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華坪縣:“黑色經濟”向綠色轉身

遠眺巍峨青山,近看清流穿城而過。春季的麗江市華坪縣城一片生機盎然。地處雲南省西北部金沙江北岸的華坪縣,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曾經“一天三頓飯,頓頓靠煤炭”,生態環境飽受重創。近年來,華坪縣積極佈局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新路子。曾經嚴重汙染的“煤城”正蛻變為天藍地綠水清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一煤獨大”欠下生態環境賬

華坪縣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含煤面積約為1500平方公里-1800平方公里,擁有煤炭資源可利用儲量1.2億噸,遠景儲量3億噸,現保有可採儲量約8800萬噸。因分佈零散、大小懸殊,全縣四鄉四鎮皆有煤田,煤炭工業也一度成為華坪縣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13年產煤高峰期,華坪縣原煤產量達740萬噸,財政總收入13.3億元中70%以上源自煤炭產業。

受多種條件制約,煤炭產業“先發展、後規範”的情況非常突出,煤炭開採遍地開花,在給當地帶來源源不斷經濟收入的同時,也使縣域生態環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

曾經的華坪縣城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煤廠多且環保措施嚴重不到位,隨煤而建的化工廠、水泥廠等就在城邊,整個縣城常年朦朦朧朧,到處都是煤煙味。麗江市生態環境局華坪分局副局長羅健說,當時礦井需要的大量坑木都從山上砍伐,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帶來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等嚴重後果。煤礦經常放炮炸坑,使用抽風機吹礦洞廢氣,造成嚴重大氣汙染,縣城酸雨頻率增加。同時,洗煤、選煤等過程中產生的汙染也比比皆是。

今年66歲的華坪縣榮將鎮龍頭村村民劉宗順對此記憶猶新。劉宗順常年在採煤區山上種樹,那時候挖的樹坑裡面浸出的全是髒水,牛羊都不喝。山坡樹少風大空氣熱,吹來的粉塵漫天飛舞,連眼睛都睜不開。

曾經“一煤獨大”的“黑色經濟”衍生出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問題,礦區環境惡化,水源枯竭、房屋開裂、地表植被破壞、地質災害隱患等問題凸顯,礦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下降。

“黑色經濟”欠下生態環境賬,日益成為華坪縣發展的短板和掣肘。隨著國家對煤炭產業政策的調整,自2014年4月起,華坪縣9萬噸/年及以下的煤礦全部停產整頓,原有的經濟支柱逐漸失去,縣域經濟遇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

“去黑增綠”實現生態富民

只有“去黑增綠”才能破困局走活轉型升級之路,拓寬高質量發展空間。黨的十八大以來,華坪縣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環境約束轉化為綠色機遇,加快制定綠色發展戰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壓減煤炭產能。一邊做去“黑”的減法,積極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邊做增“綠”的加法,大力發展以芒果為主的綠色生態產業,奮力闖出一條“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的“四轉”新模式。

立足現有條件,狠抓結構調整,轉型升級。2014年至今,華坪縣採煤礦井從81對減少到29對,2018年原煤產量銳減至81.25萬噸;全縣非煤礦山從42座整合重組為25座。

從“煤炭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華坪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打造長江上游綠色經濟強縣,築牢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

監測數據顯示,華坪縣酸雨頻率從2003年的58%下降至2019年的2.56%;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納入監控的7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和兩個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取水口水質常年保持穩定達標。近5年,華坪縣沒有發生重大突發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事件。

隨著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曾經的生態短板已經轉變為新的發展優勢。立足溫度、溼度、海拔度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近年來,華坪縣打造美麗縣城、美麗鄉村,主動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態文化旅遊經濟圈、大力發展康養旅遊產業的底氣更足。2019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遊客81.7萬人,實現旅遊收入7.2億元,旅遊業實現快速發展。

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依託得天獨厚的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及良好的生態環境,華坪芒果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底,華坪芒果種植面積突破23萬畝,產值達10.5億元。目前,華坪芒果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為39.9億元,增長11.6%,其中芒果產業實現產值近20億元,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2043元。

在華坪縣榮將鎮龍村村1900餘戶社員精心種植的1萬餘畝芒果樹,已把昔日茅草遍地、堆滿煤矸石的荒山變成了風景迷人的花果山、村民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每到芒果成熟季節,前來這裡體驗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家住金沙江畔、年屆七十的退休教師王道相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石龍壩鎮臨江村過去是麗江市18個貧困村之一,不僅缺乏經濟收入,飲水也存在困難。那時江邊山坡到處光禿禿的,雨季水土流失嚴重,江水渾濁不堪,根本無法取來飲用。“現在全村幾乎家家種芒果,從山頂到江邊,能種的地方都已種上了。江邊植被變好,雨季入江沙量大大減少,江水不渾了。”王道相十分興奮地說,“村莊變美,村民變富,大家從實踐中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種芒果樹不僅讓村民增收致富,還能保護金沙江。環境好了,大家生活才能更好。”

從生態環境保護中嚐到甜頭,華坪縣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更強,行動更實。近年來,華坪縣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環境監管。設立縣環境應急中心,建成投用縣城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加快建設投運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建成石龍壩清潔載能產業示範園日處理規模2萬立方米的汙水處理廠並投入使用。徹底取締關閉機焦生產線2條、地條鋼生產線2條、硅礦石冶煉企業1家;全面完成6家石灰生產企業環保改造;深入實施磚瓦行業達標排放治理,督促6家矸石磚生產企業完成環保設施達標改造。構建了覆蓋8個鄉(鎮)、51個村(社區)、899個村民小組的全覆蓋環境監管網格。

一手強力抓實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一手依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取得新成效,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協同共進、互為支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雲南網記者 胡曉蓉 通訊員 蔣朝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