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日前,為了摸清再生塑料行業受疫情影響的具體情況,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回收問卷128份,總體來看疫情對再生塑料行業影響非常巨大,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問卷調查涵蓋了32個省市地區,參與調查的企業主要來自山東、廣東、湖南、江蘇、安徽,佔全部問卷的60.87%。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參與問卷的企業年營業收入在5000萬元年以上的佔13.04%,年營業收入在1000-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佔32.61%,年營業收入在300-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佔36.95%,而年營業收入低於300萬元的企業佔17.39%。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年營業收入的分佈來看,中小型企業依然是受調查企業的主體,合計佔比高達69.57%,小微型企業佔比為17.39%,而規模以上企業所佔比重依然最低,僅為13.04%。從樣本上來看,小微企業參與度不高,但是由於大中型企業的行業參與度相對較高,採樣數據間接反映了我國塑料再生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依然較少、中小企業是市場主體的格局。

在受調查企業中,原本計劃正月初八開工的企業佔到全部企業的67.39%,行業運行的基本面狀態平穩。但仍有約30.44%的企業計劃在正月十五甚至更晚的時間開工。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行業開工率不足的現狀,行業的景氣指數未達到理想水平。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由於全國性疫情防控的需要,有76.09%的企業應地方政府的要求採取了停工的措施。有54.35%的企業的停工原因也出於對疫情擴散的擔心。有39.13%的企業因為員工無法到崗而無法復工。受原材料和上游供應的原因而停工的企業較少,佔19.57%。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原料供應影響較小的原因是塑料再生行業許多資深的企業在平常年份的年前往往有一個備貨期,防止年後集中採購時價格上漲,影響開工。而部分未充分備貨的企業則因疫情的影響,無法獲得供應。

各企業對自身遭受損失情況的預估大多集中在30%到50%的水平,佔全部受調查企業的43.48%。預估損失小於30%的企業為34.78%,排名第二。預估損失超過50%的企業合計為21.74%。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有71.74%的企業認為造成企業損失的最大原因是員工的成本。而利息等資金的成本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有65.22%的企業存在這個問題。房租和原料積壓的成本也在超過半數的企業中存在,但因無法完成訂單而支付違約金的比例相對較小,佔26.09%。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面對相當規模的營業損失,有34.78%的企業希望通過申請補貼、紓困資金的方式來彌補,這也說明業內企業的資金鍊相對緊張。另外,希望通過促銷、擴大銷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企業也超過了三成,而採用分包訂單、遠程辦公、線上辦公、異地開工以及創新產品服務等積極且變通的態度的企業更是超過了半數,僅有13.04%的企業認為需要降薪和裁員,而認為需要海外投資的企業僅有4.35%。雖然還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企業並沒有採取具體措施,但是目前沒有企業認為需要退出行業來止損,這也反映了我國塑料再生行業經營信心依然穩定。

