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哈莉·奎因:猛禽小隊》算是給小丑女補了個前史。


她小時候被父親賣掉,後來被送去修道院。


即使整個童年都籠罩在暴力的陰影下,哈莉還是取得了博士學位,並在阿卡姆瘋人院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在成為小丑之前,亞瑟·弗蘭克總是抱怨福利社的心理醫生,根本不再在意自己說什麼。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箇中原由,想必是早有自知之明,趕緊給哈莉·奎因退位讓賢了。


可惜哈莉·奎因受小丑感召的部分,這部電影並未展示。


電影一開場,就是小丑女被甩。


然後順理成章的,失魂落魄的主人公組建了自己family。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新成員的名字乍一聽都很霸氣:


女獵手黑金絲雀蝙蝠俠女卡珊德拉·該隱,以及女警蒙託亞


但實際的戰鬥力並不強。


當猛禽小隊面對槍林彈雨而手足無措時,只有黑金絲雀能夠勉強擺平——


在用完雀吼功後,這位征服過綠箭俠的超級英雄,立馬就昏厥過去了......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不過,這部電影的動作戲,還是很有觀賞性。


尤其是警局內幾場肉搏,分分鐘能讓人想起《疾速追殺》。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影片的動作指導正是《疾速追殺》導演查德·斯塔赫斯基


可惜這部電影的優點,也就到此為止了。


總的來說,這部打著女權旗號的漫改電影,拳法相當拙劣。


影片的明線,也就是A故事,講的是在與小丑分手後,小丑女為了走出“小丑”這個符號,戰勝了漫畫中本該被貓女打敗的黑麵具。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影片的暗線,也就是B故事,講的是小丑女與該隱關係的發展。


一開始小丑女被脅迫抓獲該隱,兩人莫名的產生好感,後來小丑女良心發現營救該隱。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至於互相取暖、靈魂救贖什麼的,就這稀爛的劇情根本談不上。


B故事完全偏離了主打的女權招牌,這也是創作和宣傳層面的嚴重分裂。


《哈莉·奎因:猛禽小隊》中有很多打破第四面牆的旁白,再加上一大一小的人物設定,整體風格非常接近《死侍2》。


雖然影片在北美的分級是R,但給我的觀感更像PG-13(即13歲以下兒童需要父母陪同觀看)。


小丑女單槍匹馬衝進警局打彩彈,旁白也是點到即止,沒什麼意思。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既然提到死侍,需要注意的是,他在影片中抖包袱的方式,大都是自嘲。


但《哈莉·奎因:猛禽小隊》既然跟女權扯上了關係,又無法出現與之關聯更緊密的小丑,自嘲的形式就很難出現了。


其實早在影片在北美上映前,就有影評人在推特上質疑:


《哈莉·奎因:猛禽小隊》中的角色不性感,對影片的受眾尤其是漫畫黨缺乏吸引力,很可能票房撲街。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北美對女權的輿論環境多敏感,這則言論一出,從媒體到私人賬號,整個社交媒體群起而攻之,把這位影評人罵了一個多禮拜。


但事實上看熱鬧的人多,買賬的人少——


《哈莉·奎因:猛禽小隊》上映一個多月的全球累計票房,也僅有1.9億美元。


相比於它845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華納片方可以說是虧出了天文數字。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當然了,我在這裡無意論證拍女超級英雄,就一定要怎麼性感怎麼來,造型上不是開胸露背,就是究極超短裙。


哪怕票房不夠好,只要內容紮實,一部作品才能留得住。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它有院線上映的短期效益,也有版權點播的長期效益。


要知道,去年的《小丑》和今年年初的《哈莉·奎因:猛禽小隊》幾乎是同時立項。


前者源自導演和編劇,悉心醞釀而出的好故事;

後者則只是藉助了《自殺小隊》中,單個演員的高人氣。


政治正確的小丑女撲街了?


那麼因此,《小丑》沒有繼續沿用傑瑞德·萊託,而《猛禽小隊》完全是瑪格特·羅比工作室,為其量身打造的捧星式電影。


打著女權的幌子,卻沒對女權進行深入討論;

借鑑R級電影的風格,卻沒掌握幽默感;

放棄原著黨,卻不跟隨大眾的審美。


如果尊重作者創作的DC終於撒開手,讓脫離DCEU宇宙的《小丑》一戰封神,那蹭角色熱度的《哈莉·奎因:猛禽小隊》,商業賣點不足,又缺乏足夠的深度——


只能被封為神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