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小說《喊山》曾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喊山”為主題,展現了鄉民的淳樸、善良,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生命對愛情的嚮往和訴求。

這裡一看,2013年上映的電影《喊·山》和小說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雖然電影忠於原著,但是由於小說和電影是兩種不同的文本,所以小說中豐富的內容沒有辦法全部在電影中展示,同時電影也是一種視聽藝術,導演在改編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挖掘適合其藝術表現形式的內容,雖然電影改編自小說,但是與小說之間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從小眾到大眾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小說講述了一個來自大山中真實的故事:一個小女孩被人拐賣,隨後遭到了暴力與欺凌長達十年左右,在這樣的壓迫下,女孩失去了語言變成了啞巴,但是後續經歷了一些變故得意重後自由以及說話能力,《喊山》是用底層人們的語言構成了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

從小說到電影,從讀者到觀眾,從文學到畫面,最本質的就是受眾群不同。

怎麼讓小眾變成大眾呢?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電影《喊·山》就做出了很多的改編,首先它的敘事過程是一個趨向結局逐漸展開的發展過程,敘事對於小說和電影都非常的重要!電影擺脫了小說單一的時間觀念,不僅利用倒敘和插敘的時間技巧,還改編了故事的結局,深化了主題,加深了觀眾的印象。

在《喊·山》中,敘事文本是取材於現實的,電影本身也不是以推理取勝,但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社會現實殘忍和美好交織的狀態,電影中出現的意外災禍,人在激情之下的犯罪以及出事後人人自危的現象,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遮掩太多……包括當時在刑偵技術不發達、法制觀念不強的年代,韓衝被冤枉等,都是可以在現實中找到依據的。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小說直面現實,以“啞巴”為代表的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作為主線,而電影改編基本圍繞小說的故事框架進行呈現。首先,電影延續了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故事圍繞韓衝很“啞巴”紅霞展開,以臘宏的死作為推進劇情發展的點,其次,這部電影與小說都立足於鄉村敘事,從敘事空間上來看,兩者是相同的。

從結局上來看,小說最後韓衝入獄,“啞巴”紅霞生活恢復平靜。

——屋外的陽光是金色的……《喊山》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而電影是紅霞以犯罪嫌疑人為結局,給觀眾留下了懸念,讓影片多了一層懸疑的色彩。

女性意識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電影《喊·山》沒有延續小說的主旨,通過最後結局“紅霞殺人”的反轉,吸引了觀眾,而紅霞之所以要說出真相,動機來自於她與韓衝的愛情。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兩人之間的“鄉村愛情”也是一個亮點——韓衝與啞女的愛情。

在中世紀很受歡迎的一種文學被稱為“騎士文學”

人們很樂意看見勇敢忠誠的其實解救受難的貴婦人,電影中的韓衝就有種騎士精神,是一個騎士的形象,原本韓衝與琴花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而啞女是別人的媳婦,這倆人之間應該沒有愛情產生,但是命運讓韓衝參與到了啞女的生活中,在無形中充當了騎士,並解救啞女於危難之中。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電影做了很多鋪墊來講兩人的情愫,比如:紅霞在韓衝家中對貓撫摸的瞬間,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兩人的情感在推進,紅霞與臘宏不和諧的婚姻,成為她和韓衝之間情感關係發展的最合理化因素。

  • 小說中,愛情成為紅霞擺脫悲劇的力量;
  • 電影中,愛情成為劇情發展的關鍵,也為結局的反轉提供了闡釋的空間。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電影的主題是陰謀與愛情,是啞女和韓衝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似的驚險刺激的愛情故事,從生存到愛情,從物質到精神,從小眾到大眾,電影這樣的結局改編使得焦點更多集中在女性身上,啞女是否真的復仇還是為愛犧牲?她能夠從陰影中走出來嗎?最後韓沖和啞女相伴終生了嗎?這些疑問始終都留在觀眾內心,能夠激起大家的深思,從這一點上看,電影的改編還是很成功的。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影片塑造最成功的就是啞女紅霞這個角色,啞女本身不是啞巴,卻在男人的壓迫下失去了語言能力,這是對男權的控訴,她本是一位出生在大戶人家的孩子,一個出生於書香世家的孩子,一切都是美好的,影片中安排啞女在煙花燦爛時被拐,她的迷失和吶喊,被人抱進屋子,被人用鉗子拔掉牙齒都讓人心驚膽戰……

這一回憶的閃現,讓電影變得更加戲劇性,煙火象徵人的慾望,電影變得超越時代、超越社會背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啞女,都可能遭遇啞女的災難。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對愛情的追求是女性意識覺醒的第一個標誌。

丈夫的去世讓她獲得自由,她不願意再呆在那個黑屋子裡,開始大膽的走出家門,看到身邊的山山水水,她的世界也變得寬廣了,重獲自由的紅霞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通過韓衝的視角,觀眾可以看到紅霞的長相:水光亮的頭髮、白淨的臉蛋、大大的眼睛、翹翹的嘴巴……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開始梳妝打扮也就意味著紅霞對自己的女性身份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喊山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小說和電影中呈現出的晉地域風土民俗深深吸引著觀眾,原著作者葛水平最擅長的就是表現地域民俗,也擅長從民俗入手展開寫作,具有民俗意義的作品一般從以下方面來展現風土民情:

主要包括物質生活民俗、物質生產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禮儀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民間遊戲、娛樂民俗、民間信仰、民間語言、民間科學技術、民間藝術、民間口頭文學等。當然這些方面在電影《喊·山》中並沒有展現完全。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喊山”作為電影的名稱,也是一種民俗,故事開始就直接告訴大家“喊山”的含義,韓衝家和琴花家之間隔著一道溝來往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居住在此地的人們不像在平原地的人,他們習慣用“喊”的方式交流,這就是最便捷的方法。

電影中第一次“喊”也交代了韓沖和琴花的關係,隨後“喊山”的內涵由韓沖和紅霞來進一步闡釋。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小說中“喊山”這個行為是由一位被丈夫剝奪了話語權的紅霞來完成,說明作者賦予了“喊山”獨特的意義,想通過這一原始的民俗讓一個啞女開口講話,也有喚醒其女性意識的新功能。

結語

作者葛水平用她獨特的表現方式書寫了男權壓制下女性意識的覺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電影和小說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也融入了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和感受。


《喊·山》難翻拍,電影明智的選擇突出“懸疑犯罪”迴避鄉村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