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抄襲蘋果手機發家,手機工廠店多達6000家,如今卻難尋蹤跡

文 | 支付公元

手機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對手機的要求不斷增高,智能手機的款式和功能也在不斷更新,以滿足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高達3.583億臺,同比增長0.8%,如人們常用的三星、華為、蘋果、小米、OPPO位於前五名。

靠抄襲蘋果手機發家,手機工廠店多達6000家,如今卻難尋蹤跡

相較於如今大熱的品牌,曾經風靡一時的尼彩手機在此時卻了無蹤影。

iPhone 4進入中國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不少企業想借著蘋果的外表,同時又避開蘋果價格高昂這一短處,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要說蘋果手機模仿一哥,非尼彩莫屬。

相關數據顯示,尼彩曾經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裡,手機銷售額突破300萬臺。

靠抄襲蘋果手機發家,手機工廠店多達6000家,如今卻難尋蹤跡

據公開資料顯示:創始人盧洪波在創立尼彩品牌前,其實和手機扯不上任何關係。畢業後的他,是一名公務員,但這份在別人看來是“鐵飯碗”的工作,卻無法滿足盧洪波的野心。

工作不久之後,他就向“保健品”轉行,憑藉著向老人家銷售保健品,盧洪波成功積攢到了一筆財富。有了一定積蓄的他,便向煤礦行業轉行,在山西承包煤礦僱人挖煤,身為老闆的他,平常只需去了解煤廠的工作狀況,就有一筆可觀的收益。

儘管這樣,盧洪波依舊不滿足,恰巧趕上人們寧願“賣腎”也要去買蘋果手機的時代,讓盧洪波看到了商機。正是因為身為一名“外行”,在手機質量上,他不屑於科技研發,認為如果像華為一樣深究技能,在科技上深入研發,只會浪費時間,最後導致利潤遲遲不能到賬。

靠抄襲蘋果手機發家,手機工廠店多達6000家,如今卻難尋蹤跡

在他看來,只要手機價格夠低,就可以獲得大批的市場。

盧洪波覺得若是可以模仿蘋果,但又能和蘋果的價格拉開差距的話,就可以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獲取鉅額利潤。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他積極創新銷售模式,通過“工廠直營”的銷售方式即大規模生產,壓縮生產成本,工讓廠開店,減去中間的差價,進一步壓縮成本。

就這樣,尼彩憑藉著薄利多銷的銷售理念,在中國手機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除了銷售模式,在廣告營銷上,尼彩也斥下巨資。在當時的熱播劇中插入十分鐘到半個小時的“一臺手機只賺10塊錢”等廣告語。除此之外,還在各個門店播放廣告廣播,各種洗腦廣告也讓消費者對其印象深刻。

靠抄襲蘋果手機發家,手機工廠店多達6000家,如今卻難尋蹤跡

相關數據顯示,尼彩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銷售量就超過2000萬臺,工廠店數量多達6000家,銷售額高達20億元,甚至在當時成為消費者認為這是一個買得起起值得信任的品牌。

如今,尼彩手機在市場上以及難尋蹤跡了。業內人士分析:尼彩手機的失敗,根本原因是缺乏創新,沒有把核心落在產品本身的硬件上。但除此之外,一味地廣告轟炸,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原因都讓消費者對產品漸漸失去信心,也讓其他手機商有機可趁,趕超尼彩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