旗幟下,這在全國民航尚屬首創。

2010年~2017年,張忠華先後任民航新疆管理局書記、局長,並先後與兩任局長、一任書記共事。由於客觀因素,其中一些時間是他一個人承擔主要領導責任。而這幾年正好是新疆民航的快速發展期,市場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促使張忠華沉下心來思考新疆民航的發展,併為之貢獻思想的智慧。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2014年10月1日,張忠華前往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古勒鐵日干村,看望慰問駐村工作組。圖為張忠華與少數民族同志交流。

新疆民航改革分家晚,發展相對滯後,張忠華多次提出地區行業發展要遵循“地方主導,市場引導,行業指導”的模式,這在自治區上下達成了共識。隨之而來的是,地方各級政府對航空運輸的觀念發生了轉變,相應的支持政策更具體了,並於2014年~2016年針對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先後出臺了扶持政策。

說起擔任局長期間的主要工作,張忠華特別提到了建設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因為這是民航局、自治區共同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鑑於烏魯木齊機場容量嚴重飽和,而改擴建工程尚處於規劃階段,他不僅提出了“一託三”發展路徑,即以打造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吐魯番、石河子、克拉瑪依3座機場同步發展,還引導航空公司在疆內串飛、環飛和向西、向東延伸航線。這不僅緩解了烏魯木齊機場的壓力,也帶動了周邊機場的發展。

對於新疆民航的安全形勢,張忠華坦言壓力很大。“我們堅持‘理念引領、夯實基礎、品質提升’的工作思路,想盡一切辦法堅守安全底線。事實證明,這是有效的,因為新疆民航安全紀錄是全國民航最長的,而且還在不斷刷新”。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2015年1月1日,新疆民航安全運行60週年,時任民航新疆管理局局長的張忠華在接受記者採訪。

張忠華說,經過60多年發展,一代代新疆民航人的精神和智慧逐步形成了文化積澱,並不斷傳承和創新。2010年,他主持創辦了《新疆民航》雜誌,目前已累計發行100期;2012年,在總結老一輩新疆民航人拼搏和奮鬥精神的基礎上,他提煉出了新疆民航的“六種精神”。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逢年過節,張忠華都會主動要求值班。每年春節,他都是先到轄區走訪慰問,然後才和家人吃團圓飯。2016年2月8日,農曆大年初一,時任民航新疆管理局局長的張忠華一大早就到轄區慰問一線員工,並與即將執行航班任務的機組合影。

在新疆民航耕耘41年後,2017年6月的一天,張忠華接到了去民航二所任職的通知。一個多月後,他向同事坦言:“我覺得現在才接受了這個事實。”說起對新疆的感情,張忠華爽朗的笑聲消失了,他用有些沙啞的嗓音吐出了四個字:“難以割捨。”

他就像一棵紮根新疆的樹,是樹葉飄到了四川。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張忠華提供

寄夢藍天

新疆民航歷經60多年的積澱,各方面已今非昔比,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安全基礎更加堅實,社會地位越來越高。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民航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新疆民航必將迎來新的黃金髮展期,肩負起暢通空中絲綢之路的重任。雖然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但新疆民航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張忠華

本期主角

张忠华:一份情怀留满疆

張忠華,1976年參軍入伍,現任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歷任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航材公司(航材處)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民航烏魯木齊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民航新疆管理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民航新疆管理局黨委書記、副局長,民航新疆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等職務。

長期從事管理及黨務工作,歷經多個基層崗位鍛鍊,在通信導航、航材管理、黨建文化、航空安全、區域行業發展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探索出一條符合新疆民航業安全發展要求的道路,管理成效顯著,先後在行業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先後榮獲“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銅獎、全國民航團委“民航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民航優秀工會之友”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