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當前,抗擊疫情與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是國家首要大事,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造成巨大影響,也給紡織非遺事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思考。為了順利完成2020年紡織非遺工作任務,探討疫情後如何儘快恢復紡織非遺工作和步入傳承發展的新局面,3月8日下午,中紡聯非遺辦在特殊時期以特殊形式召開了以“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為主題的雲論壇。中紡聯副會長孫淮濱以及24位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出席並互動交流。雲論壇圍繞疫情對紡織非遺工作的影響、疫情期間堅持工作的經驗交流、疫情後紡織非遺傳承發展的工作設想以及對中紡聯非遺辦的工作建議四個議題展開,論壇由中紡聯非遺辦負責人陸茵主持。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01

馬明媛:尋找市場機遇,發力開展非遺工作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重慶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重慶市紡織服裝聯合會會長馬明媛大使

在此次雲論壇中另闢視角,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此次疫情危機帶來的機遇:國家層面上,疫情提高了中國經濟內循環的動力和水平,展示出在重大災難面前強大的自我調整和應對能力;行業層面上,最大的機遇是跨行業整合,疫情催生行業打破邊界,跨界整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企業層面上,最大的機遇是推動了新零售無邊界鏈接,“宅經濟”讓紡織服裝企業紛紛走進“直播間”,強化網上銷售,保住或拓展了原有市場。


關於紡織非遺工作的開展,馬明媛也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數字非遺,紡織領先。充分利用紡織服裝最貼近百姓生活的行業優勢,應用數字化傳播手段向全社會推出紡織非遺的系列內容;二是開設非遺公開課,充分發揮紡織非遺大使的作用。採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多形式授課;三是講好紡織故事,積極探索國際傳播與交流模式,展示國家形象;四是鼓勵和推動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的設計製作,注重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服裝服飾的弘揚與傳承。

02

林平:福禍相倚,絲綢專家變口罩專家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平大使在工廠的臨時辦公室參與雲論壇。他介紹,隨著疫情形勢的嚴峻,達利絲綢第一時間加入抗疫救援中,先後向武漢紡織大學、新疆的阿勒泰地區捐贈了大量的口罩,以實際行動彰顯企業的擔當與責任。林平表示,由於工廠有生產絲綢口罩的經驗,2月8日被浙江省政府臨時緊急要求轉產一次性防護口罩。由於絲綢口罩跟一次性口罩完全不同,接到任務後,林平帶領團隊立即開始測試研究,直至使生產口罩達到了抗疫的防護要求和標準。目前,車間一天可生產口罩50萬~100萬隻,已陸續供應到一線的一次性口罩1200萬隻,絲綢口罩35萬隻。


從林平的介紹中瞭解到,一隻小小的口罩學問卻很大。在轉產過程中,達利絲綢碰到了很多困難,生產原料機器的短缺、生產成本的加大、生產技術的硬性要求等,但這些都沒有阻擋住研發生產動力。林平表示,能夠為一線生產防控疫情物資非常光榮,在這場戰役中達利絲綢做出了絲綢人應有的貢獻。這次疫情也是禍福相倚,他覺得對企業來說,疫情也可以是發展機遇,看企業如何把握。


03

巴桑:實現“澤帖爾”在生活中傳承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春節期間,西藏譁嘰服飾有限公司(山南市乃東區)總經理巴桑大使雖在西藏山南這方淨土,卻也不能免去因疫情造成的憂心,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巴桑在第一時間以公司名義為災區捐款10萬元。疫情來襲,觀望不是辦法,巴桑在做好疫情安全防控同時,決定承接山南市藏藥廠的“預防病毒香包”加工業務及唐卡等訂單業務,為公司創收銷售金額為23萬元,為員工收入多了一份保障。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巴桑的預防病毒香包。


近年來,經過巴桑的潛心研究,“澤帖爾”產品的工藝及質量都有很大創新和提升,種類豐富實現多元化。談及未來,巴桑表示將全力以赴打開產品銷路,按照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用最快時間在西藏各地設立7~10個“澤帖爾”文化產品直銷店,通過擴大生產“澤帖爾”紡織產品生產規模,在現有的從業73人基礎上,為地區增加穩定就業人數。2020年,將與內地具有新理念的設計師、製版師、服裝製作師加強合作交流,把澤帖爾編織技藝優化改良,在服裝加工製作技能上對員加大力度培訓,希望能夠設計生產出適應國內外市場的中國民族品牌服裝,讓山南乃東區獨有的古老的編織技藝在生活中得到傳承。


04

熊兆美:我需要一顆“定心丸”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身為90後的兆美蠟染手工藝作坊傳承人熊兆美大使

由於遠在貴州山區,論壇上信號不穩定,會後發來信息表示,勉強能“自給自足”的手工作坊,根本承受不住疫情的打擊,全國展覽計劃都在取消或者延遲,失去重要的銷售渠道和旅遊景區的合作訂單;由於地域特殊性以及繡娘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很難把握住線上營銷機會,產品銷售嚴重受阻;傳承人群萎縮的局面依舊存在,收入不足以解決生計困境,留不住年輕人從業,致使傳承後繼乏人。針對面臨的困難,熊兆美表示,希望能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與幫助,大力宣傳和弘揚工匠精神,給堅持手工打造精品的手藝人吃一顆“定心丸”,讓傳承人恢復信心和動力,繼續堅守、安心傳承。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熊兆美蠟畫。

疫情總會過去,深刻意識到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熊兆美開始重視線上營銷,以苗族蠟染、蠟畫、刺繡及民族服飾製作加工和銷售為主要內容,充分學好、用好現代生產營銷技術,不斷提升苗族手工藝品的品質和文化內涵,也期待第四屆年度非遺大會帶來新契機。為了表達抗擊疫情必勝的信心,熊兆美創作了一系類抗擊疫情為主題的蠟畫。


