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2020年普利茲克獎揭曉:愛爾蘭建築事務所 Grafton Architects 合夥人伊凡娜·法瑞爾(Yvonne Farrell)和雪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她們既是建築實踐從業者也是建築教育家,以強勁和細緻的實踐方式和思想脫穎而出。她們現代而具有場地性的設計與歷史緊密相連,彰顯了建築師的高度敏感性和工藝精神。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建築界的最高獎項,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該獎項由芝加哥的普利茲克家族成立,每年,獎項授予一位“通過建築持續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在世建築師。獲獎者會收到10萬美元的獎金、獎狀以及銅質獎牌。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伊凡娜·法瑞爾(Yvonne Farrell)和雪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在四十年餘年間,這對最佳拍檔在愛爾蘭,英國,法國,意大利及秘魯完成了大量城市改善項目,回應了本地需求的建築。法瑞爾和麥克納馬拉是普利茲克獎的第47和第48位獲獎者,這也是愛爾蘭建築師首次獲獎。兩人最初在都柏林大學建築系相遇相知,並在1976年畢業後,至2006年均於建築學院任教。她們將建築教育形容為“平行的現實(parallel reality)”建築學的教育是一種總結經驗提取思想,並將其贈予後代的方法。此間同時,她們也曾在全球多家高校授課,包括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門德里西奧建築學院。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北國王街公寓,2000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都柏林大學學院愛爾蘭城市研究所,2002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洛雷託社區學校,2006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冬至藝術中心,2007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滑鐵盧小巷住宅,愛爾蘭,2008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都柏林財政大樓,2009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2012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博科尼大學經濟學院, 2008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博科尼大學經濟學院, 2008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教學樓,2015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教學樓,2015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圖盧茲大學經濟學院,2019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圖盧茲大學經濟學院,2019

作為愛爾蘭皇家建築協會會員及英國皇家建築協會榮譽國際會員,法瑞爾和麥克納馬拉獲得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名譽教授’(2010)、耶魯大學‘路易康名譽教授’(2011)等職位。此外,她們因“建築是新的世界地圖(Architecture as New Geography)”一展而榮獲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銀獅獎。在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她們擔任第十六屆國際建築展“自由空間(FREESPACE)”的聯合策展人。2019年,她們榮獲RIAI詹姆斯·戈登終生榮譽獎;2020年,她們剛剛榮獲由英國皇家建築協會頒發的皇家金獎。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 © Alice Clancy

兩位擁有良好的尺度感與比例的敏感認知,幫助她們在相對複雜的環境中營造充滿社區感的親密空間。在這點上,麥克納馬拉曾表示“建築是人類生活的縮影,它錨固了我們,以一種獨特的、其他空間無法做到的方式將我們與世界聯繫在一起。”

正在建造的項目包括位於英國倫敦的倫敦政經學院馬歇爾樓與牛津街的零售店,還有位於都柏林的帕內爾廣場文化區城市圖書館,愛爾蘭供電局總部,牧師街酒店,都柏林聯合教育學校,以及布特斯頓解說中心與沿海草坪。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2019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2019

她們的許多作品都建造於她們的祖國,愛爾蘭。此外,她們還以建築競賽的形式贏得了意大利,法國和秘魯等全球各地的設計機會。通過深入研究,她們對建築場地有著深刻的認知,以敏銳的觀察力、開放而好奇的探索精神,尊重當地文脈與背景,以一種不失新穎與現代的方式的設計,融洽地立足於城市中。這種對“場所精神”的深度研究,使得她們的建築就像一個“好鄰居”,在打破固有界限感的同時讓社區更加融洽。例如,北國王街公寓(都柏林,2000),建築向相交的繁華街道打開,將用戶引入內部庭院中。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北國王街公寓,2000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北基爾代爾學校,愛爾蘭,2003

從龐大的建築結構,到細小的施工節點,她們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對設計和建造的理解。她們擅長從細節處彰顯建築的影響力,尤其表現於一些預算不高的建築中。例如,都柏林大學學院愛爾蘭城市研究所(都柏林,2002)中,採用“手工表皮”的處理方式,以開口、摺疊、陰影處理和其他方面的變化來改變材料,從而創造出視覺上有趣的建築。與此同時,建築師還以常見而優質的方式實現了對環境的良好控制,塑造了高效而可持續的研究所。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都柏林大學學院愛爾蘭城市研究所,2002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都柏林大學學院愛爾蘭城市研究所,2002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默里克大學學生會,愛爾蘭,2011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默里克大學學生會,愛爾蘭,2011

都柏林財政大樓(2009),在一個及其敏感的場地上,以精心製作的手工青銅欄杆與大門,和打磨過的石灰岩立面展現了高超的材料選擇與施工工藝。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都柏林財政大樓,2009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教學樓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教學樓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教學樓

她們在處理空間的複雜性上有獨到的天賦,通過巧妙的視角處理與開窗,將室內深處的空間與外部的大環境聯繫起來,使得自然光可以穿透建築,照亮最底層空間。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冬至藝術中心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冬至藝術中心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博科尼大學經濟學院,2008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博科尼大學經濟學院,2008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博科尼大學經濟學院,2008

