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創制非洲豬瘟疫苗?國外同行的反應是……

日前,一則關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非洲豬瘟疫苗創制成功”的消息引爆了整個養豬行業,從國內到國外都充滿了期待與爭議。

據《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的研究論文,哈獸研團隊創制的這株人工缺失七個基因的非洲豬瘟弱毒活疫苗對家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世界知名養豬雜誌Pig Progress就此採訪了美國、英國和荷蘭此領域的有關專家,顯示國外同行對該疫苗亦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在美國,隸屬於農業部的梅島動物疫病中心曾在2015年發表過類似的研究,不過敲除的是這七個基因中的六個,並觀察到了對非洲豬瘟的保護作用。在這項研究中,美國研究小組放大了所謂的“格魯吉亞分離株”,後者被認為導致了目前非瘟疫情在亞洲和歐洲的蔓延。

梅島動物疫病中心的Douglas Gladue博士稱,七基因缺失病毒是對其ASFv-G-dMGF平臺的精確拷貝,哈獸研利用了其中的ASFv-G-△MGF缺失,而額外增加了CD2基因的缺失。

中國成功創制非洲豬瘟疫苗?國外同行的反應是……

Douglas Gladue

就在最近,美國研究小組也試圖從非瘟病毒中敲除CD2基因,以觀察其效果。該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1月發表。但在他們看來,去除CD2基因並不能降低毒力。

“CD2缺失並沒有減弱病毒毒力,即使在非常低的劑量下,CD2缺失病毒和WT病毒之間也沒有觀察到差異。因此,由於MGF區域的重組潛力仍然存在,含有△MGF和△CD2 缺失的七基因突變不太可能有額外的衰減或更安全。”Gladue博士指出。

“多基因家族基因(MGF)由非瘟病毒基因組兩端的許多基因組成,眾所周知,基因組的這一區域具有高度的重組性。因此,這不是我們的優先候選疫苗,因為存在一些潛在的安全問題。”

他還稱,由於信息不足,目前還很難對哈獸研研究中用到的疫苗進行評估,如目前還沒有任何疫苗毒株的全基因組測序,其序列中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基因組變化,而導致了報告的表型性狀。

在Gladue博士看來,這項研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哈獸研在懷孕母豬身上成功測試了新的候選疫苗,而這之前在美國沒有試驗過。他稱此為“有希望的”,即減毒活疫苗可以作為控制非瘟爆發的有效工具,這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可行選擇。

在英國,Pirbright研究所的Linda Dixon博士也是非瘟疫苗研究的帶頭人。她對這一發現略為樂觀,稱之為“疫苗開發的重要一步”。

中國成功創制非洲豬瘟疫苗?國外同行的反應是……

Linda Dixon

她承認,基因缺失的研究工作實際上大部分在以前就已經完成了,但目前的研究擴大了安全測試的範圍。進一步的障礙也仍然存在,比如如何實現疫苗的商業化生產。

“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其中一種病毒HLJ/18-6GD在豬體內經過幾次傳代後恢復了毒性。發生這種情況的機制還沒有查明,需要著重考慮。”Dixon博士指出。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生物獸醫研究所動物傳染病小組負責人Willie Loeffen博士也表達了樂觀的態度。不過,他也強調,要謹記疫苗研發的歷史教訓。

中國成功創制非洲豬瘟疫苗?國外同行的反應是……

Willie Loeffen

他認為,世界上首個非瘟疫苗很可能主要集中在同源保護上,也就是說,只針對目前在非洲以外發現的毒株,並通過注射進行管理。此外,要能夠同時為野豬接種疫苗,還必須提供口服疫苗,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下一步才可能是對廣泛適用的疫苗的需求,這些疫苗也可用於非洲,以對付所有不同類型的毒株。這可能是通過一個保護性毒株,或一個涵蓋廣泛傳播病毒的毒株混合物。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Loeffen博士說,眾多的發展因素也意味著很難預測事情的發展速度。“真正的突破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力地加速這一進程。然而,挫折也可能意味著多年的延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