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受到新型肺炎影響,2020年春天,我們依然無法出門,繼續勤洗手、戴口罩、不聚會,減少復工。還好,有書相伴,讓宅家帶娃的父母,不用出門也有事可做。

這些天,我和孩子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重溫了一遍。畢竟是眾多名家強烈推薦的經典之作,雖然只有幾十頁,但每一次重讀都有新意。

眾所周知,《老人與海》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完成。主要講述的是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在深海捕魚的故事。這部中篇小說自出版次年就相繼獲得兩個獎項:1953年獲得美國普利策獎,1954年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同時,這本書收穫不少名人的稱讚。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評價這本書:“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

我國作家張愛玲對這本書摯愛有加:“《老人與海》,這是我看到的國外書籍裡最摯愛的一本。”

我在復讀《老人與海》的過程中,總是會不自覺就被老漁夫的執著所打動:他連續多天打不到魚,卻依然堅持出海;他終於打到了一大魚,卻因力量不夠,屢受打擊,卻不放棄;好不容易回岸,大魚卻只剩下一副骨架……

另外,書中的小男孩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父母的反對之下,他雖然不能跟著老漁夫出海打魚,卻總是來看他,給老人鼓勵,可以說,小男孩是老人生活中光亮和溫暖。

這本書語言樸實,人物個性卻極鮮明,平鋪直敘,令人感動的同時,也讓人窺見了面對挫折時,如何才能不失敗。

正如王小波所評:“老人桑地亞哥不是無能之輩,然而,儘管他是最好的漁夫,也不能讓那些魚來上他的鉤。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象最好的農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獵手久久碰不到獵物一般。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限度,彷彿是命運在向你發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由此可見,老人的確是遇見了生活中重大的挫折,但他不是一個失敗者。因為真正的失敗,是向困難低頭,是放棄。而老人沒有,老人勇於挑戰限度,從未喪失信心,他是英雄!在老人的精神裡,包含著對孩子們的教育啟示:他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但韌性十足;他是小人物,但他有勇氣挑戰自己的極限,並堅持到底。

因此,本書也給了孩子們3個建議:一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也許很難,但請別忘了勇敢;二是面對挫折,不失去信心,才有戰勝困難的力量。三是人只要勇敢頑強地迎接挑戰,就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也許很難,但請別忘了勇敢。

現在的孩子,說不得,這就是網絡上大家熱議的“玻璃心”。比如,一位初中生在課上看小說,被班主任發現,批評了幾句,罰他在運動場跑3圈,結果,這位學生直接從4樓跳了下去,把班主任老師嚇壞了。

其實,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比如:

  • 2019年4月的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後,跳橋自殺事件。
  • 2018年,四川18歲少年跳江自殺,只因父母怪他考98分、吃飯打嗝、夾菜姿勢不對;
  • 生活中,甚至還有些孩子,父母不給手機玩就自殺……

這種說不得,罵不得的情況,也是父母們的苦惱所在。很多孩子只要被批評就不開心,遇見挫折就想要繞道走,更別說接受暫時的失敗。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老人與海》中的老漁夫在整整84天裡,一無所獲的情況下。我們沒有看到老人的沮喪和倦怠,他餓著肚子,儘管又瘦又憔悴,但雙眼透著年輕、歡快和不服輸的神情。

在前40天裡,有一個小男孩跟著他,由於沒有打到一條魚,小男孩的父母認為他是一個“倒黴蛋”,讓小男孩跟別人打魚去了。

老人如往常一樣,繼續一個人,搖著自己的一隻小船出海。

這多像我們的人生,總有遇見瓶頸的時候。如果此時我們放棄,就是失敗;反之,如果能夠做到不斷進取,即便要承受苦痛和折磨,終有一天,我們會成功。

有時候,哪怕你經驗豐富,哪怕你聰明絕頂,哪怕你智力超群,也總是會遇見暫時的困境,那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就像對老漁夫來說,這84天裡沒有抓到一條魚,被周圍的人不看好,就是他最大目前的困境!但他沒有灰心,也不打算逃離,而是繼續出海。這是我們應該從他那裡學來的人生態度。

所以孩子,如果你也在生活上,如老漁夫桑提亞哥一樣,遇見了自己無法突破的困境。比如有時候儘管盡了全力,但依然被老師批評、父母不理解、與朋友比賽吃了敗仗、成績不理想等等,儘管坦誠面對很難,但請不要忘記一定要勇敢,相信自己,反思過後,再來一次,如果還是不行,就再來一次……如此反覆,用有信心和勇氣作支撐,總有一天,會收穫成功。