05

張義超:變思路,調模式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作為合集置和(杭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董事長,具備設計師和企業家多重身份的

張義超大使,在疫情期間,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組織愛心捐贈,延遲企業復工等,面對來自國家和政府的一道道疫情防控號召令,讓她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快速化解這場疫情帶來的危機,梳理營銷方式。靈性和創造性是賦予設計師的天資,天生樂觀的張義超與大家分享了她的經驗。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張義超設計抗疫插畫。


首先,必須打破產品傳統銷售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將企業的杭州座標和互聯網快速反應優勢結合,把線下的銷售全部移到線上,帶領互聯網團隊和主播在自己家裡開通直播平臺,把去年年底準備的產品進行網上銷售,產量和銷售比往年開春季節有所提。並啟動了全互聯網模式的ID推廣業務,將整合非遺資源、產品,通過文化圈層,利用互聯網打通市場銷售渠道;其次,打破慣性思維模式,靈活調整產品生產。結合當下情況,開始利用竹纖維製作符合防疫要求的替換型口罩,可以每天更換濾芯,解決口罩資源缺乏和浪費的問題,目前,通過網絡推廣後,得到比較好的反響。在設計口罩的同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和設計感,從質地、顏色、款式、圖案等方面考慮口罩與服飾搭配,讓一片小小的口罩時尚起來並百毒不侵,是設計師和口罩共同的使命。張義超還特意為雲論壇獻上疫情主題的“最美身影”、“三八”婦女節插畫。

06

錢曉麗:傳承在路上,推廣在行動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作為小龍茵彝族刺繡傳承基地負責人,錢曉麗大使積極響應號召,把一些預防新冠病毒的知識科普到繡孃家,讓他們學到如何防護。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基地的工作影響較大,打亂了今年的工作計劃,為了降低疫情的影響,減少聚集,錢曉麗組織繡娘開始了在家裡接訂單的模式,制定刺繡標準和要求後,採取遠程分配任務,遙控指導,必要時親自前往,讓繡娘在疫情期間生活充實,生活有保障。


對於2020年的非遺工作,錢曉麗也有了一些新想法:一是傳承在路上,疫情過後將會繼續開展繡娘培訓活動,並且嘗試將傳統的基地工作與線上課程結合;二是推廣在行動,利用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傳播傳統彝族刺繡文化,進一步體現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的責任與擔當;三是跨界在嘗試,希望將繡孃的資源優勢進行轉化,與設計師合作,真正實現跨界合作。


07

鄧兆萍:自主設計研發口罩即將面市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廣東普麗衣曼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鄧兆萍大使表示,疫情期間,每天都在為廣東省幾萬名一線的環衛工人尋找防疫物資,由於物資的嚴重缺乏,使她萌生自己做口罩的想法。她以綠色環保、舒適設計、時尚美觀為理念,採用科技濾材,研究設計的PI納米級氣凝膠膜口罩已經通過檢測,並準備於近日上市。這款口罩可以清洗,重複使用10到15次,將有效緩解口罩短缺的情況。口罩最初是為孩子設計的,所以它的設計和防護要求更高,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一個防霧的功能,可以減少70%~80%的霧化,方便戴眼鏡人群的使用。作為一名設計師和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接下來,她會在這款口罩上,嘗試增加一些傳統文化的圖案,讓非遺文化傳承進一步走進生活。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鄧兆萍設計的口罩。


此外,鄧兆萍還提到她與黔南州達成的合作,今年她將帶領水族馬尾繡走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上,用時尚的設計語言呈現馬尾繡的傳統文化內涵,為紡織非遺的傳承傳播貢獻一份力量。

08

姚勇:開啟智慧新零售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琳大使

很重視此次雲會議,但遠在國外,特派公司執行總經理姚勇出席並代表發言。姚勇介紹說從1月開始,全國所有線下門店陸續關閉,對於木真了這樣的傳統服飾企業來說,影響非常大。為了打贏這場攻堅戰,復工後,木真了從產品線和渠道線兩個方面進行調整,重新制定了新的品牌戰略佈局和規劃。首先,將木真了品牌升級為木真了品牌生活文化館,旨在整合到更多的資源,提供多元化的中式文化的產品與服務,擴大產品受眾面積,把中式文化理念、品牌文化內涵推向新的高度。其次,拓寬銷售渠道,將線下門店銷售調整到線上平臺銷售,實現品牌的輸出。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在京東、天貓商城、蘇寧這些網上平臺,已有一些突破。同時,品牌還開展了直播、社區營銷等新渠道,希望整合更多產品,利用線上平臺,實現快速傳播,開啟智慧新零售。會上,姚勇還希望通過中紡聯非遺辦整合資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向國際市場。

09

孫淮濱:疫情是大考,創新有未來


抗疫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上,中國紡織非遺大使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二)


雲論壇中,孫淮濱與非遺大使們分別互動,分析當前形勢,共享論壇精髓。他對企業在防控物資供應方面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肯定和評價,對大使提出的建議表示值得借鑑和參考;對大使們營銷手段從傳統到線上模式的快速反應表示讚賞;建議設計師考慮口罩需求由井噴式逐漸回落後,該如何讓設計感引導消費,建議刺繡基地帶頭人利用繡娘資源優勢,主動與設計師尋求合作,提高產品設計開發水平,增強傳承創新能力,吸引訂單,為繡娘增加收入。孫淮濱還強調,疫情只是給我們帶來一次考驗,而“創新”對於企業發展來說是永遠不過時的話題,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疫情後的非遺事業發展,有期待,就有未來!

來源 | 中紡聯非遺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