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越辦越離譜,為啥?老農: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人情往來是民間的風俗習慣,也是千百年來留下的傳統道德。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家庭都要面對,基於人情的種種交往,交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最基本的莫過於待客和做客了。《論語》裡曾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凡有遠方客人到來,大家都會盛情相待,而客人也會帶點禮物,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這就是傳統的人情往來。

農村酒席越辦越離譜,為啥?老農: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

而農村裡面的人情往來,一般是指赴宴隨份子錢。因為農民的交際圈子較窄,三里五鄉的人多半都熟識。沒事的了大家互相串門,誰家要是遇到點事情,大家也都會前來幫忙,為了感謝人家的資助和幫忙,主家通常會擺上一兩桌酒席,讓幫忙的人吃吃喝喝。既然主家都這麼盛情招待了,不隨點禮也不太合適,所以就有了隨份子錢的習俗。

農村酒席越辦越離譜,為啥?老農: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

以前在農村,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會辦酒席,比如說婚喪嫁娶、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等。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農村酒席也越辦越離譜了,不僅紅白喜事、婚喪嫁娶、老人過壽要辦個酒席,而且喬遷搬家、孩子升學也要辦個酒席。別人邀請了肯定不能不去,去了吧又要隨份子錢,要是一兩家還可以接受,多了以後,農民朋友自然就吃不消了。

農村酒席越辦越離譜,為啥?老農: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

為此他們還編了一則順口溜:“現在日子萬般好,唯有一事不省心。你要說啥最可怕?最怕就是吃宴請,縱觀農村紅白事,請客送禮已成風,幾乎天天有飯局,月月錢包被掏空。“”這個順口溜雖然通俗簡單,但卻表達出了農民隨禮時的心情。

農村酒席越辦越離譜,為啥?老農: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

村裡的老張就深受其苦,他一年省吃省喝能攢幾萬塊錢,但去年一年僅隨份子錢,就隨出去了將近一萬塊。“要是別人遇到了人生大事,自己去隨點禮也就罷了,可很多人過個生日兒子換個學校,就讓去赴宴吃飯。都是鄉里鄉親的,別人邀請了不去吧不合適,去了吧隨禮花費又太多,實在是吃不消啊”,老張無奈的說道。

農村酒席越辦越離譜,為啥?老農: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

最後,老張還感嘆的說:“過去是人情,現在是錢情,味道完全變了”。以前農民辦酒席是為了促進感情,可現在很多人辦酒席,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麼做確實有點不太合適。你們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