在疫情爆發之後,預計一季度的營業收入下降均十分嚴重。其中,下降90%都企業佔21.74%;下降50%-90%的企業為36.96%,佔比最高;下降10%-50%的企業佔比34.78%,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下降10%以下乃至基本平穩的企業僅為6.52%,且沒有任何企業營收上漲。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近九成企業營收下降的原因是停工、停業,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流與物流收到阻隔而造成的出貨困難、原料斷供、招工不足等問題。此外,客源及銷路等深層原因受影響的企業超過四成。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疫情爆發後,有58.7%的企業經營成本上漲幅度為10-50%,為絕對多數情況。有超過50%的企業合計為21.74%,略多於五分之一。而上升空間為10%以下的企業總計為19.56%,也將近五分之一。因此,成本上升10%-50%為行業的基本面。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在導致企業成本上漲的各種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企業為防控疫情的需要而投入的成本比較高,其次是人力以及物流成本的上漲。有半數以上的企業均認為成本上漲與上述三個因素相關。而26.09%的企業還認為原材料成本上漲也是原因之一。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在停工期限的方面,可以最長忍受停工2-4周的企業數量最多,佔總數的45.65%。可以忍受少於兩週的企業佔總數的21.74%,而超過4周的企業為30.43%。調查顯示,業內一般可忍受停工時長的中位數在2-4周之內,這與塑料再生行業資金鍊緊張比較相關,而且與其他行業相比情況更加不樂觀。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情況更加不樂觀的是預計復工後,員工的返工率情況。有高達69.57的企業返工率將低於往年,而與往年持平的企業為28.26%,不足三分之一。比往年高的企業僅為2.17%。員工返工到崗率不高與各地人員流動尚有困難有關。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在企業產能方面,預計復工後產能利用率超過80%的企業為15.22%,50%-80%之間的企業數量最多,佔52.17%,二者合計可達67.39%。也就是說大約三分之二的企業產能利用率還能夠在一半以上。產能利用率下降到30%-50左右的企業為32.61%,接近三分之一。總體來看,產能利用率的平均值應該超過50%,估算大約為60.66%。對比2019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的水平來看,塑料再生行業整體產能雖然有大幅度下降,但尚未滑入危險區間。而對比近期各行業復工復產情況,我國500強企業產能利用率平均為58.98%,兩者基本持平。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我國塑料再生行業的產能利用率與其他行業相比並未出現落後現象,這樣近幾年環保整治逐步升級,對塑料再生行業落後產能大幅度淘汰有關,產業升級的效果已經逐步顯現,產業結果已經出現了本質的變化。

面對疫情,近期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主要困難集中表現為營業收入的減少。其次,企業運營成本高企以及員工復工率低的問題也同樣是多數企業面臨的困難。訂單減少和租金稅費的壓力也對近半數的企業造成問題。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放眼2020年上半年,有約三分之二的企業(67.39%)預計營業收入的降幅會超過10%,而降幅10%以內的企業達21.74%,即預計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總計為89.13%,佔絕對的主體。由此看來,今年上半年塑料再生行業整體下行的趨勢不可避免。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因此,市場萎縮成為了疫情解除後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將普遍面臨的損失,持這一觀點的企業高達65.22%。由此導致的客流流失也將影響54.35%的企業經營。另外,還有23.91%的企業還要面對骨幹員工流失的問題,而39.13%的企業更是認識到企業規模將下降,並導致難以及時有效地搶佔市場。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在企業用工方面,希望適度減員和適度增員的企業平分秋色,而更多的企業(43.48%)打算保持現有水平不變。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在企業希望得到的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的建議中,有半數以上的企業建議酌情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貸款利息進行補貼、減免,對全體企業或者受影響嚴重行業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以及降低企業社保費用。另外,減免企業的物流、能源成本,並給予企業用工補貼的呼聲也接近半數。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在疫情解除後,企業對政府恢復經濟發展也提出了諸多建議,其中有69.57%的企業希望能夠為企業提供貸款,紓困資金。解決企業資金困難是第一要務。除此以外,減免稅費、推動靈活用工和社保政策、降低物流費用等給企業減輕負擔的建議也得到了企業廣泛的支持。而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上一些項目是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拓展業務的手段,也得到了超過四成企業的青睞。有兩成多的企業也希望能夠多多開通線上政務,簡化行政流程,為企業提高效率。

疫情期間,再生塑料行業受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反映在積極配合復工的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比如交通運輸不便利、防疫物資短缺、復工申請未得到批覆或批覆流程長、員工到崗困難等問題。但是,多數企業都報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制定出了相應的調整措施。有相當多的企業相應復工復產的號召,嚴格按照政府防疫工作的要求進行配合,對員工進行有效的培訓,既抓生產,又抓防疫,切實保護員工的健康。在此基礎上,許多企業還對市場和生產經營進行調整,加大產品銷售力度,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儘可能降低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