因此,父母一定要告訴你的孩子:人生很難,但別忘了勇敢。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二、面對挫折,只要擁有奮不顧身的勇氣,就會有戰勝困難的力量。

第85天,老漁夫清早出發,把船劃出很遠,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3天3夜的較量,老人制服了大魚。但是,大魚與老漁夫勢均力敵,大魚把老人拖到了海水深處,要與老人決戰。在這場魚人大戰中,魚很聰明,水下對它有利,於是它幾天幾夜在水下,讓老人無法休息,失去應付的精力,它折磨老人,把老漁夫折磨得血肉模糊。在這個危機時刻,只要老人割斷釣繩,就此放棄,就擺脫了困境,只是這樣做的結局,就是失敗。因此,老人沒有割斷釣繩,而是繼續與那條大魚當交戰,一次又一次,老人奮不顧身地突破著自己的限度,最終,老人戰勝了,大魚被老漁夫捕獲了。

這一段告訴我們:面對人生挫折,只要擁有奮不顧身的勇氣,就會有戰勝困難的力量。這就好像我們幼小時期學走路,是在不斷跌倒中學會的。我們兒時,誰不是不斷不斷跌倒,不斷從地上爬起來,最後才學會了走、跑,甚至是跳的呢?

同理,孩子們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習中,難免會"跌倒",會被遇見“大馬林魚”,假如一心裡想著反正繼續前行還是會跌倒,乾脆趴在地上不起來,免得再次跌倒多麻煩,這就等於老人直接割斷了“釣繩”,解放了自己的同時,也永遠學不會走路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敗呢!

因此,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情,想要收穫成功,就有奮不顧身的精神。跌倒了,爬起來,再拚盡全力,繼續前行,唯有如此,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三、只要勇敢頑強地迎接挑戰,就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最終要載著他巨大的魚回家了。但他又遇見一條鯊魚,在戰鬥中折斷了魚叉,只得用刀子綁在棍子上當做武器。刀子又折斷了,他又遇到更多的鯊魚來襲,它們包圍他的小船,他失去武器,用木棍、槳、舵,和鯊魚群進行了一場殊死搏鬥,直到獵物失去了原本的價值,他才停下來,回到岸邊,帶著一條大大的魚骨,剩下殘破的小船,以及沒有了精力的自己的身體。

有人老漁夫是條硬漢,但是失敗者。

如果以結果來看,從幸運這個角度來看,桑提亞哥的確是失敗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敢於與命運鬥爭來看,從突破自己的極限來看,老人勇敢頑強地迎接挑戰,他就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失敗“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應該是指失去繼續前行的信心,是放下了,再也不站起來,是屈服於目前的形勢。

從失敗的價值來看,老人失去了一條大馬哈魚,卻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力,增加了閱歷。

因此,父母們要告訴孩子,只有像老漁夫桑提亞哥一樣,勇敢頑強地面對迎接挑戰,哪怕歷經磨難,沒有實現最初的目標,也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唯有如此,孩子才會在挫折中收穫各種能力,而不是永遠懼怕困難,膽小怯懦,止步不前。

失敗可以磨礪、鍛鍊孩子,勇敢卻能讓他摸索出經驗,遇事不慌。比如聖地亞哥雖已年邁,但勇於面對失敗,這種不懼挑戰、不懈奮鬥、勇於探索的精神,正是孩子需要借鑑的。

因此,父母不僅要允許孩子失敗,甚至鼓勵孩子要去經歷失敗。反之,父母不能為了保護或者心疼孩子,就讓他放棄,或者代替他,這樣只會使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就畏畏縮縮,萎靡不振。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小曉樣兒寄語:

父母們,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抗挫折的能力,能夠超越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而不是做生活中的懦夫。

那麼,就應該多陪同孩子,一起讀讀這本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老漁夫桑提亞哥會啟示孩子:

  • 縱然有時生活很難,困難看上去,就像一群可怕的鯊魚,但只要保持一顆勇敢的心,其實鯊魚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 難題更不可懼,它們都是我們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階梯。
  • 縱然挫折就像失去一條大馬哈魚,但只要勇敢頑強地拚搏過,失去目標,突破了自己的極限,就是勝利,所以一點也不可悲。

今日一語:只是想逃避困難的人,必然會落後於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