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鄯善縣,我的第二故鄉,三畝石院的所在地。

準確的講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鄯善縣七克臺鎮南湖村

縣域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比臺灣島還大0.4萬平方公里。

這裡歷史上隸屬樓蘭國,文化底蘊豐厚,民族雜居,民俗多異,民風淳樸。現在的這裡傳統但並不落後。

當地的人口有維回漢哈等多個民族,大家相助相融,甚至語言也是交互使用。

兩個不同母語的男人遇到一起,誇張的動作,語言的快速轉換,真比一段相聲還精彩。

四隻手久久握在一起:

維族:“朋友~好久不見,你好的嗎~?"

回族:“阿達西,我好著那,你也好的吧~?"

都一口新疆孜然烤肉加皮牙子味(皮牙子是維語,洋蔥、圓蔥的意思)

近一二十年來,由於內地到新疆扎堆做生意的老鄉多,這一片維吾爾族的漢話就是河南味,浙江味,四川味了。



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鄯善縣地處沙漠戈壁灘,種樹是自古以來的大事,過去有砍一棵好砍一顆頭的故事。現在人群集中的地方都綠化的不錯。本縣還被國家評為先進綠化縣。



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南湖村,是一個回族人集中居住的老村,有一些與其他民族不一樣的習俗。他們與維吾爾族人都信仰伊斯蘭教又有所不同,他們與漢族人有同樣的語言面孔又有不少差異。維回婦女頭上的頭巾是最美的風景,都是染色花俏豔麗的包頭,但本地人都可一眼辨出來。

少數民族最大的生活愛好就是種花,家家戶戶屋裡院裡臺上地下有空間的地方都有花。人在花間穿來穿去,忙碌的腳步漾溢著生活的輕鬆和美好!



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這裡日不閉戶,你需要他家的什麼,直接進門取就是了,後面見面了再打聲招呼。

由於村裡九成以上的家庭經營戈壁奇石,所以大家更加團結。大的石頭需多人挖抬裝車,下戈壁需要應對惡劣的環境扎帳吃住,就是來回幾百公里的路上也需要三四臺車一起照顧行動,在石頭的銷售上,遇到口裡的大客戶,也要共同的資源支持。



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吐魯番的葡萄是著名的品牌,大多數家庭還是不會扔掉這塊穩定的資金來源。三到十月份忙下來,一畝純收入萬元,幾畝幾萬元,一年的花銷也差不多夠了。葡萄的起土上架打枝收摘,需要大家的協助。



鄯善,一個比臺灣島還要大的縣,有著鮮明的民風民俗


收穫後的季節,為答謝他人的幫扶,就會相約到別處旅遊休閒, 過年過節就相互吃請。每年春節的一輪吃請下來,沒半個月二十天結束不了。

由於長期習慣的相互幫扶、有人有己的思想,就是幾公斤羊肉也很少自己單獨買著吃,而是從山上挑回一隻好羊,幾家分而食之。

這真是一片桃園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