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賈人說,生意不是慈善


摩拜和ofo是怎麼盈利的?


亞馬遜如何從低利潤率轉型到高利潤率的公司?


京東一直都沒賺錢,怎麼就能上市?


美圖這幾年虧了幾十億,竟然還能香港上市?


雀巢只是一家賣咖啡的公司麼?


星巴克的營銷模式為什麼那麼湊效?


360免費模式到底是怎麼做的?


帶著以上的疑問,他們的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麼?


進行商業模式分析的工具:


——商業畫布


星巴克作為一家中高端咖啡店可謂人盡皆知,但是星巴克的名氣可不僅僅來自於他的現磨咖啡,更來自與星巴克熱點杜極高的營銷推廣能力,以及強大的用戶管理管理,星巴克不僅僅具有極強的品牌影響力,其本身就是一個網紅,擁有著一大批“星粉”。

獲得鉅額現金流的商業模式


這些“星粉”除了是咖啡愛好者外,更是星巴克推出的各種杯子愛好者,經常有人開玩笑,星巴克主業是賣杯子,副業才是賣咖啡。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星巴克從1997年開始首次推出聖誕節紀念款杯子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其杯子種類之繁多、產品線之豐富讓人咂舌,不僅僅推出各種限定城市紀念款,還常常與國際時尚品牌合作,如曾經合作過的ANNA SUI、Alice+Olivia推出的限定款都是賣斷貨的各種爆款,2019年推出的貓爪杯更是席捲中國市場,二手市場都被炒到四位數價格,可謂一杯難求,在其他咖啡店還在為如何賣出咖啡而苦惱時,星巴克已經將他們的杯子賣斷貨。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今天要介紹的不是星巴克的咖啡也不是他的杯子,而是星巴克利用他預付禮品卡獲得龐大現金流的商業模式。


只要你去過星巴克門店,排隊點單時很難不注意到櫃檯總是擺放著幾種款式的卡片,這便是星巴克的會員卡和儲值卡,並且卡片的款式的精美程度和推陳出新的速度都能和星巴克的杯子想媲美,在2014年的時候星巴克官方曾經給出數據,2013年星巴克儲值卡上的現金餘額超過14.54億美金,並於當年利用這部分資金進行浮動投資獲利1.46億美金,佔全年利潤的8%。


星巴克藉此獲得的不僅僅是盈利能力上的提升,更是憑藉龐大的現金流增強了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銀行、保險這些金融行業的本質在於先聚集閒散的資金,這個過程即為融資,在通過聚集的資金獲取高額利潤,這個過程即為投資,總之,用“跨空間”的吸金方式或者利用“時間差”都可以很好形成現金流,這些現金流能產生大量利潤,銀行、保險具有非常典型的金融的特點,除開這些以外,其實還有很多行業都具備金融的特點。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比如,京東、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消費者通常是實時付款,而平臺將資金兌現給商戶有一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為電商平臺提供了大量的現金流,又比如供應鏈中產生的金融,主營業務運轉過程會因為在途物資、應付賬款、倉庫週轉等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又比如平時我們常常能接觸到超市購物卡、健身房會員卡,包括接下來要介紹的星巴克禮品卡都能通過消費者預付的形式產生龐大的現金流。


時至今日,很多企業很多商業模式都與會員體系掛鉤,但是很多企業對會員的理解是不夠深入的,會員所帶來好處不僅僅是能提高客戶的黏性和復購率,更是能讓你提前獲得未來的現金流,並且這部分現金流往往只需要付出極低的成本。


在大家都認為星巴克只是賣咖啡或者賣杯子時,星巴克已經具備“吸引資金”的金融能力,星巴克的卡片分為兩種,兩種卡片之間相輔相成,一種是會員卡,被稱作星享卡,通過消費可以提升會員等級,享受各種優惠制度,另一種就是儲值卡,也可以看做是預付禮品卡,一共有四種面值,可以憑此卡直接在店面消費或通過手機直接下單。


