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01

“姚明就是個菜鳥,只要他單場得到19分以上,我就當眾親驢屁股!”

說這句話的,是前NBA球星、評論員巴克利。

時間是2002年,姚明才只有22歲,剛剛通過選秀進入NBA。

當時身材瘦削的他被很多人質疑,巴克利這句侮辱性的話更是通過電視節目傳播到全世界。

但年輕的姚明並沒有憤怒,當記者問及此事時,他淡淡地回應了一句:

“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

這句幽默得體,不卑不亢的回應引起現場一片笑聲掌聲。當然,沒過多久,努力而又自律的姚明就開始在球場上輕鬆拿下20+了。

大嘴的巴克利倒也信守諾言,他在另一出電視節目裡當眾親吻了一頭驢的屁股。

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好事的媒體自然不會放過這齣好戲,他們希望姚明乘勝追擊打落水狗,而姚明是這樣回應的:

“巴克利就是在開一個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歡巴克利的,他為了總冠軍那時候去了休斯頓火箭隊,只拿100萬美金的薪水,他願意犧牲,做出犧牲來換取他的目標,這點是我非常喜歡的,我認為他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如果說之前面對巴克利的挑釁,姚明以他特有的幽默化解,那麼後來這番話簡直可以令人動容了。

在體育界,姚明是出了名的高情商:幽默自信,從容冷靜,不卑不亢,親和力強, 這種特質無數次讓他與人化敵為友。

“大鯊魚”奧尼爾首次與姚明對陣,有媒體問他有什麼感受,奧尼爾直接說:“姚明是誰?我不認識。” 甚至還放話要讓姚明嚐嚐他手肘的厲害。

姚明依然只是微笑回應:“奧尼爾的手肘看上去很多肉,撞人應該不會太疼。”

賽場上,他連續蓋帽奧尼爾六次,並且直視對方眼睛,令大鯊魚驚佩不已;賽場外,他向奧尼爾送聖誕賀卡,傳遞善意,贏得桀驁不馴的奧尼爾的尊重。

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2016年姚明入選名人堂,奧尼爾特意穿上橙色西裝,由衷祝福“恭喜你兄弟。”

致辭中姚明不忘向這位對手致敬:

一個偉大的運動員不僅擁有偉大的隊友,還有偉大的對手。偉大的對手鞭策我們前進,像奧尼爾這樣的。”


02

初到NBA時,美國媒體對這位亞洲面孔的球員不乏苛求甚至故意責難。

蔫壞的媒體常常故意挖坑為難姚明,比如一位記者曾經當眾提問:“在中國球服賣的最火的居然是麥迪,而不是你,你怎麼看?”

對此姚明淡定地回答:“這很正常,因為中國球迷早就都有了一件我的球服了。”

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如果說上面這個問題還是以挑逗的成分為主,還有些問題就明顯屬於不懷好意的挑釁了,比如曾有美國記者眾目睽睽之下問姚明:

為何中國十幾億人裡,找不出5個能打好籃球的人?”

面對這種惡意提問,姚明沒有惱羞成怒地來一句“你可以不尊重我,但必須尊重中國”,他依舊面不改色地回應對方:“美國3億人,怎麼找不出一個打乒乓球好的運動員?”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將尷尬奉還對方而又不失風度,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回答。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姚明得到了眾多美國球迷的青睞,幽默機智、有親和力,是美國媒體對姚明的普遍印象。

他的幽默,沒有愚弄和嘲諷,不會傷害他人,而總是能夠讓人會心一笑。

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03

退役後的姚明,去上海交通大學讀書,他本想和一群十八九歲的同學一塊住宿舍,那樣更省時,“但床太短了”。

為了避開上海的早高峰,他每天一大早起床,帶上妻子葉莉做的午飯,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到交通大學上課。

他本來不必如此,很多大學都願意授予他名譽碩士甚至名譽博士學位,但姚明統統拒絕了——

如果我那樣做了,全世界的讀書人都恨死我了。


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對於離開校園已久的姚明,大學課程並不容易。有朋友打電話約他吃飯打球,“早上他說在做功課,結果一直做到晚上。”

聯想到娛樂圈那位“不知知網”的翟天臨“博士”,這種對知識的敬畏讓人肅然起敬。

獨善其身難,肩負責任更難。

2019年世界盃,關鍵之戰中國男籃失利,未能拿到東京奧運會入場券,引起一片譁然,責難之聲從四面八方湧來。

賽後有記者問已是籃協主席的姚明:“男籃如此,誰應負責?”

姚明只有一個字的回答擲地有聲:“我!”

退役時,姚明曾經問過自己:“接下來做什麼?” 五年後,他給自己的答案是:“我的時間大約三分之一在學習,三分之一在工作,而另外三分之一在做慈善。”

論情商,論聰明,姚明和孫楊差在哪裡?

汶川地震後,姚明發起慈善基金,援建了很多希望小學,但後來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地方稱之為學校,是一棟房子,還是一名老師?”

他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往四川鄉村小學,與那裡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學習,因為他覺得“慈善的付出不僅僅是捐贈物資,更重要的是拿出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