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師買套別墅吧",幼兒園老師懷孕,寶媽送禮提議遭"暗諷"

我們常說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孩子的心靈純真而美好,但是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孩子的心靈也是敏感稚嫩的,常常會因為外界的環境而受到影響。

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後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轉折點,身為父母常常會非常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老師、同學和融入新環境而焦慮。

有些家長更是為了得到"照顧"而向老師送禮,生怕自己的寶貝受委屈。

小璐是一名私立幼兒園的老師,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幼兒園,因為她性格溫和盡職盡責深受小朋友和家長的喜歡.

一晃四年過去了,她也從一個女孩變成一個準媽媽,自己家孩子的老師懷孕了,家長們在微信群裡紛紛發來祝福。

小璐也很高興,表示了感謝後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等到中午午休的時候看手機,微信群裡面的已經炸開了鍋,聊天記錄中的對話讓祝福的心意變了味道。

原來是一位小朋友的家長在提議要送給小璐老師的寶寶一輛進口高級兒童手推車作為禮物,價格大約是兩千元左右。

要求和其他家長一起平攤。有的家長隨即附和,另外一個家長並不喜歡這種行為直接就說:"你就是個"馬屁精",想買自己買,你那麼有錢為啥不給老師買套別墅"。

隨後你一言我一語,氣氛頓時尷尬起來,就買不買禮物的問題,持兩種觀點的家長開啟了一場"罵戰"。

小璐老師連忙表示:"大家心意收下了,送了就不用了。

我十分理解家長的心情,請家長放心我對所有小朋友都是一視同仁,他們都是我的好孩子,大家都消消氣"。

聽了小璐老師的話才平息了這場"罵戰"。

對於送禮的問題,家長們也有很多話要說:

小米媽媽:其實我們也不想送禮,但是其他小朋友家長送禮,自己家的不送顯著"特別"了,怕孩子受委屈。

小強爸爸:現在社會搞好關係已經從幼兒園開始了,如果孩子遇見一個堅決不收禮的好老師,就是孩子的幸運。

瑩瑩媽媽:家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甚至老師說的話像"聖旨"一般,誰敢怠慢老師。

萌萌爸爸:我是堅決不同意送禮,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大家都送,時間長了,老師會把這種行為當成習慣,不送反而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作為老師,對待送禮的問題也有說不出來的苦衷:

小璐老師:作為老師都是愛孩子的,其實送禮物真的沒必要,只是家長們覺得送禮後孩子會被特殊照顧,其實家長能配合老師工作,尊重老師就足夠了。

芒果老師:我承認會有一些老師敗壞了師德,但是大部分都是好老師,我們最需要的是家長盡到監護人責任,不要以工作忙為藉口,並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老人,錯過孩子成長的美好瞬間……

欣欣老師:班級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家長給送禮一支口紅,我拒絕了,他卻說是不是送的太便宜再換個貴的,我阻止了他的行為,家長的心意我明白,不收禮也是我的底線。

孩子在幼兒園,家長做好以下三點比送禮更好:

1.積極配合老師工作

根據幼兒特性學校及老師經常會佈置一些有趣的作業,比如:收集廢舊物品做一個創業手工,秋天收集樹葉做貼畫,萬聖節做恐怖的南瓜燈等。

家長能積極配合參加幼兒園舉辦的各種活動,一方面是鍛鍊孩子,另一方面是增進親子情感。

還有要準時地接送孩子上下學,這些都是配合老師工作的表現。

2.做到有效的溝通

幼兒園的老師日常工作非常辛苦,孩子年齡小所有的吃喝拉撒都需要老師操心。老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級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像父母那般,家長應該理解。

家長們可以適時適度地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切忌過度溝通,如果溝通沒完會增加對家長的厭煩感。

也不可零溝通,這樣會給老師不關注孩子的錯覺。

家長可以在孩子放學後適當地和老師交流孩子情況,頻度需要自己控制。

3.理性解決孩子間矛盾

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發生摩擦在所難免,家長要秉持理性客觀的態度配合老師解決矛盾,千萬不可"護犢子"心理。

要知道父母過多的保護未必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未來孩子註定要走出保護圈,獨自面對風雨,要相信老師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對於老師而言最好的禮物是擁有一個懂事省心的學生。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禮物是在有愛的環境健康成長。

家庭與幼兒園之間良好互動永遠是孩子教育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