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自兒子小學入學以來,參與了學校的義工導護工作,本意是施善為善,福佑心童。


在導護期間,發現有一些孩子經常較晚,甚至有時還會遲到,有的孩子遲到了,還和家長一起悠閒的走著,沒有一點緊迫的表現,頗有臨危不亂的風度。而且你總會發現那些遲到的,總是固定的那部分人。

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兒子小學入學,我就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要求,用倒推法。

學校要求到校時間——7:50

計劃到校時間 ——7:30

從家到學校需要時間——15分鐘

吃飯需要時間——15分鐘

洗漱需要時間——10分鐘

起床需要時間——10分鐘

共需50分鐘

則起床時間為6:40

再預留10分鐘機動時間,起床時間:6:30

說明:

1、 預留10分鐘時間的原因:每個人都會惰性的,早上起床時晚起幾分鐘會時有發生的,因兒子還小,如果推行像軍人一樣的嚴格時間,個人認為缺乏人性化。

2、 早到20分鐘的原因:兒子在提前到校後,可以和小朋友們多些交流,而且可以保證孩子在上課時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一些突發的情況,那麼這20分鐘足夠你應付一般的突發事件,保證你不會遲到,也不需要慌亂。比如有一次兒子突然想起來語文作業順序寫錯了,可是我們已經在小區裡了,兒子著急了,我不慌不忙的安慰他時間足夠,同時馬上協助他拿出作業本,在小區的石頭上重新做了一遍,做完後和他一個班的表弟還沒有出來,兒子踏實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事實證明,在我的時間安排下,兒子基本每天提前15分鐘到校,因為我們設計的理想時間都會有變化,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個孩子。

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爽約:沒有履行約會;失約

上學其實就是你和老師、同學約好的,既定的學習活動。那麼如果你在時間上不遵守,你會給孩子傳遞什麼信息呢?

上學早點晚點沒有關係→→→→上學是一件可以隨便一點的事情→→→→知識掌不掌握也是件可以隨便一點的事情→→→→我做的好不好沒什麼關係

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心理暗示是非常不好的。

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教育是一件日積月累的事情,如果孩子的心理、行為、方法是向上的、得當的、真誠的,那麼就算不會在學業方面有所建樹,也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自食其力的人,一定能夠撐起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然而行為和方法是最難灌輸的東西,只有長期的行為累積才能固定為一個人的個性特質,這種特質就是我們“授之以漁”的根本。

不要為了十分鐘影響我們的孩子!

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提前準備,提前10分鐘行動,你就不會遲到了,就不會因此帶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

教育是行動,不是語言。


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很多家長喜歡用語言來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可是最終發現,孩子總是把父母的教導忘在腦後,“我都和你說過多少遍了”“我不是告訴過你了嗎”“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成了父母的常用語言;喜歡語言教育有兩個原因:一是簡便、佔用時間短。二是家長的精力成本最低,都是父母的理解,張張嘴就完成了。然而,低成本的一定會是低效率的。

提前10分鐘赴約是一種美德。

工作這麼多年,與其它的企業和客戶相約無數次,發現越有規模的企業,越高的職位,越遵守時間。比如我的一個外企客戶,他們的高管,總會提前5-10分鐘到達約定的地方,如果我是準時到達的,那麼一定是被等的那一個,所以與他們相約,我也會提前10分鐘到達,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教育從不“爽約”開始


時間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應該恰當的對待時間,為孩子、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