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金剛經,古老的思辨,人生價值和心靈的歸宿

時光定位到2561年前,釋迦牟尼在給弟子們解惑。當時的印度大陸,非常重視修行,不重事相,沒有什麼神像,就連經典都靠口口相傳,沒有形成文字記載。

解讀金剛經,古老的思辨,人生價值和心靈的歸宿

海南瓊海:“孫行者”一行招搖過市

十大弟子之一,須菩提披著袈裟,袒露右肩,覆蓋左肩,右膝著地,雙手合掌,問了一個問題,“師傅,人生的價值和心靈的歸宿在哪裡?”


很多人不知道袒露右肩的意味著什麼?這是古印度的習俗,袒露右肩,意味著心甘情願為師傅服勞役,你對一個人袒露右肩,就意味著服勞役,聽從命令的承諾,也是偏袒一詞的源頭。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右膝跪地?因為佛教認為右是正道,左是外道,旁門左道一詞來源於此,是不是挺有意思?

雙手合掌就更有意思了,印度人認為右手是神聖之手,用來吃飯,抓取食物;左手是不淨之手,用來方便。雙手合掌代表神聖與不淨合一,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一面,表示虔誠之意。

佛是這樣回答的,“你問得很好,我將回答你們如何守持,和降服心中的妄念。”

解讀金剛經,古老的思辨,人生價值和心靈的歸宿


每一個人都要在這個世界安身立命,外界的環境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內心,去除心中的妄念,追尋真實的世界,保持心靈的清醒,直面生活。讀到這部分,我甚至在想,公元前的那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古人是否和我們一樣?



但是我可以肯定,都是凡人!無論多麼高大上的說法,討論的都是人事!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 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多少男子漢,一怒為紅顏; 多少同林鳥,已成分飛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 愛人不見了,向誰去喊冤。 問你 ?何時曾看見, 這世界為了人們改變, 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 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

解讀金剛經,古老的思辨,人生價值和心靈的歸宿


解讀金剛經,品味古老的思辨,追尋人生價值和心靈的歸宿,我發現了一個現實的問題,自勝者,強!如何自勝?說來簡單,剋制妄念,敬畏生活,悟而不迷,認識真實的世界,獲得有用的知識,思辨的對待一切,不困不惑,古老的思辨可以借鑑!智慧才是人類強大的根本,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創造幸福,全靠我們自己,讓思想衝破牢籠。思辨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