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飯,為什麼印度煮熟的米是粒粒分開的,而我們卻成團狀呢?

國人一日三餐少不了米飯,它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顧名思義就是用米做的飯,而這個米通常都默認為是大米。除了中國外,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種植水稻,印度就是其中之一。但這個印度的米飯它煮熟之後是粒粒分明,一顆一顆散狀。那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我們的大米卻成膠團狀呢?

同樣是飯,為什麼印度煮熟的米是粒粒分開的,而我們卻成團狀呢?

首先中國人煮飯就是米和水直接放在一起,在電飯煲裡面煮,這樣煮出來的米飯都是粘合在一起的,而印度人卻喜歡把米飯煮到一半熟,之後再用蒸的形式。不少人小時候也是吃這種蒸飯,有一個木桶直接放在大鍋裡,這樣做出的飯確實顆粒分明十分鬆散,不會像電飯煲那樣黏得很緊。

同樣是飯,為什麼印度煮熟的米是粒粒分開的,而我們卻成團狀呢?

在水稻種植環境上,我國的水稻種植多分佈在南方地區,因為南方太陽光照條件好,雨量充足,並且多低山、丘陵、地勢起伏較小,再則就是南方降水豐沛,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為水稻種植提供了適合的條件。而印度則處於熱帶地區,陽光照射條件非常好,加上熱帶氣候因素,印度出產的大米,幾乎是顆顆飽滿,因此煮出來是顆粒狀。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我們粘粘的米飯更好吃。

同樣是飯,為什麼印度煮熟的米是粒粒分開的,而我們卻成團狀呢?

印度本身是一個熱帶國家,所以印度人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是等到飯菜涼下來再吃。這樣一來,除了糯米之外,哪怕是粳米煮熟之後涼下來,粘性也會降低的。而且加上印度的大米恰恰是那種直鏈澱粉高,蛋白質含量也不錯的大米,吸收膨脹之後能脹大2-3倍,但不會黏糊糊,還是散開的。而我國的大米大多數是支鏈澱粉,所以比較容易黏糊糊,容易形成膠狀的。

同樣是飯,為什麼印度煮熟的米是粒粒分開的,而我們卻成團狀呢?

我們知道印度人吃飯是不用餐具的,直接用手抓,而這種顆粒式的米飯也比較符合他們的用餐方式。這兩種米飯孰優孰劣也不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人就愛吃一粒粒,顆顆分明的米飯,而有些就喜歡吃軟軟的米飯,對此,我們也要用理智的眼光去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