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table> 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梅州民間文化技藝大師蔣向華以豐順石為原材料,創作戰“疫”題材的石雕作品。

/<table><table> 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梅州籍雕刻藝術大師王增豐以鍾南山為原型,先後創作了漫塑作品《信心》《堅持》。

/<table><table> 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錄製歌曲《逆行的光》。

/<table><table> 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為避免聚集,文藝工作者採取了單獨錄音的方式。

/<table><table> 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非遺傳承人羅旭慶創作的烙畫作品《抗疫處處有黨員》。

/<table><table> 十八般“文藝”傳遞戰疫力量

抗擊疫情公益歌曲《民族脊樑》由梅州發起創作。

/<table><table>
/<table>

一張張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條條溫暖寬慰的話別語,一個個勇敢逆行的身影……每一位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逆行者”,他們展現的勇於擔當、盡職盡責和無私奉獻精神讓人淚目欽佩,成為最感人的創作元素。

循著源自內心的感動,梅州吹響了文藝戰“疫”集結號。

用畫筆定格感動,用歌聲擂響戰鼓,用詩歌凝聚溫暖……文藝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十八般“文藝”技能各展所長,為戰“疫”加油。他們謳歌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用心用情用功創作新時代的英雄讚歌,凝聚梅州人的精氣神,鼓舞決戰士氣。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汪思婷 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筆墨傳情 文藝作品遍地開花 收到各類作品近3500件

“2020年春節,註定是難忘的,難忘那一滴滴痛失親人的悲慟的淚水,難忘那一雙雙奮戰在醫療一線的疲憊的眼睛,難忘那主動請纓奔赴疫區的豪邁氣概,難忘那眾志成城驅逐病魔的團結力量……”梅州作家羅瓊拿起手中的筆,將滿腔情感濃縮成詩歌《2020,難忘的春節》。

1月31日,梅州市文聯發出《風雨同舟 共抗疫情》的倡議書,號召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結合文藝工作實際,為防控抗擊疫情作出貢獻。該市各級文聯、市文藝家協會、文藝社團、新文藝組織群體紛紛行動起來,梅州文藝工作者的同題創作遍地開花。

詩作言志,共抗疫情。記者瞭解到,在市作協的帶動下,各縣(市、區)作協、梅州次生林詩群、蔓草詩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組織演唱並製作成音頻和視頻,利用電視、大喇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循環播放。

其中,童心抗“疫”成為文學作品中的別樣暖流。

一篇《武漢,你一定能行》的作文在網上熱傳,這是出自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韓宇晴之筆。“因為爸爸媽媽都在中醫診所就職,我更能感受到前方醫護人員的不易,就想為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叔叔阿姨們打打氣。”韓宇晴告訴記者,她是班裡的語文組長,平時喜歡看書,停課期間在家除了學習看書外,便與父母一起關注著新冠肺炎疫情。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創作了文學、戲劇、美術、書法、民間文藝、攝影等各類文藝作品3472件(幅),梅州青少年的作品也達到了近4000件(幅)。梅州作家以筆為槍,用文學作品表達出勠力同心、並肩作戰、抗擊病毒的使命與決心。

民間藝人也加入了創作隊伍。年過七旬的梅州籍雕刻藝術大師王增豐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原型,先後創作了漫塑作品《信心》《堅持》;梅州市首屆民間文化技藝大師蔣向華以火神、雷神為原型,以豐順石為原材料,創作石雕作品;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的美術老師劉靜創作了沙畫版的“返工防護指南”。

“創作的動機很簡單,國家就是我們的大家庭,遇到疫情,我就是做自己應該做的本職工作。信心來自力量,希望來自團結,也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一起行動起來,用各自的藝術特長為抗‘疫’貢獻力量。”王增豐說。

“梅州是文化之鄉,在此次疫情中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力量。”市民張志軍告訴記者,他是一名文學愛好者,連日來看到網上刊登的各類文學作品,讓他感慨不已。他看到廣大文藝工作者揮動手中的筆墨,創作出飽含真情的詩作和溢滿溫情的書畫,共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聲助力。

最美和聲 梅州音樂人為愛而歌 致敬一線“逆行者”

