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劇中的歷史

作為一名歷史迷和影視迷雙重愛好者,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類型。

我有很多的歷史信息來自原歷史影視劇。

也許有人有疑惑,你竟然把戲說當做歷史?

這事得這麼看。

你應該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劇。

盡信書不如無書。看這些劇亦然。

英美劇中的歷史

中國大陸是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最大製造基地,大概是和我們的價值體系相符合吧。

中國五千年文明幾乎都可以在大小銀幕上看到,從夏商周到元明清,中華歷史可以串聯下來。

其實,好萊塢也拍了不少的歐洲歷史劇。

和我們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但對於瞭解歐洲歷史的童鞋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今天就推薦幾部我看過的歐洲歷史劇吧!

由古到今,由遠到近~

1、《斯巴達克斯》

英美劇中的歷史

“斯巴達克斯”這五個字,在我的腦海裡,是能和武松媲美的。

空手打倒獅子,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大起義。

上學時期的那篇課文一直影響到現在。

《斯巴達克斯》是Starz出品的史詩級劇集,共有3季,外加一個前傳!

從斯巴達克斯的生身之謎,一直到最後戰敗而亡。

詳細地講述了這位古羅馬時期的英雄輝煌悲愴的一生。

英美劇中的歷史

雖然最後失敗,但自由的精神火炬鼓舞了後世無數人!

這部劇集裡有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臺詞:

“我們面對的是強大的敵人,他們所代表的羅馬共和國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小孩”,他們要我們在陰影中苟且偷生,他們害我們受苦受難,好讓那些達官貴人過上窮奢極欲的生活。讓我們來告訴他們,人人生而平等。那些企圖踐踏個人意志、鎮壓人民的無知權貴,必將倒在自由的怒吼聲中。”

2、《羅馬》

英美劇中的歷史

劇情和 《斯巴達克斯》很銜接。

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故事,但有幾個人物在兩部劇裡都有露臉。

斯巴達克斯和凱撒是同時代的兩大巨頭。

斯巴達克斯去世於公元前69年,凱撒公元前100年。

所以在《斯巴達克斯》裡,就有當時還是愣頭青的凱撒大帝。

而在這部《羅馬》裡,凱撒成了大權集一身的獨裁官。

英美劇中的歷史

《羅馬》的劇情始於“前三頭同盟”關係的確立。

為了對抗元老院,立下赫赫戰功的凱撒、龐貝、克拉蘇結成“前三頭同盟”,彼此之間又矛盾不斷,只好兵戎相見……

凱撒統一,凱撒被刺,後三頭同盟,最後歸於凱撒養子兼外甥屋大維,創立羅馬帝國。

《羅馬》共有2季,第一部的主角是凱撒、第二部當時就是屋大維了。

除了這兩位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之外,還加入了兩個平民士兵的故事線,讓這部高屋建瓴的劇更加接地氣。

3、《空王冠》

英美劇中的歷史

莎翁戲劇改編,卷福、抖森都有出演。

共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第一部》、《亨利四世:第二部》、《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第一部》、《亨利六世:第二部》、《理查三世》七部。

各位看過權遊吧,知道“五王之戰”吧,曉得史塔克家族、蘭尼斯特家族吧。他們是原型是什麼呢?

五王之戰——玫瑰戰爭

史塔克家族——約克家族

蘭尼斯特家族——蘭開斯特家族

可我在看完《空王冠》之後,竟然意外地發現這段歷史和我們中國的某一時期很相似。

英美劇中的歷史

理查二世很像曹魏皇帝,亨利四世就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仨的集合體;

亨利五世就是晉武帝司馬炎,武功卓絕;

亨利六世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兩人還都有點智商捉急;

同時他們都有一個強勢的老婆。司馬衷有賈南風,亨利六世有安茹的瑪格麗特。

正是因為這兩個君王有點坑,後宮又咄咄逼人,於是引發同族相殘。

“八王之亂”和“玫瑰戰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歸根結底,權力才是始作俑者。

4、《白王后》

英美劇中的歷史

“玫瑰戰爭”期間,三個女人的故事——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瑪格麗特·博福特和安妮·內維爾。他們分別是愛德華四世的王后,亨利七世的母后,理查三世的王后。

愛德華四世是約克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為約克王朝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亨利七世是都鐸王朝的首位國王,“玫瑰戰爭”的終結者,在位50年,有“賢王”的美譽;

