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江西省奉新縣境內有個叫金洞的小山村,村裡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這三處古蹟,都離村部不遠。

一條平坦的土路,每隔數米便橫鋪了一截竹筒,我們雖不知道此為何用,卻覺得別有風味,平添了幾分思古幽情。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走過了一道石板小橋,便來到了華光祠。

祠內鑲嵌的石碑上有明確記載:此祠始建於清朝嘉興13年。

祠內牆壁上有白底黑字,記錄了當地流傳的華光祠數度興建和有關華光大帝的傳說,篇幅有限,恕不一一贅述。概而言之,祠中供奉的華光大帝是龍虎山張天師所薦,能驅陰氣,鎮妖魔,賜福一方山民。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綠樹掩映的華光祠。竹葉細語,飛鳥偶鳴,很是幽靜;如果沒有後來換的琉璃瓦和重新粉刷的白牆,會更顯古韻。

從祠裡朝外望去,也是青山滿目,令人神清氣爽。

華光祠前右側有一座古戲臺,寬七米,長七點伍米,清朝末期修建。

這座戲臺的來歷,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有一年華光大帝現身到九江、豐城等地濟世行醫時,有個戲班子不請自來。在華光廟前整整唱了七天大戲,臨走時班主還給了金洞村的尊長一百兩銀子,說是他們受華光大帝之託,要村人置買一百擔谷田,用於村裡修橋補路起龍燈等公益事業之用。

到了清朝末年,由金洞村的先祖況良厚首倡,在華光祠門前右側建起了一座戲臺,每年八月二十八日的廟會都要唱戲三天。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這座戲臺在當時可是了不起的建築。飛簷翹角,描龍畫風,出將入相,還有幾十出戏文的描畫圖案,尤其是臺前一對木雕彩獅栩栩如生,令人百看不厭。

望著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差點破壞殆盡的古戲臺,我仍然可以想像得出當年山民們扶老攜幼傾家出動,從條條羊腸小道彙集於此,女人穿紅著綠,男人笑聲朗朗;臺上鑼鼓鏗鏘,絲竹悠揚,臺下喝彩聲聲,樂不可支的喜氣場面。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據我所知,奉新境內原本有好幾個古戲臺,由於種種原因,能將原始框架保持至今的僅此一處,已是絕版了。別看它現在只作為村裡存放龍槓、龍燈篾架等雜物之用,其實只要加以保護,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略加修繕,便是一處難得的好景點。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華光寺右側約兩百米處,還有一幢依山而建白牆灰瓦的屋堂,一眼望去,似乎與當地的農舍沒有什麼不同,仔細看了,才會發現,屋堂正門前不遠處有一座單獨的短牆。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此牆長約6米,高約3、5米,白牆,牆簷蓋瓦,簷下描有圖案,牆體兩邊低中間高,恰似一個"品"字,故名品牆。

品牆的來歷,與風水有關,據說是為避邪擋煞之用。當地人還告訴我,以前不是什麼人家都可以建品牆的,要在當地有名望的人才有資格動土興建。

看了這道牆,對於瞭解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又長見識了。


這個小山村值得一去,三處古蹟有兩處是縣內絕版

品牆內的房屋,簡樸整潔,據陪同我們的黃村長介紹,品牆是原始的,老屋卻在第上世紀30年代"過民團”時被燒燬,我們現在看到的房屋是後來重建的,近年房主有了更好的去處,這麼好的房屋也無人居住了。

我走過奉新不少鄉村,還從未見過這樣的品牆,看來也是絕版古蹟,戲臺、品牆、華光祠,三處古蹟相隔不到500米,城裡人得閒時來走走,何樂不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