“曲和詞都完成了,辛苦大家在家錄音,最後統一彙總混音。”

“好的,我通知歌手們儘快錄音。”

“攜手同心,就跟歌詞唱的一樣,大家加油。”

這是梅州市流行音樂協會主席曾輝彬與歌手們的對話。僅用兩天,他們就創作並錄製了《武漢加油》公益歌曲,希望通過歌聲傳遞真情和正能量,用歌聲為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工作者加油打氣。

曾輝彬告訴記者,為了做好疫情防護,在這個特殊時期,避免在錄音棚聚集,歌手們都是各自在家用手機錄音,統一彙總混音。

除了“雲錄製”,還有“雲接力”。一場創作的接力有條不紊在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完成,歌曲《逆行的光》的詞作者陳輝劍接到任務後通宵未眠,天亮前完成作詞。作曲者謝鵬接到歌詞後,僅兩個小時就寫出曲譜,一天之內完成配器編曲,並邀請北京的交響樂隊錄製伴奏。隨後劇團的歌唱演員們紛紛請纓,最終選定了十位歌唱演員錄音。

“為避免聚集,我們採取了單獨錄音的方式,十位歌唱演員從下午兩點半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才全部錄製完。最後接棒的是MV製作高輝源,經過四天的奮戰,MV終於製作完成。”國家一級演員楊苑玲說,他們想用最樸實真摯的歌聲來抒發情感。

聲援湖北,梅州文藝工作者直接用歌聲來表達心聲。

“自從發生疫情以來,我一直關注,看到那麼多醫護人員奔赴一線,非常感人。於是大年初二晚上致電詞作者巫南昌老師,請他作詞,沒想到他也有此意,我們一拍即合,馬上投入創作。”公益歌曲《托起明天》作曲人說,年初五晚上12點便收到了歌詞,隨後連夜合成,隔天早上聯繫演唱者、MV拍攝導演、編曲製作老師和錄音棚老師。

談及連夜錄製抗擊疫情的公益歌曲《歸來無恙》一事,演唱者黃麗華紅了眼眶,“當我看到梅州援助湖北醫療隊踏上征程儀式的新聞,禁不住淚流滿面,當我們面對自己生命中為數不多的關乎災難、生死的抉擇和考驗時,言語總會變得相當蒼白。我只能用歌聲歌頌逆行中的白衣天使,用旋律表達一名文藝工作者對白衣天使的敬意。”

手雖不能相握,心卻緊緊相連。梅州大地唱響“英雄讚歌”:

梅州、撫順兩地音樂人攜手創作《武漢挺住》,南北牽手共譜戰疫歌;文藝志願者發佈公益歌曲《歸來無恙》《托起明天》;市人民醫院創作歌曲《希望在春天》;興寧發佈公益歌曲《同心守護》;蕉嶺縣文化館創作《等你歸來》;五華籍詞曲作家陳昌環創作《中國力量》……

“聽到歌曲,感動得熱淚盈眶,心潮澎湃。我們中華民族上下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全力阻擊疫情,充分體現了中華兒女在大災大難面前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擔當。”郭俊華表示,作為廣東梅州支援湖北荊州疫情防控醫療隊先遣隊的隊長,將全力照顧好隊員,讓大家以飽滿的狀態投身“最前線”,並且一定會把每個人安全帶回梅州。

非遺新編 作品融入客家特色 防疫宣傳接地氣

日前,記者來到興寧市羅浮鎮烙畫大師羅旭慶的家中,只見他左手託著螺絲刀,右手拿著電烙筆,烙鐵尖與木板輕輕接觸,飄出了縷縷青煙,“嗞嗞”聲響,青煙消散,木板上一幅《抗疫處處有黨員》漸漸顯露雛形。

“這幅畫以羅浮鎮高坑村村容村貌為背景,展現了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幹部堅守入村道路,對全部過往車輛、人員進行檢查的畫面。”今年74歲的羅旭慶說,他作為烙畫的非遺傳承人,希望能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和大家共克時艱,戰勝疫情。

