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你說,年味越來越淡,我依舊在翹首以盼每年的春晚。春晚不僅是一個晚會,更是一份情懷,只有和父母一起坐在沙發上等待著熟悉的春晚正式開始,才有年味。

春晚的主持人隨著節目的火爆,也成為觀眾的喜愛對象,其中董卿就是其中受歡迎的主持之一。觀眾太喜歡董卿了,以至於每年過年還是忍不住想起她。

究竟,董卿有什麼魅力?能在這麼多年過去了,觀眾還對她意難忘呢?這與她的成長故事相關。

父親“魔鬼”教育,小董卿的堅持與謊言;

董卿的父母都是畢業於復旦大學,是典型的知識分子。然而董卿父親的出身卻並不是很好, 父親叫董善祥,出生在上海崇明縣貧困農村家庭,堅信讀書改變命運,通過努力勤奮的學習,才考上了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董善祥在報社工作,擔任總編。

董卿的母親金路德畢業於復旦大學的物電系,現在是某大學物電系的教授。但兩人剛從復旦大學畢業時是被分配到安徽淮北工作。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市閘北區。每個父母都希望陪伴孩子共同成長,但當時兩人剛到安徽工作沒多久,安徽的縣城工作環境並不是很好,兩人工作不方便照顧董卿。

也為了董卿少受一些苦,能更好的成長,兩人在生下女兒之後獨自前往安徽工作,將她交給外婆在上海生活。直到董卿上小學,他們的各方面條件慢慢好起來。1979年,董卿被接到安徽淮北上小學。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終於可以和父母一起生活,董卿感覺生活到處都是陽光,充滿了幸福。可幸福一段時間後,她才明白到了安徽,也就意味著要直面父親嚴格的教育。

從小的生活經歷讓董善祥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用董卿的話來說:

在我父親看來,人必須要刻苦,必須要吃苦,人要過夠苦日子後來才能有好日子過。他(對我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改變了。”

從小學開始,董善祥開始了對女兒的培養計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董善祥是《孟子》的實踐者,他和妻子商量過後,開始讓小董卿學會分擔家裡的家務。在外婆家裡是小公主,來到父母身邊,她不得不開始學習做家務,拖地,洗碗。

父親還不允許董卿照鏡子,別的女孩子喜歡買新衣服,她不能買,也不能有任何的文藝活動。當時董卿聽到的說法是:“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儘管小董卿不服氣,但錢不是控制在她的手上,她也無能為力。

董卿就讀初中後的寒暑假,父親要求董卿獨立自主。當別的女生沉迷於旅行,玩樂時,董卿要去酒店裡做清潔工賺錢。能賺多少錢呢?不過一天一元,一個月也就30元。

這段時間,她還接觸到廣播站的廣播員,開始對廣播產生了興趣,也為未來的主持埋下了伏筆。

從來到父母身邊開始,董卿就被教育永遠要努力,要比別人的做得好。用董卿的原話來形容這段時間父親的教育:

父親對我的嚴厲和苛刻程度超過一般人的想象。很多人難以想象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樣苛刻,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多年以後,董卿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苦心。父親是希望董卿不要過於在意自己的外貌,而把照鏡子的時間用來多讀書。只不過這些“魔鬼”教育讓董卿學會堅持的同時,也讓董卿留下了陰影,導致多年後,當董卿再次談到父親時,內心還是有幾分難以釋懷,童年的經歷也讓她缺乏安全感。

父親的教育很嚴苛,母親雖然看著心疼,並沒有阻止丈夫,而是採用默默不語的態度支持。父親的教育或許太多嚴苛,對於董卿未來的人生確是有獲益,別人的小學要讀6年,她只用了4年就連跳兩級直升初中。

面對父親的要求,小董卿很多都遵守了,但也有自己的小謊言。在打工的時候,她開始對廣播站的廣播員有了興趣。加上,小董卿作文成績好,獨立自主,喜歡唱歌跳舞演講體育,頗具文藝細胞,於是老師經常讓她參加學校課餘的文藝活動。父親反對?沒有用,狡猾的她以補課的理由對父親撒謊,不斷接觸文藝活動。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不顧父母的反對,董卿執意學習表演專業;

1991年,18歲的董卿不顧家裡反對,考入浙江藝術學院的表演專業,1994年畢業後成功被分配到浙江省的話劇團。新人出道哪裡有那麼簡單,到了話劇團,董卿並沒有什麼戲可拍,就這樣子陷入了迷茫。

