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180母牛為什麼還是掙不到錢?

有自己的牧場,飼養了180頭基礎母牛。有條件放牧,有條件圈養,也不缺資金維護牧場運轉,但就是效益不好。五年來,困擾許延濤的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養了180母牛為什麼還是掙不到錢?


2017年,許延濤的牧場出生了30多頭小牛犢,滿心歡喜的許延濤卻迎來了當頭一棒。新生牛犢拉稀、咳喘,母牛難產等疾病,讓30多頭牛犢損失殆盡。這只是讓許延濤頭疼的“冰山一角”,還有買不到好的牛、不敢外地買牛、母牛不發情、母牛率配不孕等等問題。


養了180母牛為什麼還是掙不到錢?

學員培訓

來到三農學校學習“多胎多犢技術”給許延濤吃了一顆“定心丸”。

第一,多胎多犢技術是一整套技術體系

1)首先保障母牛能活;

2)通過營養管理,保障母牛健康,不出現營養性疾病;

3)通過人工發情、人工授精,保障母牛懷孕;

4)保障多胎多犢;

5)保障牛犢不缺奶;

6)保障牛犢健康生長;

7)保障母牛生完多胞胎,來年繼續發情、產犢。


養了180母牛為什麼還是掙不到錢?

多胎多犢


第二,養殖模式轉型:

1)針對許延濤這種情況,學習回家之後立刻對母牛、牛犢進行檢測,檢測是否有病毒性鼻氣管炎、病毒性拉稀、咳喘是否經常復發。一經檢測出來,趕緊淘汰處理,因為這樣的牛,會一直給你帶來問題;

2)規避風險,不自己搞大規模養殖。一旦有疫情,定會造成大規模損失,而且飼養成本、顧工成本會居高不下;

3)合作社小規模集體式養殖。創辦養殖合作社,鼓勵農戶每家小規模養牛。一戶不用多養,10頭牛就夠了,100戶,就是1000頭牛。這1000頭牛的飼料、獸藥、疫苗、精液、改良、交易等產生的收益,比你自己搞大規模養殖要掙得多,還掙的輕鬆。


這就是“多胎多犢科學技術+合作社養殖模式”的好處,是解決農牧民掙錢難的最好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