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國產佳片分享,最後一部不得不看

本來在硬盤裡存了老塔的完整作品,想一口氣擼完。可惜看完《伊萬的童年》以後便難以為繼,實在是啃不動了。索性放在一邊,想看什麼就看些什麼,權當換換腦子。結果看的最多的便是華語片,特別是內地電影,有新有舊,各有亮點,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TOP5《瘋狂的代價》

五部國產佳片分享,最後一部不得不看

據本片編劇蘆葦所言: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也是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內地警匪片。

當然,蘆葦此人心高氣傲,常語出驚人,此種言論我們不好輕易附和,畢竟電影藝術也是各入花眼的玩意兒。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部以兒童性侵為主題的《瘋狂的代價》在當年是十分成功的,無論是創作上亦或是商業成就上。片中人物鮮活,臺詞簡潔漂亮,且融於社會心理學,兒童學等元素於電影之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不過,由於時代因素的制約,這部電影在今天看來製作上稍顯簡陋,動作大場面寥寥無幾。當然,看老片子嘛,看的就是那個味道。

推薦指數:三顆星


TOP4 《站直囉,別趴下》

五部國產佳片分享,最後一部不得不看

什麼人情世故,什麼世態炎涼冷暖,什麼是中國式鄰居……看這部電影就對了。

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時常感嘆:得是多懂生活,多懂中國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劇本,才能拍出這樣的片子。90年代,改革開放,知識分子,官僚,投機分子等等人物粉墨登場。對文化,政治,資本的隱喻,讓這部電影擁有了不一樣的高度與討論度。

哦對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黃建新,沒錯,就是《建國大業》的導演。

推薦指數:三顆星


TOP3 《嘉年華》

五部國產佳片分享,最後一部不得不看

和《瘋狂的代價》一樣,同樣是兒童性侵為主題的電影,但更為現實主義。

豆瓣裡有人說:怎麼能和《熔爐》比?拍的這是什麼啊!我很能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說。確實,與戲劇衝突強烈,情緒色彩飽滿的《熔爐》比起來,這部電影的視角實在是太過於冷靜,敘事也十分簡單,平淡。但正是在這種幾近冷酷的敘事角度之下,影片故事的張力被緩慢的拉伸,憤怒,無力的情緒被逐漸的勾起,放大……最後都轉變成對存在的整個社會性問題的深度思考,難得。

當然,許多人對結尾相對正面的劇情處理不滿,認為這削弱了影片的批判力度。但我不這麼想。既作為現實主義的影片,既然詮釋了黑暗的存在,那麼光明的存在不也同樣理所當然麼?若是一昧的追求黑暗,反倒落入俗套之中。當然,有的人就是愛吃這一口,也沒辦法。

推薦指數:四顆星


TOP2 《背靠背,臉對臉》

五部國產佳片分享,最後一部不得不看

黃建新導演的另一力作,完全有資格列入中國電影史冊中的經典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兩個處在權利鬥爭旋渦之中的人們,背後鬥得你死我活,見了面還是笑臉相迎……

與前一部《站直囉,別趴下》相比,此片所討論的主題更為宏大,深邃。以一個小小的文化館中的權利鬥爭為主題,道盡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官場文化,更是對那個時代下的社會面貌的精確描繪。看看,什麼叫文藝作品的大格局!不是場面越大,故事越大就算大格局。而看的是它所討論的思想內核,精神指向是否深刻,有力。

牛振華是個好演員,可惜了。

推薦指數:五顆星


TOP1《過年》

五部國產佳片分享,最後一部不得不看

過年真的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對許多人來說,它可能是一件糟心事兒,還是連續發生兩次的那種。

在這部電影面前,你談什麼鏡頭語言,什麼劇作結構,什麼配樂……都顯得那麼無力,沒有意義。這種級別的電影,拍成電影那就是精彩的視聽作品,寫成小說就是幾乎完美的文學故事。反正東西就放在這兒,你怎麼折騰都行。

對中國家庭進行手術刀式的全方位精準剖析,不留一點情面。在黑黢黢的屋子裡,兩個老人的互相依偎,溫暖。諷刺的是,在燈火通明,兒女齊聚的時刻,反而才是這個故事中最為黑暗的瞬間。

這才是屬於中國農村的,能夠打動人的文藝作品,相信許多人都能從裡面看到自己所曾經經歷的事情,引起共鳴。

推薦指數:不得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