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來源 | 男孩派


1

最近3歲的兒子特別黏我,每次只要我在,就黏著我不放。


一會要我抱,一會要我陪著玩玩具,甚至連上廁所,都要我陪著,很多時候,黏到我連一絲喘氣的機會都沒有。


有次下班很晚,回家後才吃飯,可兒子卻硬拉著正在吃飯的我,要我陪他玩,我一次又一次的耐著性子告訴他:“媽媽還沒吃飯,媽媽吃完飯陪你玩”,可兒子就是不答應。


被兒子黏到沒辦法,於是老公對兒子說:“爸爸陪你玩玩具,先讓媽媽吃飯”,卻不想兒子說:“不要爸爸,就要媽媽。”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很多次,老公要幫忙的時候,都被孩子拒絕。比如出去逛街,孩子只讓我抱,中途時間久了,老公要換的時候,兒子卻很堅決地說:“不要爸爸抱,就要媽媽抱。”


兒子的情況,令我們很疑惑,特別是老公,每次想替我分擔,卻總被孩子拒絕,心中非常不開心。


其實,並非我的兒子是這樣,很多男孩小時候總喜歡黏著媽媽:


喝水必須要媽媽倒;


穿衣服,只讓媽媽穿;


睡覺必須和媽媽睡;


吃飯要坐在媽媽旁邊。


男孩的這些行為不免令人不解,為何男孩小的時候總是黏著媽媽呢?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2

親子真人秀綜藝《育兒大師》中,就有這樣的一名5歲的男孩,名叫張孫明昊,令父母頭疼不已。


平時的張孫明昊非常黏媽媽,自從3歲開始上幼兒園以來,只要和媽媽分開,就會哭鬧不已,即便如今5歲了,也依然如此。


每天從起床就開始哭泣著說自己不想去幼兒園,然後在去幼兒園的路上也是一路哭泣,媽媽將他送到幼兒園,他依然哭泣著拉著媽媽不願意分開。


只有當媽媽答應中午來接他的時候,他才會鬆開媽媽的手。


可當媽媽離開後,他又不斷地哭著對老師說:“我要媽媽。”


幼兒園很多小朋友在玩遊戲,他卻獨自坐在一邊哭泣。


為了具體瞭解他的情況,育兒專家讓媽媽離開,爸爸單獨陪他十分鐘,本來玩的非常開心的孩子,突然情緒崩潰緊緊抓著媽媽不放,並大哭著說“不要爸爸,媽媽,不要離開我。”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孩子的情況,令父母非常擔憂。


但其實,每一個孩子和媽媽都是“共生關係”,從小喜歡黏媽媽,可這個階段的男孩特別黏媽媽,是因為孩子進入了俄狄浦斯情結。


心理學表明,一般孩子在3~5歲會進入俄狄浦斯情結,這一階段是孩子建立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弗洛伊德曾說,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第二個階段: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第三個階段: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這一時期,媽媽作為男孩第一個愛的對象,而父親則是男孩的第一個競爭的對象,可此刻男孩的性別認知是這樣形成的:


第一個認同對象是媽媽,慢慢轉移到對父親的認同上。


當一個男孩,一旦順利從對母親的認同轉移到對父親的認同上時,象徵層面,他就脫離了媽媽的懷抱,真正向男子漢的方向去成長。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3

其實,並非男孩,每個孩子從小都會非常黏媽媽,可當3~5歲之間的小男孩非常黏媽媽時,就要注意俄狄浦斯情結了。


綜藝節目《愛情保衛戰》中,有一個非常戀母的男孩。


他叫小宇,今年21歲,可是卻對媽媽所說的話深信不疑,當媽媽說化妝的女孩不是好女孩時,有次女友化妝了,他非常生氣,覺得女友學壞了。


甚至在給女友買生日禮物的時候,媽媽讓他買洗腳盆,他就買了洗腳盆,而不顧女友想要什麼。


這樣的男友,令女孩非常崩潰。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塗磊看到他的情況後,很震驚地說:“你是不想長大,想永遠蜷縮在媽媽的懷抱中”。


相信我們都想讓男孩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非事事都依賴媽媽的孩子,所以對男孩來說,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情結非常重要。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如何做,才能讓男孩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呢?


1、滿足男孩黏媽媽的心理


當我們瞭解男孩為何喜歡黏著媽媽時,我們就要儘量去滿足。


比如男孩想讓媽媽抱、想讓媽媽陪睡、想讓媽媽陪玩、想讓媽媽講睡前故事等,我們就充分滿足他。


一旦男孩感受到了滿足,就為孩子的性別認同打下了基礎,同時,還保護了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孩子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充分感受到了滿足,心中才會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2、媽媽要學會放手


很多時候,男孩很難度過黏媽媽的這一時期,是因為媽媽不願放手,導致男孩總覺得自己還小,於是逃避度過這一時期。


正如《育兒大師》中張孫明昊的媽媽,每次在兒子哭的時候,她都是全包裹式抱,如同小時候孩子吃奶的模樣。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育兒大師看到這種情況後,對她說:“孩子黏你,不僅是孩子的問題,你也要學會放手。”


比如在孩子哭的時候,可以抱他,但只是擁抱,之後放開手,等他和你對視後再用話語對孩子進行安慰。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長大,學會脫離媽媽的懷抱。


3、性別認知不止需要媽媽,更需要爸爸


當我們完全滿足了男孩黏媽媽的心理,明白媽媽是愛自己的,此時我們再創造一些男孩和爸爸相處的機會,就會容易的多。


比如我們陪孩子玩的時候,邀請爸爸加入,慢慢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完全接受爸爸的陪伴,願意和爸爸相處。


曾有項調查研究表明:

爸爸參與養育的程度越高,男孩對男性的角色認同感也更強。


所以我們除了要創造爸爸陪伴男孩的機會,更要讓爸爸參與養育工作,讓他慢慢以爸爸為榜樣,建立喜歡自己性別的心理。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4

之前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感動全場。


一位媽媽為了兒子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將兒子送去寄宿學校。


被送去借宿學校的兒子走上天台,對媽媽說:“媽,我時刻都想接到你的電話,願意和你分享彼此的開心與不開心。


我在這裡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將來成為一名偉大的空軍飛行員,將來在祖國的閱兵儀式上,讓你看到我穿軍裝的模樣,成為你心中的英雄。”


媽媽聽到兒子的話,留下了開心的眼淚。


可媽媽的話卻令人欽佩不已,她說:


“其實,我將你送到這裡有千萬般的不捨,但是沒辦法孩子,男子漢肩膀上是要扛責任的,男兒志在四方,我不得不把你送出去,雄鷹要在藍天上自由的飛翔,都是從自己自身努力開始的。


那麼兒子接下來,我希望你通過你自身的努力,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空軍飛行員,飛翔在祖國的藍天之上。”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媽媽的話,感動了全場。


雖然不捨,可為了孩子的夢想,為了孩子能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依然勇敢放開手。


有句話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而為人父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男孩小的時候,用恰當的方式讓男孩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情結,從而擁有正確的性別認知,這樣等孩子長大後,才會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