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潮州“小蠻腰”多的是歷史與滄桑

(來源:古建中國 ,只做學習分享,宣傳家鄉,不出於任何商業目的,特此鳴謝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我們立即刪除)

龍湫寶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初時名為“塔院維舟”,以遊艇常喜繫纜於此命名。又因塔邊有“龍求湫泉”,因之又名“龍湫寶塔”,沿塔內扶梯登上塔頂,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護古城的天然風貌,一覽無遺。

龍湫寶塔:潮州“小蠻腰”多的是歷史與滄桑

龍湫寶塔

  歷史傳說

  相傳明萬曆年間,潮州知府要在韓江兩岸各建一座塔以鎮湍急洪水。據說承建這兩座塔的是潮州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和他的頭手徒弟。師傅為了試一試高徒的功夫,決定各承建一座,各自設計,各自施工。師傅自己包建鳳凰塔,徒弟包建三元塔。

  兩座塔同時開工,進度差不多。塔快建成時,過往行人多數稱讚徒弟的三元塔,沒有人讚賞師傅的鳳凰塔。師傅不解,就坐船到20多里的江東圓山看那三元塔。他這裡摸摸,那裡敲敲,確實挑不出毛病。他表面雖說連連點頭,內心卻妒嫉,於是找到徒弟說:“塔封頂那天,你我都不能從樓梯走下去,得各顯神通從塔頂跳下去。”還擇定了跳塔的時辰。做徒弟的只好點頭答應。

龍湫寶塔:潮州“小蠻腰”多的是歷史與滄桑

龍湫寶塔風貌

  約好跳塔的前一晚,師傅把事先準備好的兩把傘拿出來,將其中一把叫妻子送到徒弟家裡,讓徒弟明天打開這把傘從塔頂住下跳。妻子接過雨傘,她心裡清楚丈夫平素的為人,藝精但嫉妒心強,她猜丈夫沒安好心,便打開雨傘檢查,果然是做過手腳的。她於心不忍,吩咐徒弟一定要換把漳州產的好傘。

  第二天,兩座塔的下面圍滿了人,觀看師徒兩人跳塔。時辰一到,徒弟定神打開一把新雨傘,從三元塔從容跳下,人徐徐著地,沒受半點傷。師傅因心中有愧,遲遲不跳,圍觀的人以為他害怕不敢跳,就一齊喝倒彩。他心一慌,往西邊韓江裡跳,竟忘記打開雨傘,倒栽到水裡,幸有船老大救起他,才撿回性命。這只是人們對潮州工藝大師的昔時鬥藝,互不服氣所編造的傳奇。

龍湫寶塔:潮州“小蠻腰”多的是歷史與滄桑

手繪龍湫寶塔圖

  現在,代替此景是韓江東岸邊一座古色古香的“鳳凰塔”的風光。“鳳凰塔”是萬曆年間(1518年—1585年)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遙對鳳凰山,又與隔江的鳳凰臺相對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早時稀水常涸,叫“涸溪”,鳳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為七層八面磚結構,高47.72米,基因46.6米,塔門朝西北。

  古塔獨特之風采,引起歷代名士的讚美,正如鄭蘭枝所描寫的:

  古塔崢嶸鱷水頭,瀠洄院落好維舟。

  帆藏燈影三更月,纜系鐘聲五夜遊。

  停棹不妨風瑟瑟,開窗正愛浪悠悠。

  幾層磴道遙望處,一幅江城入畫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