在這兩種卡推出初期,這兩種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星享卡是一種付費購買的會員卡,會員權益包含各種打折券,這些打折券90天內有效,促使消費者高頻率消費,但星享卡本身不具備充值功能,星享卡主要扮演著促進消費、社交推廣的作用,星享卡分為三個等級:銀星級、玉星級、金星級,不同等級有不同的優惠力度,通過消費“集星”,每消費50元可獲得一顆“星星”,這個“星星”既是會員升級的憑證,也是可兌換獎品的虛擬積分,還是“星粉”們相互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樑。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星禮卡則扮演著預付禮品卡的角色,一開始自身沒有優惠的功能,但隨著星禮卡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星巴克已經將星禮卡納入會員體系,並逐漸將兩卡合一。在移動支付還未異軍突起之時,據星巴克官方數據,2014年聖誕節,僅在美國和加拿大一天就賣出250萬美元,相當於平均每7個美國人就有1人得到了禮品卡,2015年星巴克全球營收192億美元,而其中禮品卡就佔了50億美元,接近1/4。


快速增長期更應關注市場變化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中國市場一直星巴克關注的重點,中國移動支付也可謂領先與全球,星巴克對於移動支付的出現立馬有了危機感,因為移動和線下的禮品卡的必然存在著一定的衝突。

星巴克的偉大之處正在於沒有固步自封,處於企業上升期時依然不斷思考如何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2017年時,便於騰訊微信聯袂打造的全新線上社交禮品卡“用星說”,星巴克CEO約翰遜透露“用星說”上線不到6周時間交易量已達120萬,嚐到甜頭後的星巴克也在美國開始類似的嘗試,當然載體變為了本土軟件iMessage。


2018年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禮品卡也隨之登陸了支付寶的卡包。也是2018年,星巴克整合快遞業務推出自己了APP,在上面可以直接購買自己中意的星禮卡,也可以通過星禮卡購買咖啡,也可以在上面通過“用星說”將咖啡贈送給好友。星巴克APP已經不僅僅是一款購買咖啡的APP,更是一款屬於“星粉”的社交APP。

“客戶預付”的商業模式很多就在身邊


“新冠”疫情之下,很多企業才認識現金流的重要性,也是在瞭解星巴克之後才知道“客戶預付”的商業模式的深層邏輯不僅僅是增加客戶黏性。雖然世界上只有一家咖啡店做成了“銀行”,但除了咖啡,還有很多行業都有運用到類似“客戶預付”的邏輯,比如2019年進駐中國市場costco該超市號稱會員續約率達到88%以上,而coctco並不靠商品的銷售而盈利,而是靠著低價商品吸引會員儲值而盈利,在上海一落地就遭到熱烈追捧,很多產品直接賣斷貨,這是不是也和京東PLUS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又比如,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超市的購物卡也收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甚至不少企業都會團購購物卡來獎勵員工,大型超市更是把“預付卡”看成了“零利息”的融資工具,這其中甚至養活了通過購物卡幫消費者刷卡的黃牛,還有像整合上下資源的平臺、貿易相關行業、社交電商都能運用到類似“客戶預付”的商業模式,只是很多企業未能發現模式的深層邏輯。


當然,“客戶預付”的商業模式不是一味通過優惠來吸引客戶,這樣就本末倒置了,更多得應該是塑造在行業中品牌形象,打造在行業中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或者在產業鏈中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獨特的價值輸出,這樣忠實的核心用戶就會逐步積累起來,最終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中國正在進入連鎖餐飲崛起的時代,坪效,時間效率,消費頻次都成了塑造未來星巴克的重要因素。個人覺得奶茶在中國還是一個好生意,消費頻次可以做到很高,坪效很好,客單價其實比許多餐飲都高。這也是大家都在討論喜茶,一點點的原因。而且奶茶行業已經建立了一定品牌,我們常常看到人滿為患的一點點,而旁邊的Coco奶茶空無一人。這也是喜茶獲得超過10億人民幣估值的原因之一,一點點也根本不開放加盟了。

其他方面,中式快餐,麵點的連鎖也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問題在於時間段難以平滑,基本上還是靠午餐和晚餐的時間。周黑鴨目前的市值空間,也有很大成長性,坪效和時間段效率都非常好,品類SKU少,容易管理。 未來看5年,中國連鎖餐飲會走出不少巨頭,如同美國的80年代,為下一次消費浪潮打下基礎。


~~~~分割線~~~~

賈人個人覺得奶茶在中國還是一個好生意,消費頻次可以做到很高,坪效很好,客單價其實比許多餐飲都高。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隱藏在會員制背後的金融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