此時,一個新的機會到了董卿的面前。浙江電視臺招聘主持人,董卿陪著朋友去考試,自己卻意外地考上被錄取了,從此正式成為一個主持人。在電視臺工作,董卿是主持,同時也是編導,工作順風順水,按理說如果延續這個軌跡下去,還是不錯的。

可是,命運的轉軸往往沒有那麼簡單。

1996年,東方電視臺要招聘主持人。父親希望她能夠試試,看一下能否獲得去上海工作的機會。董卿聽從父母的建議,寄了樣品帶子。這是一場全國性的比拼,成千上萬人參加面試,董卿卻在半年後成功接到複試的通知,順利開始了主持生涯的第二階段並和春晚有了首次聯繫。

到了新的工作地方,董卿一開始的工作並沒有那麼忙碌,而是比較空閒,她心中有失落感,卻並不浪費這些時間。也是這段時間,她為了讓自己更加專業,去上海戲劇學院進修電視編導系。

1996年的春晚是北京,上海,陝西三地合辦,東方電視臺忙前忙後的籌備,董卿作為新人負責打砸,包括聯絡,催場子,劇務。大家終於發現,原來這個叫董卿的女孩子這麼能幹。於是,1998年等到新節目《相約星期六》要找主持人時,董卿成為了主持人。

和現在端莊大方的風格相比,當時的董卿還屬於小女孩的狀態,主持風格也是偏向鄰家女性。不過,觀眾真的喜歡這個可愛的,很會接梗拋梗的女主持。董卿作為主持人的身份開始閃亮登場。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如果說東方衛視是主持人董卿的正式出道,那麼上海衛視則讓她走到主持屆的最高峰。

董卿學習能力太強了,東方衛視的工作很快就讓她遇到瓶頸,此時適逢上海衛視崛起,董卿果斷地選擇前往上海衛視工作。上海衛視初成立,整個格局還處於混亂階段,董卿時間比較清閒,邊工作,邊報考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的碩士研究生。

等到上海衛視改革結束,董卿的能力再次被挖掘,成為多檔節目的主力干將。在上海衛視期間,董卿更是獲得了中國播音主持的最高獎項第五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

能力積累的同時,董卿從未忘記對專業能力的培養,她的整個世界觀隨著自己的能力不斷進步。金話筒獎間接讓她有了前往央視的機遇和人脈。

誰也不知道,你放棄時會得到什麼?

在上海衛視時,董卿是在自己的家鄉上海工作,工作相對安穩,生活相對優越。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安逸,可董卿做了一個讓大家震驚的決定。

2002年,董卿受金話筒獎的一個評委的邀約,來到央視加盟《魅力12》,董卿毫不猶豫地加入。董卿難道不怕嗎?她曾說過,人不怕受苦,怕落差。本來在上海,事業正在穩步發展,走在路上甚至很多人會找她簽名,拍照等,她也會虛榮,這些榮耀助長了她的虛榮心,她也害怕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面對一切陌生的環境考驗。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相對未知,她更害怕停滯不成長。當時的董卿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憑藉著一股衝勁,她直接殺到來北京。和所有的北漂一樣,她租了一個小房子,被寂寞和孤獨所包圍,甚至有一段時間為了逃避這種不安全感,錄製一結束,董卿就坐飛機回到熟悉的上海。

董卿畢竟是董卿,讀了那麼多書,自我反省能力還是有的。

她深刻地明白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她選擇直面生活中所有的壓力,生活苦不堪言,她選擇奮力以對。在央視的前兩年,她共主持了130多場晚會和節目,當時她的工作量可比996多了去,她說:我見過北京後半夜各個時間段的樣子。這句話完全說明了她當時日夜顛倒拼命工作的生活狀態。

上天從來都會厚待努力的人,董卿的努力被領導看在眼裡,她開始從西部頻道調入綜藝頻道,開啟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進入央視三年,2005年,董卿和李詠,周濤,朱軍首次亮相在春晚的舞臺上。此時作為春晚主持人的她,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歷練,全身散發著獨特的優雅魅力。很多不認識董卿的人,在看過董卿的主持後就愛上了她。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有些人的內涵和氣質是由內而外的散發,董卿便是如此。

董卿身上有女性的開朗,我們總能在主持時聽到她獨特的微笑;董卿身上有女性的睿智,她能夠貼心考慮到嘉賓和觀眾的心理,作出最好的主持安排;董卿身上擁有國 家級主持人的實力,能夠在關機時刻,用實力撐起整個舞臺。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央視2007年時的中國行元旦特別節目,接近零點倒計時,現場出現了時間的空檔,董卿被推出來救場。觀眾看到董卿在場上神態自若的主持,卻不知道她的耳麥中一次又一次傳來了導播的誤判。

