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變·曝光|起底住宅奇葩設計成因


因不合理設計“霸佔”各地熱門新聞的樓盤不在少數。

“質”變·曝光|起底住宅奇葩設計成因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安居》裡,對於主人公房似錦而言,“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即便是一室一廳一“跑道”的奇葩戶型。

劇中,房似錦憑藉高超的情懷包裝,將掛了10年都沒賣掉的“跑道房”成功脫手;劇外,這套“跑道房”也成為了熱點話題。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套奇葩房源得確真實存在。

“跑道房”的現實版位於上海長寧五環大樓,戶型為兩室一廳“一跑道”,總面積77.88平方米,售價480萬元。房子主臥和次臥之間是一條長度約10米的過道走廊。不過,和影視劇不同的是,這一“跑道”實際上是樓層的公用過道,並非室內走廊。

雖然,“跑道房”的極端案例並不多見,但不可否認的是,層出不窮的奇葩設計常常讓購房者哭笑不得。

奇葩設計暴露管理漏洞

2019年4月,浙江民生新聞節目《1818黃金眼》報道,湖州的“新城壹號”因不合理層高遭到業主拒絕收房。

“新城壹號”是主打LOFT結構的精裝酒店公寓。業主在驗收房屋時發現,實際層高和樣板房標準並不一致。經過測量,公寓一樓從天花板到地面距離2.03米,二樓從天花板到地面距離2.01米,此外,二樓還有一根房梁,從房梁到地面距離僅為1.56米。

剛剛過兩米的層高意味著,身高1.6米的業主可以伸手就夠到天花板,身高1.8米的業主僅僅筆直站立,頭頂就可以碰到燈。一位業主更是直言,這是給“霍比特人”住的。

業主曾向當地住建局反應,不過得到的回覆是,該樓盤“樓層規劃層高4.48米,是按圖施工,開發商沒有虛假宣傳。”

因不合理設計“霸佔”各地熱門新聞的樓盤不在少數。

“質”變·曝光|起底住宅奇葩設計成因

2019年6月,遼寧瀋陽由郡原地產和華凌地產聯合開發的小石城九頌大院經梨視頻曝光,為湊夠套內面積,小區部分一樓住宅電梯入戶的進戶門被堵死,業主只能爬窗進屋。

“質”變·曝光|起底住宅奇葩設計成因

2019年11月,一位業主投訴,自己在收房時發現房間餐廳位置凸出一塊混凝土平臺,而同樣遭遇的戶主還有將近60位。新房由魯能地產開發,位於南京市魯能泰山7號院。開發商工作人員表示,凸出的部分是電梯井,公司也是按照審核過的圖紙施工。

某大型上市房企研發設計副總李維(化名)告訴新地產財經,以上都是一些比較低級的設計錯誤。

一位不具名的資深地產人士也向新地產財經表示,設計要經過從概念方案,到初步方案,再到初步設計,規劃方案,施工圖設計,審圖中心審查全過程,最後才會交到施工企業手上。房企都有著嚴格的流程,每一道工序都要幾個人或幾個部門會審,簽字後才會進入下一個流程。出現這種低級錯誤本不應該,但依然出現了,則說明企業管理並不到位。

上述人士推測,由設計院新人做圖或者“套圖”審查不嚴的可能性比較大,這類問題多出現在小房企和流程不清晰的公司。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像是魯能、綠地等大型房企也開始出現因不合理設計問題而產生的維權事件。

控制成本頻打“擦邊球”

住宅的低級設計錯誤不常有,但不合理的設計問題卻常常發生。

李維解釋,這是因為“在涉及成本的時候,開發商會‘鑽空子’,在規範的適用範圍內尋找最低下限。”不過他也提到,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設計院,都不會主動去違反規範。

毫無疑問,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開發商是手握話語權最多的甲方,而設計院是服從指揮的乙方。這也就意味著,設計上由開發商說了算。

李維舉例,物業出售單位應當按照房屋總建築面積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用房。但作為甲方,李維往往要求設計院將這一標準控制在千分之三。

“我們還會打一些‘擦邊球’。比如,如果規範沒有規定物業應該放在地上或者地下,我們會要求設計院將物業放在地下,以此來增加開發效益。”

他進一步概括,簡單來說,甲方負責定位,乙方負責在國家標準範圍內將甲方確定的高、中、低端品質畫出來。

一方面,不合理設計問題來源於,開發商為降低成本主動損失的部分質量;另一方面,部分不合理設計問題也是行業特性下的產物之一。

“幾乎全中國的房企都在高週轉。”李維直言,“高週轉”給設計院帶來的壓力,也讓出錯的概率更高。

李維告訴新地產財經,出圖速度和產品複雜程度、規模相關,但總的來說會比國家定額的速度快得多,是正常速度的50%-60%。

疫情倒逼行業轉變

“國內房企的可提升空間很大,未來會慢慢改變。”上述資深地產人士認為,這一變化即將來臨,因為“市場的供需平衡點一到,企業就會自己提升。”

從“黃金時代”過渡到“白銀時代”,意味著房地產“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不復存在,房企需要在產品線上花更多心思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給了住宅設計全新的思考。

李維告訴新地產財經,“以後我們的戶型、規劃、景觀、精裝、給排水等方面,以及相應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都會大規模改進。”

他舉例,某TOP20房企主打科技住宅,很多戶型都是沒有陽臺的,但是疫情證明,陽臺是必須的。

不方便出門期間,較大的陽臺是很好的休閒娛樂空間,業主可以在陽臺上進行簡易地運動、喝喝茶、曬曬太陽、看看風景。

疫情的出現也讓很多不起眼的住宅設計變成了標配。

專家建議,外出回家要先把外衣和鞋子放在門口特定地方,不與乾淨的衣物和鞋子混放。以前在設計中可有可無的玄關成為了防疫的最後一道關口。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病毒RNA陽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存在糞口傳播可能性。這也意味著,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最好能有自己的獨立衛生間,因而居所擁有兩個及以上衛生間的優勢大大凸顯。

李維說,“我們的整個建築都是被’逼’出來的。”伴隨社會的發展,居住建築與時俱進。疫情的的確確給當下的住宅設計撒了一把“催化劑”,帶來了整個行業的反思和改變。

對於此前頻頻出現的不合理設計,房地產業內人士感慨,“消費者最好儘量找信譽好的、產品好的公司。”

此外,盈科律師事務所全球合夥人律師郭韌建議,消費者要現場看房、拍照留記錄;仔細確認合同中的相關約定,必要時看小區整體規劃設計圖並複印留底;收房時,可以請專業驗房人員驗房;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和開發商協調解決,也可以訴訟解除合同或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或進行損害賠償。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樂居控股CEO賀寅宇表示,無論是在我們的產品建造過程中、設計過程當中,以及我們的經營理念當中,都需要進行真正的轉型。把產品真正做好,才是房地產行業的真正轉型。

行業轉型過程中,好的產品將會越來越多,也希望未來消費者在購房時遇到的不合理設計能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