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愛喝低度酒實乃無奈之舉,動輒大碗喝酒,還要輪流打圈

全國一線名酒的度數大多為53度或者52度,而在山東流行的酒度一般在32度到39度之間,為什麼山東人喜歡喝低度白酒呢?

山東人愛喝低度酒實乃無奈之舉,動輒大碗喝酒,還要輪流打圈

山東低度白酒

一句話——習慣使然,而習慣的發軔便是一段山東白酒發展往事。

在前幾屆國酒名酒評選中,國家名酒(白酒)多為高度白酒。為什麼呢?白酒的主要成分為98%的水、乙醇和2%的呈香呈味物質。乙醇的含量高低決定容納的呈香呈味物質的多少,因此一般來說,乙醇含量越高,也就是酒精度越高,白酒品質就會更好。

在低度酒的發展歷程上有兩件事影響深遠,分別是1965年汾酒試點與1975年38%度張弓酒的誕生。

山東人愛喝低度酒實乃無奈之舉,動輒大碗喝酒,還要輪流打圈

白酒

汾酒試點,它著手解決了高度白酒降度變渾濁這一問題,張弓酒廠通過數百次試驗,運用提高基酒質量、加香泥板、回酒發酵、中高溫曲配合等措施,使得中國第一個突破40%度以下的麴酒正式誕生。此後低度酒獲得蓬勃發展,28%vol張弓大麴、28%vol洋河大麴、39%vol雙溝大麴,都曾獲得國家優質酒稱號。從1980年代開始,因為低度酒比高度酒節約糧食,國家開始號召釀造低度酒,低度酒便成為了一股風潮,山東響應政策號召,低度酒在山東獲得了空前發展。

山東人愛喝低度酒實乃無奈之舉,動輒大碗喝酒,還要輪流打圈

白酒品鑑

山東老牌酒廠孔府家在繼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研製出了39度孔府家酒。作為中國第一個規模化生產的低度白酒,在20世紀80年度領導了低度酒消費的革命。2010年中國低度濃香型白酒發展大會上形成過這樣一個結論:山東白酒已經成為濃香型低度商品酒製造基地,40度濃香型低度白酒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佔有絕對優勢。同時這次會議授予了山東八家企業中國低度濃香型白酒著名企業稱號。因為盛產低度白酒,所以低度白酒喝的人多,在擁有廣大低度白酒消費人群的前提下,飲用低度白酒已成為山東的一種傳統、一種習慣。

有人說山東人能喝酒,殊不知山東人喝的是低度酒,山東歷來就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習慣,恐怕與喝的白酒度數低有些關係。山東酒桌講究敬酒,分主陪和副陪,誰和誰喝都有定數,主陪副陪喝完,眾人還要打著圈敬酒,再加上山東人喝酒用大杯子,不喝低度酒估計沒幾個人能堅持下來。這種酒桌文化與山東白酒消費傳統關係密切。

洋河曾對4325人次目標消費者進行口味測試、以及對2315人次目標消費者進行飲後舒適度試驗,綜合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白酒在人們交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時單人的飲用量比較大。由此認為市場需要低而不淡、高而不烈的白酒。由此可見飲用中低度白酒是市場需求,只不過山東因為幾十年的白酒消費傳統將這種需求放大了而已。

(作者周錦程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