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講透大櫻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實發育與施肥之間的關係

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實發育是形成果品產量的主要因素。生產中,不少人缺乏對大櫻桃生長結果習性的瞭解,在施肥上缺乏科學性,年年投入不少,但產量始終徘徊不高,經濟效益低下,制約了大櫻桃產業的持續發展。

一文講透大櫻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實發育與施肥之間的關係

1 施肥與花芽分化

大櫻桃花芽分化具有分化時間早、分化時期集中、分化進程迅速的特點,從謝花後 20~25 d開始分化,一直到採收後 1 個月左右,歷時 80~90天。到落葉休眠時分化到雌蕊分化期。在這期間,花芽分化的數量與質量除受溫度、溼度、日照等因素的影響外,樹體營養狀況更是 1 個主要因素,尤其在謝花後與採收後這兩個時期更顯重要。

謝花後,幼果增大(果實第一速生期)、新梢生長、花芽分化三者同時進行,營養需要多、競爭激烈。其中幼果與新梢對營養的競爭力均明顯大於花芽。要保證花芽順利分化,必須有足夠的營養及時供應到位。而在這一階段樹體營養主要來自上年秋分後到落葉前的基肥、當年萌芽前的追肥及謝花後的葉面噴肥。只有適時進行這些肥料的補充施用,使樹體獲得足夠的營養,才能保證花芽分化。

大櫻桃採收後,樹體營養匱乏。在這種情況下,仍要進行新梢生長與花芽分化。競爭力小的花芽若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勢必要降低分化質量,直接影響到下年的產量與質量。這正是多年來困擾大櫻桃產量提高的頑症所在。因此,在採收後 1 個月左右之內,應不失時機地進行追肥與葉面噴肥,及時補充營養,保證花芽分化。

秋分後到落葉前施的基肥,要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並混用適量的 N、P、K 及中微元素肥,力求營養全面。萌芽前與採收後可追施三元複合肥混加本達肥丹等生物有機肥,效果明顯好於單用複合肥。葉面可噴施綜合型葉面肥或生物型葉面肥。只有將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施肥有機結合起來,樹體才能營養充足,花芽分化才能質量高、數量大,豐產豐收才有保證。

一文講透大櫻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實發育與施肥之間的關係

2 施肥與授粉受精

大櫻桃花粉是在芽萌動時花葯中分生細胞開始延長並形成花粉。花粉落在柱頭上吸水萌發後伸長為花粉管,後從珠孔經珠心進入胚襄,形成胚乳與胚,最後胚乳被胚吸收、核硬化形成了種子。只有真正形成了種子,大櫻桃才會坐住果,才是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授粉受精。反之,凡形不成種子或影響種子形成的一切因素都會造成落果或降低坐果率。在這一時期,除溫度、花期大風降雨及授粉樹配置不合理等會影響授粉受精外,樹體營養水平也是一個主要原因。當樹體營養不足時,雌蕊退化,其柱頭極短,萎縮在萼筒中,花瓣脫落之前,柱頭就已變黃,而不能坐果;當樹體營養不完全,尤其缺硼時,其花粉不發芽或只開花不坐果。要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必須增加這一時期樹體的全面營養。在認真抓好上年秋分後施基肥與當年萌芽前追肥的基礎上,盛花期要及時噴硼肥。同時,在基肥中混加適量硼砂(667 m2用 3~5 kg)及其它中微量元素,全面提升樹體綜合營養水平,用以促進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3 施肥與果實發育

大櫻桃果實大小,既決定於前期細胞分裂數目的多少,又決定於後期細胞體積與重量增加的程度。要增大果個、提高產量,必須抓好大櫻桃果實發育 3 個時期的施肥。

第一時期:從謝花後到硬核前(也是果實第一速生期),其時間一般為 9~15天。在這一時期內,幼果細胞分裂旺盛、促使果實迅速增大。果核迅速增大到果實成熟時的大小,胚也迅速發育。這些生理活動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此時主要由兩條供應渠道來提供:一是上年秋分後施入的基肥,二是當年萌芽前的追肥。及時科學地進行這兩次施肥,保證營養足量到位,可以決定到採收時果實大小的53.6%~73.5%。

第二時期:即胚發育、核硬化時期。這一時期一般8~14天,雖然果實生長緩慢,但胚在發育、核在硬化,是能否真正形成種子、保證坐果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除因溫度不適等影響種子形成之外,營養供應能否全面到位至關重要。此時的營養除來自上年秋分後施入的基肥與當年萌芽前的追肥外,抓好營養臨界期的葉面噴肥,更能起到迅速補充營養、促進種子形成、提高坐果率的作用。這次葉面肥可選用綜合型或生物型的,一般 10~15 天一次,連用 3~4 次。另外,此時充足的營養供應,還可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因樹勢衰弱產生過多花束狀枝而引發的果實第二生長期末期的落果。

一文講透大櫻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實發育與施肥之間的關係

第三時期,從硬核後開始到果實成熟(也是果實第二速生期),一般是 11~17天。此時,大櫻桃果實細胞體積增大,重量增加而且橫徑增長速度大於縱徑增長速度,果實果個明顯增大,質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步提高。此時,樹體基本處於營養轉換期,上年貯藏營養大體用完,要保證果實的正常生長髮育,必須及時提供充足營養。這時的營養主要來自 3 條渠道。一是萌芽前的追肥,二是謝花後的葉面噴肥,三是葉片製造的光合產物。前二者已在前面進行,後者則應在萌芽前科學修剪的基礎上,適時適量地對背上枝摘心、拉枝。尤其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在採收前 10~15天 進行疏枝、短截。通過對枝量小調節,真正改善冠內風光條件,生產更多光合產物,促進果實生長髮育。為提高果實表光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防止或減少採收裂果,這一階段要及時施用鉀肥及硅與鈣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