疫情當前,梅州非遺傳承人將客家特色融入作品中,為戰“疫”凝聚能量。

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創作了山歌《眾志成城把疫防》;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創作了山歌對唱《疫情無情人有情》;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打造漢歌《萬眾一心壯志酬》;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以漢曲形式創作《我們一定勝》《迎來曙光豔陽天》……這些以戰“疫”為題材的非遺作品,不僅客家特色鮮明,還溫暖人心、鼓舞士氣。

粵鄂情,心連心。廣東漢劇與湖北漢劇同宗同源,作為湖北漢劇的兄弟劇團,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發揮劇種優勢打造漢歌。“因為湖北是漢劇的發源地,去年武漢和梅州還共同發起漢劇申報‘世遺’,所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給‘老大哥’加油鼓勁。”《萬眾一心壯志酬》作詞者、國家一級編劇徐青說。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市文化館(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聽山歌”微信小程序在全省率先開闢“山歌抗疫情”專欄,第一時間把弘揚正能量、獨具客家特色的文藝佳作獻給市民收聽。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徵集客家童謠、山歌、五句板等作品逾70件,日均點擊量3000多人次。

愛無疆,情愈濃。不少非遺傳承人心繫一線,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創作通俗易懂、積極健康的文藝作品,把防疫知識送到千家萬戶,豐富防疫宣傳、普及抗疫常識。

“人民利益掛心腸,人人都把責任扛,養成衛生好習慣,隨地吐痰唔應當……”五華縣各地響起了山歌快板的聲音,廣播里正在播放五句板《萬眾一心把疫防》。

“疫情發生後,大家都很著急,也很想出力,而我不是醫生護士,不能夠上前線,但心裡總在想,自己要做點什麼才好。”67歲的繆德良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又是一名藝術工作者,他從大年初一開始,就自發創作並推出了部分疫情防控山歌。

繆德良介紹,從形式上來說,客家山歌五句板具有“短平快”特點,同時又是我們客家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易於傳播;從內容上說,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防控疫情的知識貫穿其中,既能幫助市民掌握防疫知識,又能打消市民的恐慌情緒。

■文藝戰“疫”

梅州發起創作

全球58位歌手

傾情獻唱《民族脊樑》

“你的模樣,你的光芒,挺起中華民族堅硬的脊樑。無法阻擋,我們中國的力量,明天依舊充滿燦爛的陽光……”2月14日,由梅州發起創作的抗擊疫情公益歌曲《民族脊樑》正式發佈,這是一首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歌手共同心聲的音樂。

歌曲MV開頭以一輛冰冷的救護車作鋪墊,通過引入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為抗擊疫情衝鋒陷陣,梅州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醫護人員集體簽下抗“疫”請戰書等故事情節,展現出在疫情面前,全國上下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激發著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抗擊疫情的內在動力,堅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據介紹,《民族脊樑》的創作過程僅用了10天。梅州邀請了全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的歌手,以及來自五大洲的華人歌手共58人傾情獻唱,其中有央視春晚歌手潘興周、高洪章,有著名民族歌唱家彭光琴、卓瑪措等,也有來自加拿大華裔歌唱家董力溶、美籍華人吳灝等,囊括漢族、苗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壯族、瑤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歌手,為戰疫貢獻了一份力量,唱出了同舟共濟、眾志成城。

“疫情發生以來,牽動了14億中國人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的心,醫護人員、公安民警、消防戰士、黨員幹部紛紛衝鋒一線,我覺得他們就是可敬的逆行者,是我們的民族脊樑,因此這首《民族脊樑》是致敬那些迎難而上的一線人員,感謝他們的付出,也希望這首歌能給大家帶來力量,戰勝疫魔!”發起人陳善寶說。

《民族脊樑》創作期間,得到了來自海內外華人歌手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因為所有的歌手對“逆行者”深受感動,另一方面是所有的文藝工作者都具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留在農村老家過年的雲南籍歌手高洪章,得知我們要創作音樂鼓勵一線工作者,還驅車往返4個多小時到大理市區幫我們錄音。”陳善寶說。

“作為湖北人,我感激不盡,感謝所有為這個作品努力的人。”《民族脊樑》的演唱者之一、湖北三峽車溪藝術團歌手王愛兵說,每次這首歌的旋律一出來,內心就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感動,讓他覺得湖北有希望,因為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伸出援助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