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樓市進入“下坡期”?業內人士:降價或剛剛開始


疫情過後樓市進入“下坡期”?業內人士:降價或剛剛開始

最近,房價終於開始了波動,有些人認為樓市正式步入“下坡期”。根據中指院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百城房價迎來了幾年來的首次下跌,跌幅為0.24%。雖然跌幅不大,但確是一個信號。這意味著,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被打破。很顯然,這段時間購房者的預期也正悄悄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未來房價將面臨較大幅度調整。

既然房價將面臨調整,那麼會下跌多少?對此,有專家認為今年房價下跌幅度在5-10%之間,也有地產商覺得20%是房價下跌的“底線”。筆者認為,房價很有可能跌回2016年的水平,也就是下跌超過30%。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2016年至今,很多城市的房價接近翻番,但是這波房價上漲並沒有“物質基礎”,純粹是靠炒房客和開發商拉昇起來的。因此此次房價下跌很可能回踩2016年價位。

疫情過後樓市進入“下坡期”?業內人士:降價或剛剛開始

眾所周知,現在房地產市場存在較大的泡沫,同時樓市早已處於“過剩”狀態。當前,我國房價收入比已超過10,遠超合理水平(3-6),如果從租金回報率來看,泡沫更加嚴重。過去我們的口號是“去庫存”,這也從側面說明房子不是不夠住,而是過剩。最近三年,房價之所以上漲,純粹是因為炒房客和開發商“漲價出貨”。

其實,2019年下半年樓市已經開始有走下坡路的跡象。首先,當時業內一再強調“房住不炒”,並喊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新提法。在嚴控樓市的大環境下,購房者越來越理性,沒有了接盤俠,許多炒房客“鎩羽而歸”,炒房的動力已經開始消失。

疫情過後樓市進入“下坡期”?業內人士:降價或剛剛開始

其次,央行和銀保監會嚴控違規資金“輸血”樓市,收緊進入房地產的資金。房地產市場一旦沒有資金,房價上漲的動力便開始減弱。同時,相關部門對開發商的貸款審批越來越嚴格,直接導致開發商拿地積極性下降。

再者,相關部門從供給端入手,推出公租房、人才公寓等多類型住房,保障居民居住條件。簡單來說,購房者的選擇變多了,買不起商品房,可以選擇公租房或人才公寓,這顯然對商品房市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近期,樓市鬆綁的消息此起彼伏,當大家都以為房地產市場將進一步放開的時候。率先實施二成首付政策的駐馬店被省政府約談,無疑給當前樓市潑了一盆冷水。由此可見,2020年“房住不炒”仍是樓市主基調,“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將是今年的主旋律。降價或許剛剛開始!你覺得呢?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疫情過後樓市進入“下坡期”?業內人士:降價或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