理查三世是約克王朝末代君王,莎士比亞等劇作家將其刻畫為“駝背的暴君”。他殺害親侄,篡位登基,陰險毒辣、 最後慘遭部下背叛。

以女性宮闈的角度去講述戰爭,倒是挺新穎的。

5、《白公主》

英美劇中的歷史

《白王后》的續集,三個女人一臺戲,轉到了夫妻登臺獻藝。

這夫妻就是亨利·都鐸和他的王后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

“玫瑰戰爭”最後的勝者是蘭開斯特家族,蘭開斯特家族遠方親戚亨利都鐸建立都鐸王朝,為了英格蘭團結,她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但他們的私人與政治糾葛以及引發的戰爭再次令英國陷入分裂的危險。

友情提示,這部《白公主》和《白王后》連著看,更加有效哦~

6、《都鐸王朝》

英美劇中的歷史

上面講了,都鐸王朝的首位君王是亨利七世。

對於這位父親,你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他的兒子,只要你學過歷史,肯定聽過他的名字。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算是英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君主之一,歷史課本里關於他的故事是要另起一行的。

他一手推動了英國的宗教改革。

那麼,亨利八世為什麼要宗教改革呢?

加強中央集權、打擊貴族,經濟原因......

英美劇中的歷史

這些都有,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婚事。

亨利八世的首位妻子是阿拉貢的凱瑟琳,凱瑟琳是西班牙國王的姑姑。

因為凱瑟琳沒有生下男嗣,再加上亨利遇上了當時著名的社交花安妮·博林。

於是,亨利起了離婚的念頭。

可凱瑟琳是西班牙的皇室啊,當時的西班牙皇室和教皇走得很近,所以,亨利離婚這事,教皇遲遲不肯批准。

一怒之下,亨利改弦更張,脫離了教皇,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

7、《狼廳》

英美劇中的歷史

自古明君多賢臣,亨利八世身邊自然少不了能人。

三個托馬斯——紅衣主教托馬斯·沃爾西、空想主義者托馬斯·莫爾、第一權臣托馬斯·克倫威爾。

《狼廳》就是以托馬斯·克倫威爾的視角,講述了亨利八世統治下都鐸王朝的世態百相。

托馬斯·克倫威爾是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舵手,他出身布衣,不管是在宗教改革還是在打壓貴族上,都立下赫赫戰功。

但可惜,亨利八世是一個極為反覆的國王。

由他推行的宗教改革,最後也因他而夭折。

托馬斯·克倫威爾就成了君主成就大業的墊腳石了。

8、《風中的女王》

英美劇中的歷史

在歐洲歷史上有兩位瑪麗女王,一位就是上面所述亨利八世的女兒,也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姐姐,後世稱為“血腥瑪麗”;另外一位就是蘇格蘭的瑪麗女王。該劇講述的就是她的發跡秘史。

蘇格蘭女王,法國王后,以美貌著稱。1567年王位遭廢黜,次年起被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囚禁達十八年之久。最後以企圖謀殺伊麗莎白一世的罪名被處死。享年45歲。

《風中的女王》共有四季,評價褒貶不一,但依舊值得一看。

9、《維多利亞》

英美劇中的歷史

繼伊麗莎白一世之後,又一位影響深遠的英國女王。她在位的期間(1837年―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時期。她在位時期,英國曆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

但維多利亞和伊麗莎白一世卻是大大的不同。

伊麗莎白一世終生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

維多利亞卻子孫綿延,有“歐洲祖母”的稱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位元首,都是維多利亞的子孫。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是她的親孫子;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她的親外孫;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她的親外孫女婿。

還有希臘國王、丹麥國王的皇室都是她的子孫。

這個“歐洲祖母”絕對名副其實。

10、《王冠》

英美劇中的歷史

二戰結束後不久,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去世,所有的重任全部壓在年輕的伊麗莎白身上。

曾經的二戰英雄丘吉爾再次組閣,這一老一少的搭檔

除此之外,還有和菲利普的愛情也讓她焦頭爛額......

《王冠》現在已經推出三季,預計總共會有五季。

第三季人員大換血,去年的奧斯卡影后奧利維婭·科爾曼飾演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相信到了第五季,劇情很有可能發展到21世紀。

看歷史枯燥,可以迂迴一下,看一些關於歷史的影視劇也是挺好的。

然後在繼續向縱深發展,看紀錄片、歷史書籍,一點一點的來。

你就會發現,歷史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