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河博,我的愛!


我的河博,我的愛!


我的河博,我的愛!


我的河博,我的愛!

我的河博,我的愛009號:

劉勝金縷玉衣,這可是一件舉世聞名的珍寶,是我國第一批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陵山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同時,在陵山主峰的二號墓還出土了劉勝妻子竇綰的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以及王侯貴族的特製葬服,按等級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劉勝的玉衣是金縷玉衣,最高等級。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衣是分體制作的,共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上衣後片、左袖、右袖、左手、右手、左褲腿、右褲腿、左鞋、右鞋12個獨立的部分,袖筒、褲筒是一個平片,手套和鞋都有開縫,待穿裝在死者身上再合攏連綴到一起。玉片是遼寧的岫巖玉,從當地運來後按照體型切割成不同形狀,一般呈長方形或方形,少數為三角形、梯形和多邊形,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蓋大小。玉片表面磨光,角處穿孔,用金絲加以編綴,最細金絲的直徑只有0.08毫米,既柔軟又結實。玉衣內還隨葬有“玉九竅塞”,包括眼蓋、耳瑱、鼻塞、口琀、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此外,玉衣頭枕鎏金鑲玉銅枕,手握璜形玉握,胸部放有13塊玉壁, 背部放有5塊玉壁。古人為什麼要用這麼多的玉殮葬?因為古人把玉看作是日月山川的精華,認為它們能夠和自然界的各種神靈溝通,用玉殮葬可使屍體千年不朽。事實上,玉保屍體不朽不過是古人的一種美好願望而已,玉衣出土時屍骨早已腐朽,僅剩幾枚牙齒的琺琅質外殼和身體少量骨渣。

滿城漢墓出土的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現存放在河北博物院南區二樓的《大汗絕唱―滿城漢墓》展廳。

如果想親眼看看這件珍寶,感受兩千多年前古人的精緻做工,就等這次疫情過後來河北博物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