第一次導播說:空檔只剩下一分半鐘了。董卿準備了一分半鐘的話術正要結束主持時,導播又說:錯了,不是一分半鐘,還是兩分半鐘。董卿處亂不驚,在結束語之中又增加了深深的鞠躬,增了即興發揮的“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來感謝觀眾。本是緊張的,錯亂百出的三分鐘,卻造就董卿的“黃金三分鐘”。

這些都證明了董卿在春晚的主持實力。董卿也曾出過錯,2009年的春晚,馬東上節目,董卿本將“馬先生之子馬東”說成了“馬先生之子馬季”。發生錯誤時,董卿並未發現,直到節目結束,友人發短信安慰,她才發現自己竟然犯了這麼大的錯誤。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據馬東回憶,這個口誤發生之後,董卿哭了三天。

董卿事後接受採訪她說:

在這麼重要的一個場合,出現了這樣一個失誤,心裡其實挺難過的。大年初一醒來的時候,一睜開眼,眼淚流下來了,順著我的臉頰流進頭髮,落在枕頭上,就這麼開始這新年的第一天。”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十多天後的元宵晚會,董卿原本不想主持,無奈準備了這麼久,大型節目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頂替,她只能硬著頭皮上。不過,叫錯人名這件事董卿還是耿耿於懷,在元宵晚會上她當著全國觀眾的面道歉,以再次介紹馬東節目的方式道歉。

犯了錯誤在這麼大型的舞臺,向馬東,以及全國觀眾道歉。這就是董卿的性格,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容不得自己一點馬虎,一旦出現馬虎,別人還沒有開始罵,她已經開始責怪自己了。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獨自前往北京時,董卿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得到什麼?可是上天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也就得到了多少。在央視,董卿連續8年獲得年度優秀播音主持人,連續十三年擔任春晚,元宵晚會的主持人。

在春晚的舞臺上看到董卿的出現,就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這麼多年,大家已經習慣在春晚的舞臺上看到董卿,以至於當董卿突然宣佈不主持春晚,大家以為董卿再次離職。

華麗轉身,尋找新的突破;

董卿不主持春晚確實是為了個人成長,不過並沒有離職。作為主持人,她到了一定的瓶頸期,不知如何提升。董卿的性格又不喜歡一成不變,那段時間,她很經常失眠,情緒並不穩定。只有找到新的方向,才能緩解這種狀況。

轉為幕後是她下一步成長的選擇。

2014年主持央視春晚後,董卿做了決定前往美國遊學。在事業的高峰期做出這個決定,難免讓人無法理解。只不過觀眾不知,當時董卿的內心幾乎奔潰,對前路的迷茫的讓她感覺不踏實,有時候晚上回到家裡,她只能坐在椅子上發呆。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輾轉反側之後,董卿明白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再產出新的節目了,她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期,來尋找自己的全新方向。於是,就有了美國遊學,有了進修。

不斷進步是董卿的生活動力。

等到2017年春晚後,董卿甚至離開了她主持十幾年的春晚。對於觀眾可能難以接受,對於董卿,這件事她已經準備了3年。

對於不主持春晚,觀眾是遺憾的,董卿卻是欣慰的,因為她重新找到工作的樂趣。2016年遊學回來時,在董卿主持的《中國詩歌大會》上, 每個選手的詩詞儲量都是國內頂尖,董卿能夠用詩詞古文與他們對答如流。

此時,大家才驚喜的發現,在春晚之外,董卿也是自小開始學習背誦古詩詞,默寫《紅樓夢》,她的優雅氣質是骨子裡的,知性優雅的同時滿腹詩書。

董卿,讓人捨不得的春晚主持人

《朗讀者》的開播讓董卿實現了從主持到製片人的轉型,第一季豆瓣分數8.6分,第二季達到9.2分。董卿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嘉賓的人生故事完美融合,無數次深夜加班錄製節目,就為了呈現最終完美的效果。她以製片人的身份實現了華麗轉身。

一個女人的格局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父親的嚴格教育,自小養成的優秀習慣,董卿的成長路線從未停留在一個舒適區,反而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讓自己永遠處於越來越優秀的動態改變之中。

離開春晚2年了,觀眾為什麼還對董卿意難忘?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故事,叫人如何能忘?董卿就像一杯酒,時間彌久,身上的散發出的魅力不同,且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