她們的建築精神,她們的工作態度,她們的合作理念,她們的領導智慧,她們對未來建築的承諾,她們對環境的責任信念,她們對場所的獨特性保留,她們對事物的包容,以及她們在每個崗位的國際化工作能力,尤其是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的突出表現等等… …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2019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2019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2019

2020年普利茲克獎評委:

斯蒂芬·佈雷耶 Stephen Breyer(主席):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國華盛頓安德烈·阿拉尼亞·科雷亞·杜·拉戈 André Aranha Corrêa do Lago: 建築評論家,策展人,巴西駐日本大使,印度德里巴里·伯格多爾 Barry Bergdoll: 建築歷史學家,教育家,策展人,作家,美國紐約德博拉·伯克 Deborah Berke: 建築師,教育家,美國紐約妹島和世 Kazuyo Sejima: 2010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日本東京本妮德塔·塔利亞布 Benedetta Tagliabue: 建築師,教育家,西班牙巴塞羅那王澍 Wang Shu: 建築師,教育家,201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中國杭州瑪莎·索恩(常務理事):IE 建築與設計學院院長,西班牙馬德里(評審過程中不參與投票)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關於普利茲克獎的討論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建築界的最高獎項,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該獎項由芝加哥的普利茲克家族成立,每年,獎項授予一位“通過建築持續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在世建築師。獲獎者會收到10萬美元的獎金、獎狀以及銅質獎牌。

2020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Yvonne Farrell, Shelley McNamara

普利茲克獎獎牌在歷年的普利茲克獎獲得者中,不乏一些建築界最為顯赫的名字,比如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彼得·卒姆託(Peter Zumthor)、伊東豐雄、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等等。有時,普利茲克獎也會讓我們認識一些相對陌生的名字,例如2017年獲獎的加泰羅尼亞建築師拉法爾·阿蘭達(Rafael Aranda)、卡門·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爾塔(Ramon Vilalta)原本籍籍無名,普獎成了他們首度被認可的標誌。這也讓獎項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近年來,普利茲克獎項似乎越來越關注社會保障性建築的意義。

2018年,印度建築師巴克裡希納·多西(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獲得普利茲克獎,多西設計了大量社會保障性住宅,為經濟弱勢群體提供了居身之所。他曾師從柯布西耶,擔任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爾城市規劃的協調人,後來親身參與艾哈邁達巴德的數個項目。在印度,多西將現代主義與印度文化結合,他的建築結構在承重牆的設計與運用上非常樸素實際。厚重的體量具有較高的熱容,在印度炎熱的氣候下具有降溫效果。

2014年的普利茲克獎得主是日本建築師坂茂,他曾目睹日本大地震後倒塌的房屋,驚訝於人類花費多少力氣才建成的房子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並因此而確立了身為建築師的責任。他用可循環的硬紙管為各地災民建造臨時住所。

同樣,2016年的普獎得主、智利建築師亞歷山大·阿拉維那(Alejandro Aravena)也與之前幾年獲獎的“明星建築師”風格迥異,他最為出名的是設計社會保障性住宅。在普獎歷史上,不少建築師都在自己的領獎詞中提到了藝術、或者說“美”在建築中的重要性。

1980年獲獎的墨西哥建築師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這樣說道,“我的得獎,是因為投身於了建築這一‘崇高的詩意想象’之中。也因此,我僅僅是所有曾為美所觸動的人們的,一個代表。”

1981年的普獎得主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說道:“尤其是在英國,對於將建築視為藝術進行追求的態度,有一種特別的偏見。公眾對建築的批評通常與社會或物質層面的失敗相關……然而,對我來說,建築的“藝術性”從始至終都是最重要的。”對於“美”的關注隨著時代的發展被注入了更多對於社會、文化的關注。

去年普獎的獲獎者磯崎新說道:“自上世紀末以來,藝術的意義發生了變化,藝術的消失也一直被預言。如今,將建築作為藝術還遠遠不夠。同樣的,建築也開始擴張,建築師的工作不僅僅是設計藝術,更要將國家、城市、住房、社會、信息系統、商業策略、國際外交策略等納入廣義的設計範疇。當今的建築師,可以從作為工程師的建築師,到作為戰略家的建築師。”

2018年普獎中,評委之一王澍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其實普利茲克獎的評選標準一直是“好的建築”,但什麼是好的建築,這幾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眼界更開闊了,原來是比較精英主義的,獲獎的都是著名建築師、大師等等,現在整個世界建築學發生了變化,更看重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而對於商業性是有警惕的。

另一方面,會更多思考建築和建築師如何面對社會的變化,比如說財富的不平衡。……其實現代主義運動一開始就是反權威的,是以做低收入住宅為起點的,源頭上就帶有一種革新的氣質。

”授予普利茲克獎得主的銅質獎牌上刻有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留下的基本建築原則:firmitas、utilitas、venustas,即建築應該兼具力量、功能和美感。這一原則是否貫穿整個普利茲克獎的歷史?

對此,普利茲克獎的執行董事瑪莎·索恩(Martha Thorne)回應道,獎項的目標從建立之初起不曾改變,即認可建築是一種藝術,並且服務於人類。每一年,每位評審都獨立評判如何演繹這些目標或是希望傳遞怎樣的信息,不過,她的確認同,近年來評審對於服務人類的意義越來越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