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家庭教育中,哪個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懂分享的人。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會發現,孩子會出現明顯自私的行為。

比如說,自己的玩具緊緊攥在手中,不願意給別人玩;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不願意給別人碰一下…….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根據孩子心理的正常成長曆程,孩子三歲之前是沒有東西所有權的意識的,他分不清“別人的”、“我的”,所有他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會被認為是他自己的,所以,這個時候孩子是“自私”的,隨著孩子心理的發展,有明顯的所有權意識後,才能顯現出孩子是否自私。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所以在孩子沒有明確的物權意識之前,家長就要對孩子就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不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真的會養成自私性格。

面對不愛分享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引導

1、利用孩子喜歡的故事、動畫片等其中的情節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雖然很多的親子知識都提倡不讓孩子看電視,但是相信沒有哪個孩子沒看過電視。其實,只要控制好時間,讓孩子看會兒電視也沒關係。對於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辯證的來看待。電視中的動畫片會交給孩子很多的知識,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眾多的知識中,就包含分享。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我們就可以讓孩子進入動畫人物的角色,利用動畫人物的分享事蹟來引導孩子向其學習,進行分享。利用故事,讓孩子進入故事角色,跟動畫片的原理類似。具體採用哪種,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可相應的做出選擇。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2、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如果他手裡有兩個玩具,別的小朋友手裡沒有,就會要求孩子將玩具分給另一個小朋友。孩子如果不願意,就生硬的跟孩子說,“好孩子要學會分享”,“不分享的話,沒有人願意跟你一起玩”等等。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米歇爾·拉羅維說過,與大人一樣,小傢伙也有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書,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什麼非要給別人呢?相信大人都做不到,何苦難為孩子呢!這樣甚至會讓孩子養成不敢爭取,遷就他人的性格。亞當·格蘭特教授曾經在《付出與收穫》一書中指出,在企業中,最不成功的就是那些“不會利己只會利人的付出者”,而最成功的是那些“會利己也會利人的付出者”,所以,在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道路上,千萬不要走極端,不要再強迫孩子分享。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3、家庭成員要達成共識。這個問題看似不起眼,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是一個重大的阻礙

父母一般容易達成共識,達不成共識的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他們對於孩子的愛,鋪天蓋地,無邊無際,甚至達到毫無理智的程度。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而只要他們出面,做父母的也不得不屈服,要不然可能會影響家庭和睦。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父母馬上就能將孩子向正確的道路上引導了,半路突然衝出爺爺奶奶,讓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當然,不是每個老人都這麼的不理智,也有很多老人是很懂教育,很有方法的。無論哪種情況,都一定要先做到戰線的統一,如果不統一,孩子是很聰明,當他不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知道找誰能幫助他。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想要培養愛不自私愛分享好性格的寶寶,梅梅推薦《陪你長大》,梅梅推薦繪本

《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德國獲獎繪本,共有12個主題,可提高寶寶的自我情緒的管理,讓寶寶擁有好性格,好習慣,被稱作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是孩子有了“物權觀”,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購書鏈接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